涨潮时淹没 退潮时露出 日照岚山号称海疆第一碑——海上碑


这是刚刚拍摄的自然岩石上雕刻的海上碑。海上碑雕刻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街道岚阳路社区南海岸边的岩石群上,岩石群东西长150米,南北宽30米。

海上碑雕刻在最南边的岩石上,碑刻东西长4米,上下高4米,平面刻有题字,皆为楷书。西部为横书,上有“星河影动”、“憾雪喷云”,为明代监察御史苏京所书,下有“难为水”,为清代安东卫守备阎毓秀所提。

东部为竖书,上有“万斛明珠”,下有“砥柱狂澜”,为明末礼部尚书王铎所书。涨潮时,部分碑刻会没入海水中。落潮时,碑刻露于浅滩。碑石久经海水洗礼,表面光滑润滑,有如处子肌肤。

海上碑始刻于清顺治乙酉年间,碑身背南面北,构思巧妙。北为面,可立于岸上面朝大海观赏碑文,文中意境与海景交融,引发游人遐思。背为南,可抵御海潮以保护碑文,使其历经沧桑360余年依然字迹如初。

海上碑其实是几位明末清初的官员在退隐和在位时所题写,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一是赞美海州湾这片大海的美丽,二是希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这是海滩边的那一片礁石,礁石保护了海岸线,创造了当地物阜民丰的幸福生活。

礁石记录了历史的沧桑,斑驳、风化痕迹历历在目。

小编对碑刻旁的一个石碾子似的东西也很感兴趣,由于小编忙于拍摄,没来得及细听一位当地文管者的介绍,就让小编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吧。一是碾子,用石头雕刻的,但不一定具有真正的作用,只是一个象征,在渔业丰收的同时还祈求粮食丰收。

另一个可能就是一种记录太阳运行的标识,根据太阳的变动而指引渔船的行驶方向?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了。“五一”小长假到了,这个地方游人倒不是很多,小编建议不妨到海上碑那儿去转转,海边还可以自由赶海哦,是个放松身心和心情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