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邯鄲學步,燕國少年在邯鄲真的是學習走路嗎?

伝儱

“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莊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意思是說,燕國壽陵一個姓餘的少年,羨慕趙國邯鄲人走路,於是前往學習。結果,邯鄲人走路的方法沒學會,他自己原來怎麼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去。

(邯鄲學步雕塑)

不過,關於“邯鄲學步”中的“步”是什麼意思,後世有不同的看法。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善群在200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談燕趙的歌舞藝術》中認為,這裡的“步”,應該是一種“舞步”。這種舞步叫做“踮屣”。踮屣是穿著無根小鞋,墊著腳尖跳的舞蹈,類似於西方的芭蕾舞。楊善群說,《漢書·地理志》中曾說:“躡跟為踮”。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對這句話的註解是:“屣,謂小履無跟者也;踮,謂輕躡之也。”

按照楊善群先生的說法,所謂“邯鄲學步”,應該是這個壽陵少年去學舞步,沒有學會的意思。

又有一位叫張港的作家,201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發表了一篇叫做《邯鄲學什麼步》的文章,他認為,邯鄲學步,應該是這個壽陵少年去邯鄲學“禮儀”。

那麼,這些解釋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邯鄲學步是莊子寫的一個寓言故事。這個寓言故事未必是真的。莊子是一個奇才,他天馬行空的思想和奇詭瑰麗的想象力,讓他在他的著述裡寫了很多這樣的故事。這些故事,就算是取自真人,真地,也不一定是真有其事。莊子順手拈來,主要要說明一些道理。

(莊子畫像)

不過,作為大思想家的莊子,雖然是順手拈來,但他所選擇的人物、地點及事件也都不是隨便選的。比如“邯鄲學步”,為什麼是去邯鄲學,而不是去其他地方學呢?是不是說明,邯鄲這個地方,確實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習呢?

事實上也是如此,邯鄲確實有很多值得學習的。

一是趙國邯鄲的軍事。東方六國,趙國是唯一對軍事進行了徹底改革的國家。受傳統戰爭的影響,東方六國還主要使用戰車,穿寬衣大袖,擺方陣進行正面攻擊。趙國首先實施胡服騎射,使用戰馬,穿胡服,進行機動作戰。這確實值得東方國家學習。

二是趙國邯鄲的政治。“將相和”的故事,就出在趙國都城邯鄲。“將相和”所體現的是一種和諧政治,這有別於權力政治和宗派政治。權力政治和宗派政治太普遍了,而“將相和”難得一遇。正因為難得一遇,因此所起的榜樣作用,以及由此帶來的清明風氣,讓趙國的政治成為樣板,也吸引了各國的學習。

(趙國都城邯鄲,復原建築)

三是趙國的文化。很顯然,這裡的邯鄲學步,不管是學“走路”,還是學“舞步”,或者是學“禮儀”,都是一種文化。有一個問題,當週朝走到戰國時期的時候,誰代表著周朝文化的中心。在春秋時期,很顯然是魯國和晉國。後來魯國和晉國都消失了,從晉國分裂出來的趙國,也就成了文化中心之一。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邯鄲說:“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蹴鞠……”曹植在他的詩歌《名都篇》中寫當時的邯鄲人:“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這些都表明,邯鄲是一個非常繁華髮達的大都市。

不僅繁華,當然人的言行舉止,也讓人羨慕。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邯鄲的男人:“相聚遊戲,悲歌慷慨”,也就是說,是一些慷慨悲歌的人物,英雄豪氣,讓人羨慕。而邯鄲的女子:“趙地女子彈弦踮驪”(《漢書·地理志》)“女子則鼓鳴瑟踮屣遊媚貴富”( 《史記·貨殖列傳》)其曼妙的舞姿和儀態大方的動作,也讓人好生羨慕。

所以說,不管壽陵少年學什麼,都說明趙國邯鄲是值得學習的。

有人可能會說,趙國那麼值得學習,為什麼卻被秦國給滅了呢?原因雖然很複雜,但是要知道,滅六國的秦始皇,其母親趙姬,原本就是邯鄲會跳“踮屣”的女子。


張生全精彩歷史

邯鄲是成語之鄉,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有1584個。其中成語邯鄲學步出自《莊子•秋水》中的一個故事,現在邯鄲學步的成語故事有了兩種版本釋說,不單一是指我們課本上學到的“一男子學邯鄲人走路,把自己原先怎麼走路給忘了,只能爬著回家”的諷刺故事版本。它的另一個版本是勵志的,學的不是走路而是跳舞,比這個更有意義。

邯鄲學步第一個版本:學走路

最初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邯鄲學步的成語就是說的,燕國男子聽說邯鄲人走路很是瀟灑漂亮,於是決定去邯鄲學習人家怎麼走路。來到邯鄲確實感覺邯鄲人很是自信瀟灑,每個人走路都很好看,看的是眼花了繚亂,應不接暇。一會跟著兒童學調皮的走路方式,一會跟著成年男人學風流倜儻式的走路,一會學女子婉轉多姿的走路,東學一下西練一點,最後落得啥也沒有學會,反倒把自己原來怎麼走路的方式也忘了,變成了不會走路了,只好爬著回家了。要知道那會燕趙雖然相鄰,但是當時的條件,不要說爬著回家了,走著也得很多天才能回去,所以說這是個故事,告誡我們不要一味的去模範別人,最後把自己優點都忘記了,變成了不倫不類。

邯鄲學步第二個版本:學跳舞

在古邯鄲流傳著一種叫做“踮屐”的舞步很是聞名,這個舞蹈是穿著一種無跟小鞋,而輕輕踮起腳跟,用腳尖舞蹈,猶如西洋的芭蕾舞。燕國一個少年來邯鄲學習這種舞蹈,很是刻苦,領悟的很快。在一次獨自練舞的時候不小心把一條腿給摔傷了,只能匍匐行走。但是少年不願意半途而廢,下定決心就是用一條腿也要學會舞蹈“踮屐”。他學習舞蹈的決心感動了邯鄲一位舞蹈大家,幫助他請來名醫,醫治好受傷的腿,並親自教他舞蹈,最終學有所成。這個版本激勵大家為了目標,堅定不移,克服艱難險阻也要去實現心中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