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2017年度社會責任報告述評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

當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黨和政府努力的主要方向,如何“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一奮鬥目標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如何通過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提升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擺在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面前的一個全新課題。

站在新時代發展的起點,中國石油以高度的行動自覺與責任擔當,在滿足社會需求和解決共同挑戰中尋找機遇、謀求發展,積極履行經濟、環境、社會責任,努力創造與利益相關方的共享價值,展現出積極作為、值得信賴的央企形象。

正如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宜林所言,通過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助力脫貧攻堅,加強品牌建設,社會各界對中國石油理解、認同和支持的聲音明顯增多,石油良好形象重回公眾視野,在推動公司工作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石油2017年度社會責任報告述評

回應民之所望

千方百計增產添氣

民之所望,心之所向。中國石油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遵循,在國家呼喚、人民需要時始終衝鋒在前,充分發揮了“共和國長子”的中堅和表率作用。

2017年年底,隨著冬季煤改氣等需求的集中釋放,國內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加劇,一些地方開始限氣停氣。

儘管天然氣供應量早在2017年上半年就按照銷售計劃分配到位,但作為國內天然氣主要供應商的中國石油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能否多產氣、多供氣,政府期待,人民期盼,考驗著中國石油的生產能力和調控水平。

事實上,2017年是中國石油天然氣業務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石油國內氣田產量首次突破1000億立方米大關,佔到國內天然氣產量的71.1%、消費量的44.5%;中國石油長輸管道一次管輸量首次突破1000億立方米,表明公司大力推行的穩油增氣舉措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儘管成績令人振奮,但巨大的供應缺口仍讓公司始料未及。中國石油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多措並舉增產增供。

在供給側,中國石油千方百計增加資源。塔里木、長慶、西南和青海四大氣區均滿負荷生產,日均超計劃產氣500萬立方米以上。通過採取上下游合作、資源串換等方式引入LNG資源,增加高峰期資源供應總量,增加冬季保供能力。

在需求側,中國石油按照先內後外的原則,全力落實發改委“壓非保民”要求。率先將公司內部煉廠、油田熱採等用氣負荷降至最低。退出部分高端市場,騰出資源保障河北等地計劃外民生用氣。陸續啟動天然氣銷售應急壓減預案,減限工業用氣。

當春風再度吹綠大江南北,中國石油實現了採暖季天然氣管網等設施受控運行,保證了民生用氣供應穩定,並已全力投入到新一年天然氣保供的緊張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

順應國之所向

描繪持續發展藍圖

綠色發展是當今世界潮流,更是新時代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國家對清潔低碳能源的呼喚也是中國石油為之奮鬥的方向。

今年年初,一組數據引發社會熱議。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二氧化硫年均濃度自有監測以來,首次降到個位數。

商場裡的空氣淨化器賣不動了,也印證了這一數據與公眾的感受基本吻合。空氣質量好轉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聯動治理的成果,也是我國進行清潔能源轉型的成功實踐。其中,中國石油以能源產品升級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為空氣質量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加大投資、加快新技術研發和應用,中國石油持續推動汽柴油產品質量升級,為市場供應更清潔和高效的油品。2017年,公司在如期完成國Ⅴ標準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的基礎上,投入專項資金,研究制定標準車用汽柴油國Ⅵ升級改造方案。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在北京、天津、河北及周邊的“2+26”城市提前完成國Ⅵ標準汽柴油供應。

在不夜城的香港、偏遠的西藏,以及有著“東方明珠”之稱的上海等地,中國石油加速推進天然氣管網建設,相繼實施了天然氣綠色工程。2017年,中國石油供應天然氣1518.4億立方米,按等熱值計算相當於替代3.1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5.7億噸、二氧化硫389萬噸。

堅持企業發展脈搏與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同頻共振。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這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強調堅持生態優先,著力建設集綠色、森林、智慧、水城於一體的新區。一年來,作為國家清潔能源供應主渠道,中國石油秉承“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理念,專門啟動清潔能源供應建議方案等相關研究,全力對接新區建設,合力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將發展藍圖融入國家戰略,以大視野、大胸懷、大責任實現企業與社會的深度融合,這是中國石油為新時代發展譜寫的動人樂章。

共享企之作為

深化改革推進合作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持續深化改革,對於中國石油破解發展難題、增強企業動力活力、實現戰略發展目標,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作為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國石油在貫徹中央重大改革部署、推動改革措施落地見效中一直走在前列。

2017年,中國石油將深化改革作為重點工作,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調整優化結構和持續重組、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進礦區服務業務市場化社會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中國石油積極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戰略實施,科技攻關、成果推廣應用、技術裝備國產化、信息化建設等領域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謀求發展中同舟共濟,在合作交往中互學互鑑。“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石油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繼續鞏固和擴大先發優勢,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依託20餘年豐富成熟的跨國經營經驗,為“一帶一路”建設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目標加快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快速推進,中國石油海外油氣合作全面開花,碩果累累。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正式開工、亞馬爾LNG項目首條年產550萬噸LNG生產線建成投產、中緬油氣管道建成投產……油氣合作形成的上下游產業鏈條、拉動的相關產業發展、形成的生產運輸銷售貿易網絡等等,進一步促進了沿線之間的經貿聯繫,使經濟上更加密不可分,社會聯繫更加緊密,人文交流更加頻繁。

開展電子商務、現代農業等培訓項目,培訓各類人員1200多名;在新疆巴里坤縣投入8100多萬元,捐建實施金融扶貧等46個項目,增強貧困農牧民自我發展能力;連續7年開展“溫暖回家路·鐵騎返鄉”志願服務,累計幫助15萬人次;“旭航”助學公益項目全年為1500名特困高中生提供資助……中國石油積極響應政府關於扶貧減貧的政策方針,聚焦民生、產業、智力、醫療四大領域,結合公司業務和受援地資源、市場優勢,開展精準扶貧,提升當地自我發展能力,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群,為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