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蘭陵王高長恭是怎麼死的?他手握軍隊,為何不起兵造反?


蘭陵王高長恭是北齊王朝宗室,也是南北朝時期有名的悍將之一。

他的祖父是北齊王朝的奠基者北齊神武帝高歡(追諡),他的父親就是權臣高澄。按理來說,高長恭出身名門,又是皇室的血脈,他如果像普通的紈絝子弟那樣度過餘生,可能不會在歷史上掀起什麼大風大浪,可是他偏偏不甘於平庸,成就了一代名將的美名,但卻也給自己帶來殺生之禍。

高長恭的祖父高歡和父親高澄都是東魏王朝的權臣,奠定了北齊開國的根基。公元549年,高長恭才只有8歲時,其父高澄突然被家臣刺殺,權利落入高洋手中(高洋是高澄的弟弟,也就是高長恭的叔叔)。野心勃勃的高洋奪權以後,在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東魏孝靜帝禪讓,建立了北齊王朝。由於高長恭是高澄的兒子,因此一直不被高洋一脈重用,只是保有宗室虛名而已。


翻開《北史》不難發現,北齊開國以後的歷代皇帝均有殘暴的惡名,除了孝昭帝高演殺伐較少以外,其餘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齊後主高瑋均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因此史學家懷疑高氏家族有遺傳性的精神分裂症,但是作為高家宗室成員的高長恭卻享有“戰神”的美名,可見高氏家族也有傑出的子弟。

北齊武成帝高湛在位時期,才開始重用高長恭。公元563年,北齊王朝遭到突厥人和北周軍隊的入侵,年僅22歲的高長恭身先士卒,在邙山之戰中一戰成名,擊退敵軍三十餘里。據說高長恭本人因為容貌姿美,常常頭戴面具作戰,目的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容顏和威懾敵軍。此後數年間,高長恭一直活躍於各地,先後擊退北周的多次進攻,成為北齊王朝的一線將領。可惜,一代宗室名將高長恭最終卻被自己人所毒死。



北齊後主高瑋昏庸無能,他與其父高湛一樣生性多疑,好殺能臣,十分擔憂自己這個堂兄(按輩分來看,高長恭是高瑋的堂兄弟)擁兵作亂。公元573年,齊後主高瑋下令賜鴆酒將高長恭毒死。高長恭當時雖然手握重兵,但仍然不願起兵作亂,因為他自己就是高家子弟,不願意面對家族內鬥,因此含冤而死,時年僅有33歲。



長期與北齊王朝作戰的北周王朝看到齊後主高瑋昏庸無道,當時已經有了要滅齊的想法,但一直忌憚高長恭、斛律光等北齊名將的存在。等到高長恭被殺的消息傳到長安,周人十分興奮,認為滅齊的機會終於來了。公元577年,也就是高長恭死後的第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聯合突厥人大舉進攻齊國,將北齊王朝滅亡,昏庸的齊後主高瑋淪為階下之囚,不久後也被殺死。


中外歷史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省景縣),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郡王。

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幷州刺史。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長恭戴著頭盔,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長恭,派弓箭手開始放箭保護他,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範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對他的王妃鄭氏(蘭陵王妃)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裡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鄭氏回答說:"為什麼不親自當面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說:"皇帝怎麼可能會見我?"於是就飲毒酒而死。 死後朝廷追贈為太尉,諡號武。

高長恭相貌柔和內心豪壯,聲音姿容很不錯。高長恭擔任將領時,親自辛勤處理瑣細小事,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使是一個瓜幾個果子,也一定和將士共同分享。起初在瀛州,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列舉他的貪贓之事,被免除官職。等到討伐定陽,陽士深在軍中,擔心災禍到來。高長恭聽說此事說:"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於是求小的過失,用棍棒打了陽士深二十下來使他安心。高長恭曾經入朝而隨從都散去,只有他一人,高長恭獨自回來後,沒有責罰他們。武成帝獎賞高長恭的功勞,命令賈護買妾二十人送給他,高長恭只接受其中的一個。有一千金的債券,臨死那天,把它們全部燒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蘭陵王征戰一生為的是北齊,拼了無數的亂,不會到最後是自己亂吧?蘭陵王本來自卑,一直是忍氣吞聲,造反可定會有人提議過,但是為了家人,為了自保,他也無奈,畢竟從小不受寵得他,也許最大的願望就是自保吧。

而且當時三大名將死了兩個,他也不可能獨活,畢竟他要保護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北周虎視眈眈,內亂也回滅了北齊,於公於私都沒法反。不管怎樣,蘭陵王可以反,但反了也就不會是歷史上的高長恭了。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奇蹟。雖然氣他不掙扎,但我欣賞他的堅持


江雪寒

高長恭,生於公元前541年,卒於573年,他又被後人稱為高孝瓘,高肅。他是現今河北景縣人,他出生在帝王之家,是北齊的奠基者申武帝高歡的孫子,也是文襄帝高澄的的第四個兒子,他的封號就是蘭陵王。傳說高長恭不僅長得俊俏柔美,而且他的聲音也十分動聽。或許正是因為長得太漂亮了,傳說他每次帶兵出戰便要戴上面目猙獰的面具,以達到威嚇敵人的目的。

高長恭在戰場上是一名勇不可擋的將領。在清河三年,也就是公元564年十二月的邙山之之戰中,北周正在攻打洛陽一帶,為了守衛洛陽這個重地,武成帝高湛便派高長恭和幷州刺史段韶,大將軍鵠律光前往救援。高長恭帶了500名騎兵風奮力衝進北周的軍隊中,當他到達被圍攻的金墉城時,因為他帶著面具,城上的士兵分不清是敵是友,直到他把面具摘下,士兵才放箭保護他。最後高長恭成功解救了金墉城,還打得北周軍隊丟盔棄甲,綿延三十里都是他們的所丟棄的東西。此戰可以說使他聲威大振,人們還為了歌頌他做了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回來的慶功宴上,高緯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長恭聽後感動得回了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就是這“家事”倆字招來殺身之禍,聽了這話皇帝就睡不著覺了,你和我還想分家不成?這不是要篡位奪權嗎?一般人說錯這話倒也未必會怎麼樣,但蘭陵王是戰將又有地位,皇帝是怎麼也不能放過他的。陵王說錯話後,深感大難將至,整日惶恐不安,儘管一再低調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終是躲不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劇宿命。

在武平四年(573)年的時候,後主高瑋派人賜給他毒酒,他想到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只得飲酒自殺。

高長恭的一生可以說是建立了赫赫戰功,但是就是因為他的功勞太大,威望太高,功高蓋主,最後終於被皇帝列為心腹大患。

重要軍事統領蘭陵王的遇害,預示著北齊王朝的行將終結。蘭陵王英年早逝,北齊失去了軍事支柱,四年後,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腦洞局長

蘭陵王是毒死的。主要原因,還是北齊皇帝高緯對蘭陵王的不信任。

蘭陵王號稱戰神,軍中威望很高。但是不被剛上任的後主信任。於是只能困在封地,最後被賜毒而死。

蘭陵王高長恭這裡,其實原因很簡單,皇帝一直提防著他,造反成功機會很小了。⭕

到後主高偉這一代,蘭陵王已是王室的枝系,已經遠離皇室正統血脈了。已經沒有合法性了。

蘭陵王是個睿智的人,齊國天天被北周1打的快招架不住了哪裡還能內部分裂,那樣只會亡國更快。

蘭陵王死後,另一個大將軍也死了,不久北齊就滅國了。


三生有畫



蘭陵王愚忠啊、估計給他皇位也不會坐、死得真是不值


你好蓉兒

許多人看歷史都有點狹隘,好像擁有重兵的將帥最終結果都得造反才是對的。誠然,歷史上功高蓋主被猜忌和被殺的將帥很多,善終者倒是不多,可是,將帥即便有造反成功的可能性,那也是要有流血犧牲的代價,鹿死誰手難料;再者,奪權容易守成難,人性的弱點被激發出來後會很難收斂得住,既然有人開了頭,就會有許多人效仿,就像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和許多王朝存在的尾大不掉問題,坐在這個位置上,可以說是天天生活並生存在刀尖上,危險性恐怕更大;最後,武將奪位,即便成功,也鮮有能兼具治國之才的情況,沒能力治國,不僅會把國家搞壞和滅亡(到頭來還是一死,而且是遺臭萬年並被誅九族),而且會遭到全國上下的共同反對,還有外來威脅,最終還是死路一條。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馬上可以打天下,卻不可以馬上治天下。將帥打仗不難,治國理政安民卻難,耍權術搞陰謀玩心計更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幹自己愛乾的工作才幸福,將帥舞文弄墨搞政治經濟民生,就和張飛繡花,誰樂意啊?許多將帥不是沒有能力造反,也不是沒想過,而是他們不願意這樣做,也自認沒這個興趣和能力,只有像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這樣文武兼備、精於政治的全才才有資格問鼎帝位並治國安民成功。誰都不傻,凡事量力而行,沒能耐拿100分,就保60分到80分吧,總不能爬不了萬尺高崖非得要嘗試,到頭來半路沒勁了只能鬆手,那和跳樓自殺有啥兩樣?白起、韓信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