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香席|善用香者必先善選爐

玩轉香席|善用香者必先善選爐

在香席上,如何出得好香,一方面是與工具和方法有關,另一方面則是與用香的觀念有關。

先談工具面的問題,品香爐和一般的香爐是不同的,宋、元、明、清各朝的品香爐,都十分小巧,從筆者整理的歷年考古工作之成果來看,最大的品香爐不過十五公分高,一般多在七、八公分高,小的則在五、六公分高。

玩轉香席|善用香者必先善選爐

不過由於在古代時,並沒有像今天那麼精良的香炭販售,而且香的種類,也沒有今天那麼複雜多樣。由於爐具,本來是為了不同的灰炭和香木出香所設計的,因此這些古代爐具的式樣,在今天看來就不一定方便好用了。不過日本香道由於香木片、雲母片、爐灰、香炭都有定製,所以品香爐的樣式,也定為明末清初,流行於中國的筒式爐了。

玩轉香席|善用香者必先善選爐

理想的品香爐,其大小應在一握之間,太大太重和太小,都不好用。其次,爐頸要高,香氣上升時至少有一公分到一點五公分的空間才到爐口,如此則香氣和氧分子結合才能穩定,一般而言,爐大灰松則火力快而猛,爐窄灰緊則火力柔而長。

在香席上,不同性質的香,要用不同式樣的爐來表現。譬如:乙級以下的沈香,要選口大腹寬的香爐,香片也不能太小,如此香味才會明快而清晰。若是甲級以上的棋楠,則要選高而窄的品香爐,香片則要細小,如此香味才會有悠長轉折的效果。

玩轉香席|善用香者必先善選爐

其次灰、炭也很重要,日本香鋪各家灰、炭種類頗多,可選擇適用的直接買來用。但要出得好香,溫度的控制和爐灰粗、細、松、緊,以及和埋炭的技術都很有關係。尤其是灰要堆成正圓錐形,且要壓得均勻,這除了要考勤練技巧,也要有理想的壓灰扇才行,灰壓不好、炭放不正,火力就不會均勻,香氣就不能控制。

關於香灰方面,不管是買來的現成灰,或者是自己用松針宣紙燒的新灰,開始時都不會好用的,有必要和老灰摻和著用,才會順手。久不用的爐內白灰,在使用前要先燃香炭一片埋於灰中,待炭燃畢,使熱氣通透後,再行推灰、入炭、下香,則熱氣穩定,灰不變味,炭不易熄。

玩轉香席|善用香者必先善選爐

其次,出香用的白灰要時時保持乾淨,有炭末香渣時就必須清理過篩。原則上,同類香木才可同爐同灰,除非有雜味混入,否則不要隨便“炒灰”,以減損老灰韻厚之味。老灰老爐如滷味老鍋,乃積年香魄所煉得,遇同類之香時甚能提味,玩家謂之“金不換”是也。

此外,香渣碟是用來盛放使用後香渣的碟子,取火罐是用來燃放香炭的容器,不同的香盒是用來分別盛放削好備用的香片。而其他如:香鏟、香匙、壓灰扇、探針、頂花壓、香火夾、香帚更是香席上必需的工具組合。當然,放置這些工具的香插筒也很重要。宋代時,宮中除了燒製有官窯的香插外,也有金屬的插筒傳世。

玩轉香席|善用香者必先善選爐

所以說:“夫灰者,火之輔之,輔周、則火性定。”總之,出香用爐絕非簡單之事,不是手上有爐,桌上有香就可出得了香的。

因此“……故知火之勢,懂香之變,則可以用爐矣。不知火、不知香,用爐下香必前煙後焦,終致不能相救。故當習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思之而知境界之美,相互評比而知有餘而不足之處。”

•由兮淺整理自:《香學會典》 劉良佑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