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你愛過的人會真正消失不見

沒有一個你愛過的人會真正消失不見

記得上大學時,在某堂課上突然講到「死亡」這個話題。老師提到她的導師在幾年前突然離世,她卻沒敢去參加葬禮。我們感到不解時,她說道「這樣的話,我會感覺導師還活著,就像他只是出了個遠門,並沒有真正離去。」

作為一個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人,她太瞭解失去一個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了,所以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來思念已故的導師。

失去一個人是什麼感受?

在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失去——朋友、愛人、同事的離去;親密關係的破裂;家庭成員的死亡……

像我的老師一樣,當我們面臨失去時,可能出現的第一反應就是否認——假裝自己不曾失去某個人,假裝我們的生活照常如舊。

當一個人意識到,拒絕和逃避並不能讓生活回到從前時,就可能會感到憤怒。比如,被分手的人會在心底大喊,「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你憑什麼這樣傷害我!」

憤怒過後,當我們平靜下來時,就可能開始反思,去尋找可能避免失去的原因,出現以下類似的想法——

  • 如果當初我對她再好一點,也許就不會分手了;

  • 如果我以前常回家看看母親,也許她就不會突然病倒了;

  • 如果我當時不說出那句話,也許我不會失去這樣一個朋友……

在這些想法的背後有著一句沒說出口的話——我正在/已經變得更好,你可不可以再回到我的身邊。

在瞭解到即使自己做出任何努力,失去的也回不來時,我們可能會陷入到抑鬱之中。曾經熟悉的世界開始變得陌生,規律的生活開始變得混亂,就連最簡單的吃飯、睡覺、刷牙、洗臉都讓人感覺到疲憊。

只有撐過這段黎明前的黑暗時期,我們才開始漸漸接受現實,重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有時候,失去並不是一瞬間的事兒

有時候,當我們面臨失去時,當時可能只是感嘆「啊,這個人不在了」,卻不知道在未來的每一個想到那個人的瞬間,都在提醒你,你失去了什麼。

當你有一天,可能是在上課,看電視,談戀愛,甚至是發呆過馬路的時候,你可能突然間淚如雨下,想起過去的時光,猛然發現,這個人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奶奶去世那年,我沒能見到她最後一面。回到家痛哭一場過後,曾經的小院變得空空落落,只剩下一棵光禿禿的棗樹。那個常和我拌鬼臉的老小孩,再也回不來了。

第二年秋天,小院裡的棗子又長滿了枝頭,家裡的小輩看到,吵著嚷著要吃棗。我推開小院的門,拿著竹竿幫他們打棗。青紅相間的鮮棗噼裡啪啦地掉在地上,我一邊晃動著竹竿,一邊對他們說,「快撿!」

小傢伙們聽到我喊,就急急忙忙地把棗子們一個一個撿起來。這樣充滿歡樂的場景,可是我的鼻子卻開始發酸,眼眶也紅了起來。我突然想起,以前的時候,奶奶也帶著我這樣打過棗,儘管那時候我已經不再是個小孩。

沒有一個你愛過的人會真正消失不見

沒有一個你愛過的人會真正消失不見

去年冬天,有一個很火的電影《尋夢環遊記》。熱愛音樂的米格爾出生在一個視音樂為洪水猛獸的大家庭之中,一家人只盼著他快快長大,好繼承家裡傳承了數代的製鞋產業。

在一年一度的亡靈節上,米格爾因為一場意外穿越到了亡靈國度,最後發現曾曾曾祖父埃克托當年並非故意要拋妻棄女追求夢想,而是被人殺害。當返回人間時,他對太奶奶可可說,「太奶奶,你的爸爸讓我告訴你,他很愛你」,一邊彈奏起太奶奶小時候唱過的歌曲《remember me》。

聽到熟悉的歌聲,可可也跟著哼唱起來,只是叫著「爸爸」「爸爸」。在她的世界裡,自己仍舊是那個坐在床邊聽爸爸唱歌的小女兒;而那首動人的歌曲裡,依然藏著爸爸的身影,藏著爸爸對自己的愛。

海明威說過一句話,「沒有一個你愛過的人會真正消失不見。」

當你失去一個人,無論是分手還是死亡,都意味著一段關係的終結,但這並不是說這個曾經你愛過的人會真正消失不見——也許這個人已經離開你,但卻在你的生活中留下了他的印跡。

有個失戀的網友說,自己以前不懂事大大咧咧的,吃飯吃得一嘴油也不記得擦。而前任有潔癖,每次吃完飯都塞給她紙巾讓她擦嘴,久了就養成了習慣。分開好久之後,每次做這個小動作,都會想起他。曾經那麼大剌剌的她,現在也可愛乾淨了。

我們身上總有那麼一點,曾經的愛人(親人、朋友)留給我們的痕跡。也許我們的關係,並沒有真正的終結,它只是換種方式存在罷了。

沒有一個你愛過的人會真正消失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