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有奔頭 農村有活力

农业有奔头 农村有活力

在赫山區泉交河鎮祥雲村,農業專家在傳授稻蝦種養經驗。 盧靜 攝

5月28日清晨,在南縣青樹嘴鎮,波光鱗鱗的水面一望無垠,蟲鳴鳥叫聲格外清脆。就在數小時前,小鎮非常熱鬧。

凌晨2時,益豐垸村90後創業大學生唐敏,將從田裡捕撈上的龍蝦一車車送到了集鎮。“今年光養殖小龍蝦純收入就有十多萬元。”唐敏說,畢業後在外頭工作兩年,銀行存款還是個零,現在看來,在家鄉發展一點也不比外頭差。

當天,青樹嘴鎮小龍蝦交易達13萬多公斤,交易金額400多萬元。早上6時,小龍蝦運輸車輛離去,小鎮又恢復了寧靜。這種現象,在南縣各個鄉鎮比比皆是。

唐敏的成功,與我市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分不開。近年來,我市堅持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如今,土地還是那片土地,但產出跟過去相比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品種、數量、質量,還是生產方式、組織結構、營銷手段,都有了質的飛躍。一大批懂農業、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正不斷湧現。

土貨糧食上互聯網

種地用上了無人機

在大通湖區金盆鎮大東口村,一臺無人機正在廣闊的田野上“嗡嗡”作業。“以前人工打藥一天最多40畝地,現在無人機打藥一天可打700畝,效率是以前的18倍。”當地村民劉衛為學會操作無人機,參加了區、市、省不少培訓。自從有了無人機,工作效益大大提高,周邊村民主動找上門,要求和他一起幹,目前劉衛合作社的種植規模達到5000餘畝。

無論是米兒農場的米兒,還是金盆鎮種糧大戶劉衛,都是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受益者。現階段,我市新型職業農民主要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固定在農業企業、鄉鎮有關站所的服務人員、植保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如農村信息員、農村經紀人、土地仲裁調解員、測土配方施肥員等。

全市現有培訓“基地”校22家,專、兼職教師148人,遍及各區、縣(市),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主體。2017年,這22家培訓基地中有14家承擔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並引進了省內頂級培訓機構“隆平高科”承擔了部分培訓任務。全市實訓基地15個,其中有1個在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有2個在高產創建示範片,2017年全市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6042人次。

綜合素質創業能力大提升

靠自身技能過上幸福生活

學以致用,才是王道。沅江市茶盤洲蘇湖頭村的周學文,大學畢業後在外闖蕩8年後又迴歸農村,2014年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在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時,他自始至終認真聽課。現在他擁有養殖水面1400餘畝,糧食種植面積30畝,雞、鴨、鵝、玉米、油菜、蔬菜應有盡有,是當地一個名副其實的創業明星。

“今年有10多隻肉羊可以銷售,靠著這群羊,年底就可脫貧。”最近,安化縣滔溪鎮南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伏初逢人說話就笑眯眯的。去年8月,他參加了安化縣的畜牧養殖生產經營型培訓班,選擇了山地養羊項目。項目提出後,得到了政府和親友的大力支持,他的弟弟還特地幫他蓋羊欄、進種羊,縣畜牧中心老師到現場指導修羊圈、製作青貯飼抖等技術,目前52只羊長勢良好。

創新模式,靈活辦班是良法。我市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根據農業生產週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強化分類指導,對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分類分產業開展培訓,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導員制度。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使新型職業農民有學習興趣,變過去請進來學為自願來學。

各區、縣(市)根據產業發展水平和生產要求,出臺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建立了個人檔案。我市農民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參加培育工程培訓的學員自主創業的不斷增多,學員的自主創業率增加20%以上。精準扶貧見成效,逐步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水稻茶葉等主導產業健康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逐步壯大

在湖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側重對農業新模式、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如針對以“稻蝦套作”模式為主的培訓,促進了以南縣為中心向周邊區、縣(市)輻射,2017年全市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推廣非常迅猛,應用面積已達50萬畝,比2016年的13萬畝增加285%,其中“稻蝦套作”模式達45.68萬畝。以平均每畝最低增收1300元計算,僅這一模式的推廣,農民可增加純收入6.5億元。

在山丘區,則側重對茶葉等經濟作物生產、加工實用技術的推廣。2017年,全市茶園面積46.54萬畝,其中,新建茶園2.25萬畝。全市黑茶、紅茶和綠茶三大茶類產量14.5萬噸,綜合產值突破2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呈較大增長。通過加強“三低”果園改造和推進標準化生產,我市水果的面積、產量、品質、價格與產值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去年全市果園面積達52.5萬畝,水果總產量47萬噸,比上年增產14.7萬噸;總產值13.18億元,比上年增收3.09億元。由於品質提升,水果生產獲得豐收,果農的收入大大提高。

通過職業農民培育,加速推進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至2017年底,我市已累計完成註冊登記508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比上年增加1385個。完成註冊登記4272個畜禽水產養殖、茶葉及小水果種植、種養銷一體式服務(農家樂)等家庭農場,比上年增加893個。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有限公司等被認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達45家,被認定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的達298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