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裡常有雞鴨賣,為什麼卻很少有賣鵝的呢?

我喺唐妹崽

市場上為什麼很少有賣鵝的,這個問題我之前中曾經專門研究過,這麼說吧,市場上凡是暢銷的農產品,自然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而很少有人賣鵝,這也一定和市場有關係,我今天分3點來和人大傢俱體分享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


1、養殖成本

農村生活經驗比較多的人應該都清楚,在農村成規模養殖雞鴨的比較多,但是成規模養鵝的幾乎很少見。這是為什麼?從生長週期來看,雞鴨長得普遍較快,食量小,而且市場上針對雞鴨的飼料也比較多,相對不貴,投資回報比較可觀。而鵝的生長就完全不一樣了,不但吃得多,生長週期還比較慢,市場上專門收鵝的中介幾乎很少很少,經濟效益上,養鵝對農民來說不划算。


2、消費者認可度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我們的古人早就為我們探索過了,尤其是肉類食品為什麼豬肉是最為常見的肉類,而不是狗肉,一定是有其科學道理的。雞肉鴨肉的肉質鮮美,做法也是多種多樣,雞蛋鴨蛋的滋補價值也是公認的。而鵝肉和鵝蛋的營養價值,就遜色於雞鴨。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眼裡,雞鴨已經足夠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鵝肉鵝蛋也只是偶爾的調劑品,三者相比較,鵝的市場認可度比較低。


3、環保關難過

如今在農村要想養雞養鴨養鵝,第一關已經不是市場銷路與養殖的成本技術了,而是環保的評審,過不了環保評審這一關,你的養殖技術再高超、產品需求再旺盛也不好使。一些環保設備成了養殖戶必須要購置的硬件,而動輒二三十萬的設備投入,幾乎沒有哪個農民家庭能承受得起,只有那些上規模的農業集團公司,更適合規模養殖。

綜合以上3個因素,市場上為何很少有賣鵝的,就不難理解了。



百姓微視角

其實,我國養的鵝真不少。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我國不但有3000多年的養鵝歷史,還是世界第一鵝業生產大國。我國鵝肉產量佔世界鵝肉總產量的比重1961年只有41.84%、1980年為49.47%、1992年為66.57%、1996年為76.27%,目前已經超過了90%。年出欄數量超過7億隻,鵝肉產量近200萬噸。

從發展趨勢上看,以後我國的養鵝數量會下降,邏輯很簡單,全球超過90%的鵝肉由中國提供,顯然是不正常的。外國人固然不傻,中國人也沒有那麼笨。

至於為什麼市場上很少能見到賣鵝的,主要原因是買的人少。一是鵝的體型大,價格貴,一隻鵝的賣價遠遠高於肉雞和肉鴨,所以不好賣。二是不少人認為鵝是發物,所以不喜歡吃鵝。三是很多地區的人沒有消費鵝的習慣。不過廣東人愛吃鵝,歷來將鵝肉當做高檔的美食,廣州烤鵝的知名度不比北京烤鴨差多少。另外,遼寧對鵝肉的需求近年增長比較快。

答主最後要說的是,一個商品如果好賣,市場裡不會沒有賣的。一個商品如果能賺大錢,不會基本是中國人來搞。如果有朋友想養鵝,一定要謹慎思考。


畜牧大集網

並不是沒人賣鵝,世界上90%以上的鵝都是中國養的!

只不過跟賣雞和賣鴨的相比,賣鵝的太少了!也可以理解為跟賣鵝的相比,賣雞賣鴨的太多了!

可能你不知道,中國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養鵝第一大國,也是世界上毫無疑問的第一大鵝肉消費國!

中國:世界養鵝的中心!

據筆者瞭解,我國目前的鵝養殖量佔世界總量的93.2%,佔據了絕對領先的地位。權威數據顯示,我國的養鵝業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特別是近些年來,更是取得到了顯著的成就。

由於我國養鵝業穩步的發展態勢,我國養鵝的出欄量已經從2014年的4.5757億隻發展到2016年的5.7154億隻,你說厲害不厲害?

中國養鵝歷史悠久!

眾所周知,我國地域遼闊,地理緯度獨特,自然生態條件優越,同時適合養殖鵝的區域如草地、溼地面積也很廣闊,而且我國一直有養鵝的歷史。

有史料記載表明,我國已經有3000多年的養鵝歷史,不僅僅是世界養鵝大國,也是世界養鵝古國。

所以,不要以為中國養鵝的不多,要不然大白鵝可不願意,你還能想起小時候被大鵝追著啄的恐懼麼?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2.27


糧油市場報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農業一點通,看更多評論

在養殖裡面雞鴨鵝大家的養殖比例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地方比例更有不同,主要是市場決定的

大家喜歡吃雞肉,所以養雞的人特別多,而養雞的收益也比較高,養雞特別現在選的品種都是很快成熟,這樣很快回收成本,而鵝這種動物發育期比較慢,壽命也長,自然的壽命可以達到50歲,所以養殖的時候鵝的成長期慢,養殖的時候就不太合適,而到賣的時候同樣是肉鵝肉比雞肉鴨肉要貴好多。而且鵝天性是需要水的,在水裡和鴨子一樣放養,它們會捕食水的的小魚小蝦。而雞就好養的多,養殖的條件並不需要有水源。

在大家的烹飪方面,在中國主要是廣東人吃的多,在廣東鵝倒是賣的多,而其他的地方並沒有吃鵝的習慣。在廣東鵝肉需要切片吃好吃,而大家習慣用刀砍切快,而切片的沾上醋和梅子的卻比刀砍的美味許多


農業一點通

太專業沒研究過不敢亂說。說說自己所知吧,我家農村,家裡靠近山,小時候家裡養了很多雞鴨鵝。雞,一般公雞大了就吃掉或賣掉,一般只留一隻作為種雞,母雞留著下蛋,不會下蛋也會賣掉或吃掉。鴨子也類似,一般只留一隻公鴨做種鴨,母鴨因為說是年份越久越補,一般都會留。二十來年前,鴨齡增一年可多賣十來元,還很難買到,比未打鳴的公雞難買值錢。鵝一般養大就賣掉,因為鵝食量大,公鵝一般不每戶留一隻,而是好多戶留一隻種鵝。類似種豬,但種豬就很大範圍留一頭啦。鵝蛋雖大但只作菜,不像雞蛋補鴨蛋滋陰,沒啥市場,價格也不高。一般養母鵝用於下蛋孵小鵝賣。就肉質,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鵝肉,說是好吃。其實鵝挺好養的,長的特別快,但比較笨,沒有恰當的草地啥,得靠人工飼養,不像雞鴨,雞有空地就能找吃,且家裡掉地上的飯菜吃剩的飯菜啥都吃。鴨也類似,有水田啥的,鴨子基本不在家,早出晚歸。鵝就不一樣,要求較高。


古陽793

你觀察的很仔細呢,我想賣鵝的少有下面幾個原因。

1.鵝的體積較大,現在都是小家庭,即使有賣的,半隻也吃不了呢。人們也習慣了吃雞鴨,觀念不容易改變。一般人們更喜歡吃醃製的鵝蛋,口感很好。

2.大部分人不會做鵝,就去外邊吃。鵝肉營養易吸收,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我們這邊“鐵鍋燉大鵝”就賣的很火。

3.還有,我覺得大鵝與天鵝體型相像,羽毛潔白,人們真的不大舍得吃呢。


海闊天空280992623

市場上為什麼很少有鵝賣?主要原因是鵝太大了,一家幾口根本吃不掉,而且鍋小了也燒不下。那麼想吃鵝了怎麼辦呢?在我的家鄉鎮江揚州一帶,大街小巷,村頭路口,到處都有賣鹽水鵝的,下班路上順帶一斤鹽水鵝回家開袋即食,既省事又好吃,省去了買鵝燒鵝的麻煩。在江蘇句容,茅山老鵝是當地著名的特產,在節假日約上三朋五友,開車去句容農家樂,就是為了吃上一口農家的土灶燒老鵝。


我家住在桃花源

因為養鵝的人比較少,主要原因有鵝苗價格貴,我們這裡脫溫鵝苗2O元一隻,長大了才賣多少錢一隻,還有鵝的食量大,所以飼料成本也大,再說母鵝產蛋率低,鵝蛋的價格又不高,比鴨蛋還便宜,由於產蛋少導致鵝苗貴,所以綜合下來,養鵝會爭不到錢,說不定還要賠本,所以沒有人願意多養,


樂山農莊

鴨肉,為家禽鴨的肉,而鴨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飼養。其蛋白質含量很高,脂肪含量適中且分佈較均勻,十分美味。

鵝的養殖地域以華南養殖較多,受地域限制,養殖規模很小,且養鵝週期性較長,鵝的體型較大,飼養成本較大,售價比鴨子要貴幾倍,所以市場上很少有賣鵝的!

隨著近幾年來養殖業迅速發展,養鴨已成為覆蓋全國各地農民的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養鴨以時間短,半年就可以交易,是見效快的致富之路,而且養鴨也銷路廣泛,不受地域限制,養殖成本核算比鵝的要小,中國鴨肉在菜系上開發了很多吃法,有烤鴨,滷鴨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


錦繡沙湖

我們這裡一進冬天到處都是賣鹹鵝的,基本家家戶戶都要買幾隻,煨個火鍋配菠菜、豆腐、冬筍、大蒜香菜,人多再加粉絲,沒有菠菜黃芽包菜也行;與牛肉、羊肉火鍋相比,成本輕多了,吃著也蠻舒服的,臘鵝的臘香、鵝肉經過日曬風乾堅緊往往比牛羊肉更勾人胃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