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式能源困局尚存 光伏仍是“重頭戲”

分布式能源困局尚存 光伏仍是“重头戏”

5.18

T.O.D.A.Y

「分佈式

中國的能源轉型迎來了關鍵時期,分佈式開發利用一躍成為能源電力發展的重要方向。從能源和電力的發展角度來看,發展分佈式能源是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分佈式能源能夠助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快能源電力體制改革進程,從而激發能源生產工作活力。

5月15日,由世界資源研究所、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清華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分佈式能源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針對我國分佈式能源的發展潛力及未來走向等關鍵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入網等難題尚存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主任黃碧斌在研討會現場表示,我國政策力挺分佈式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出臺的相關政策幾乎涵蓋了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所有清潔能源資源,以及發電、制氣、供熱及綜合利用等多種項目類型。分佈式能源廣義上包括分佈式電源、分佈式供氣和分佈式供熱等。

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要求,應有序發展天然氣分佈式能源和調峰電站;積極穩妥推進深遠海域海上風電示範工程建設,加快推動分散式風電發展;穩妥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範促進分佈式光伏發電發展。

依託政策助力,大規模分佈式電源接入電網,不可避免地將對電力系統帶來諸多影響。“分佈式電源發展應兼顧速度和質量,開發、佈局應著重考慮電網條件,建立靈活的分佈式電源與電網布局優化機制。”黃碧斌說。

針對分佈式能源管網融合問題,涉及與電網融合、與熱網融合、與氣網融合三個方面,黃碧斌提出,“在電網融合方面,目前已形成完善的併網運行管理體系,但未來仍需關注局部地區高滲透率接入所帶來的一些新挑戰新要求,應加快配套電網核准和建設,細化分級分類管理,確保及時併網。”

值得關注的是,在氣網融合方面,我國天然氣產業尚未形成第三方准入和相應的監管體系,分佈式能源入網仍然面臨准入規則缺乏、入網收購價格低等難題。

“未來,需要明確第三方准入機制,確保第三方燃氣運營商公平接入,鼓勵管網投資多元化,確定分佈式燃氣入網價格,明確分佈式燃氣入網等標準。”黃碧斌建議。

光伏去補迫在眉睫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分佈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966萬千瓦,分散式風電361萬千瓦,分佈式天然氣發電120萬千瓦。

“在未來的能源系統中,可再生能源數量將越來越多,隨著風電光伏的資源量攀升,風電光伏將越來越便宜。”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政策發展研究室主任何繼江在研討會上表示。

也應注意,可再生能源的靈活性調控問題。“電力系統的靈活性是核心難題,如何挖掘、管理和調度靈活性、如何使電力系統、熱力系統、交通系統以及通過需求側實現靈活性是需要仔細研究的課題。”何繼江說。

政策利好、資本助力之下,分佈式光伏項目正成為分佈式能源發展的主力軍。

“現在最具代表性、最有突破性的分佈式能源表現形式是光伏”,何繼江說,“但急需面對的關鍵問題是,光伏能夠以多快的速度發展?平價上網進展如何?2020年能否取消光伏補貼?”

分布式能源困局尚存 光伏仍是“重头戏”

在其看來,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如在最近的光伏領跑者基地競標中,晶科和通威在江蘇泗洪報出了0.49元的價格,中廣核在江蘇寶應報出了0.47 元的價格,這與當地的燃煤標杆電價相差不大,並且遠低於當地的銷售電價。

此外,自光伏補貼問題上,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的課題顯示,如果光伏補貼“不踩剎車”,中國很可能產生少則2萬億,多則3.5萬億的補貼,而這也將成為財政部和能源局等主管單位的不可承受之重。

對此,何繼江建議:可由企業和政府共同探討實現無補貼自由售電示範區,在一個電網內找到負荷,分析配電網的消納能力,確認光伏安裝的地點,最後協議好電價,尋找到最有支付能力的客戶。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