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迪拯救世界

提到蹦迪,你想到了什麼?

的士高、霹靂舞、讓我們旋轉起來?還是充滿現代感、科技感的潮流熒光色舞池。

蹦迪拯救世界

時間是個循環,蹦迪文化在經歷了多種風格變化之後一直長盛不衰,原因竟是……

研究結果

蹦迪拯救世界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

比起喝著枸杞味的啤酒,抽著川貝枇杷味的煙,蹦迪這項看似瘋狂的運動,需要你抖動起胳膊腿的運動,在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做出了更為重大的貢獻。

蹦迪拯救世界

現在的研究員都這麼上道的嗎?

人體是一個接受自然界信息的通道。

每次走近大自然我們都會想要張開雙臂,打開自己的整個身體去呼吸,打開身體的每一個毛孔去吸收天地之間的新鮮能量。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必須保持社交狀態。

坐、站、行、走,端莊優雅,有固定的動作要求,無法隨意伸展。久而久之,這些行為規範像一個嚴絲合縫的模型一樣把我們的身體禁錮,能量不再流動,因此會出現失眠、緊張、集體痠痛等症狀。

還好,有蹦迪這項釋放我們靈魂的運動,拯救了我們一個又一個失眠的夜和青春四季啊。

蹦迪拯救世界

蹦迪拯救世界

電視機接收信號需要不斷地調整天線的指向,無線電需要手動調頻,那麼人類接收來自他人和自然界的信號時又需要怎樣的調整呢?

生活中你一定有這樣的體驗,某一天,你突然間做出一個從來沒有做過的姿勢,但是身體卻覺得很舒服,自己也覺得心情愉悅,在那個姿勢呆一會而之後你甚至會覺得精力充沛。其實這就是身體在自發地調整姿態,重新從自然界接受能量信息。

那和蹦迪有什麼關係呢?

May

12

蹦迪是一種打開身體的禁錮,讓能量流動起來,讓身體可以順暢地從天地之間汲取能量的方式之一。

不信?有歷史為證。

蹦迪簡史

蹦迪拯救世界

1

激情四射的80年代

80年代,整個社會洋溢著積極向上的熱情,大概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也撩動著一顆顆不太安分的小心臟。

一切都是欣欣向榮,人們堅信只要膽大、肯幹,一定會有美好的生活在等待著你。社會風氣正在一點點開放,男男女女女開始嘗試自由戀愛,整個社會都浸泡在躁動的荷爾蒙裡,因此霹靂舞順勢就火了起來。美國電影《霹靂舞》點燃了中國人對於蹦迪的狂熱,開啟了中國青少年苦練太空步、擦玻璃的模式。

畢竟霹靂舞還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的,那動作做不好,凹造型一定不能落後啊,喇叭褲、尖頭鞋、蛤蟆鏡……從頭到腳都要怎麼拉風怎麼來啊。

那個時候,2、30歲的大姑娘、小夥子們,燙個頭,拎個錄音機,穿一雙旱冰鞋就去了文化宮,走著走著,就進入了90年代。

蹦迪拯救世界

2

“現代感”巨增的三步

90年代蹦迪,Disco少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現代感”的舞曲,各種快三步、慢三步舞曲,哪怕作為不會跳舞的人也會張口閉口“來個慢三步”。直到5、6年前搬家,才把家裡的舞曲光盤給丟掉。

3

2000年及以後

2000左右,陳慧琳的《不如跳舞》,鄭秀文的《眉飛色舞》更是帶領我們進入了現代舞的世界。隨心蹦、自由舞,是現代人的最愛。節奏清晰的動次打次,每一次甩頭、每一次揮臂、每一次盡興跳躍都是我們的舞蹈。

地點隨意,只要你想舞哪裡都是舞臺,街頭、地鐵通道、電梯間都是你的舞廳;時間隨意,誰說跳舞只能晚上,NO,只要你開心,分分鐘用舞蹈表達你的心情。

蹦迪拯救世界

看到這裡估計有人要疑惑了,那豈不是每天泡吧蹦迪應該是一種人人效仿的生活方式?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奇怪?奇怪就對了啊。

生活經驗告訴你,每天蹦迪泡吧的人多半生活也並不開心,並沒有精力充沛得像接收了無限多的能量啊。

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的舞蹈是為別人而跳,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美、魅、身姿等,或者就是一種毫無覺知的情緒的釋放。

為別人而舞的時候,身體就只是一個工具,真實的你並不存在。而在帕曼舞動靜心中的拉提汗靜心練習,閉上眼睛、跟自己在一起的瘋狂舞蹈,才是屬於你的舞蹈。才能夠幫助你找回真實的、有激情、有希望的自己和生活。

毫無覺知的情緒的釋放是讓你更加疲累,整個身體被掏空,卻沒有及時補充能量,因此熬夜蹦迪反而成為了一種損耗。

蹦迪拯救世界

這舞到底應該怎麼跳,這禁錮的身體動作到底應該怎麼打破,身體這個能量通道到底該如何疏通呢?

歡迎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