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的改變是傷害,有意識的改變是成長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這樣一句話:“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一起坐在一起喝咖啡。”一段時間裡,這句話席捲很多人的朋友圈,紅得發紫。

無意識的改變是傷害,有意識的改變是成長

身家數億,一樣有喝不到的【咖啡】

“身家數億,一樣還是有喝不起的【咖啡】。”

某名企的老闆Y先生喝了一口咖啡,感慨萬分地說了這句話,這句話之前,他剛剛給我講述了他的家族故事,言語間對自己的兩位兄長充滿敬意。他的這句話,指的也是那兩位讓他引以為傲的兄長,特別是年紀較長的那位。

這跟他的家族觀念有關。在他的家鄉,特別是他所在的大家族裡,人們普遍重政輕商,他的兩位哥哥,特別是那位大哥,充分繼承了祖輩的衣缽,仕途走得如日中天,而Y先生則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始終無法走上仕途,只能從商。

雖然整個家族的物質生活水平都因為Y先生而不斷提升,可大家的尊重一直都毫不吝嗇、不加遮掩的給了兩位走仕途的哥哥,Y的父親甚至當著Y先生的面明確表達了自己對他的嫌棄,覺得他只是一個商人給家族丟了臉。

Y先生激情有餘,少了一份隱忍和內斂,灼灼逼人的個性特徵顯然不適合【仕途】需求。

Y先生非常需要約會【她】,讓自己學會藏起鋒芒、圓融應對。但那時,我還沒有遇到【她】,沒辦法給Y先生介紹【她】讓他們相遇相識。

正如Y先生所說,有些【咖啡】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

你想登山,需要有登山的技能和工具;你想入海,需要有深潛的技能和工具;拿著登山的工具去潛水,揹著潛水的工具去登山,結局如何一目瞭然,不能怪【造化弄人】。

無意識的改變是傷害,有意識的改變是成長

無意識的改變是傷害,有意識的改變是成長

“不許哭!”

“堅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你看看人家!”…………

從小到大,你聽過多少這樣的句子?

就在昨天,我還聽到一個做金融的80後女生對我說,她還是不想讓別人看到她也有脆弱的時刻,她還是希望自己看起來一直都是堅強、獨立、能力超群的傑出女性的樣子。

這句話之前,她才剛剛像是自言自語一般地對我說,她周圍有很多人都跟她一樣,看起來非常好,但心裡有很多的焦慮。她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學心理學出身的媽媽。

無意識的改變是傷害,有意識的改變是成長

3月份我去南京大學講課,高鐵上遇到一個非常頑皮的小男孩,典型的高強度,這類孩子屬於典型的【鼓勵型】,我們常開玩笑說,這類孩子就是冠軍苗子,你越鼓勵TA、給TA加油,TA就真的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

但是如果換作低強度的孩子,這種鼓勵就會成為巨大的壓力,會讓孩子產生無限量的挫敗感。

但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如我在高鐵上看到的,那個孩子的家長一直在斥責他太頑皮,試圖讓他安靜下來,而【安靜】恰恰是低強度的孩子的突出特徵,但往往在體育活動種,這些低強度的孩子總是被父母不斷加油鼓勁希望他們能夠像高強度的孩子一樣勇往直前。

很多時候,那個高強度的孩子為了讓父母滿意、少受一點批評而勉強自己安靜下來,那個低強度的孩子則會在體育遊戲活動中為了取悅父母而強迫自己勉強繼續。他們的心裡都會被這些【勉為其難】的經歷留下無數的挫敗感,對自己失去信心。

這些【勉為其難】就是無意識的改變,是為了迎合他人而不得不為難自己,除了失望就是傷害,雖然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家庭裡都很常見。

無意識的改變是傷害,有意識的改變是成長

有意識的改變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風景。

有意識的改變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類別特性,在尊重、接納自己的特有特徵基礎上,有意識地去做一些拓展訓練,讓自己更加完整、圓滿,應對事務更加得力、遊刃有餘。

因此,無意識的改變是傷害,有意識的改變是成長,區別只是一念之間,結果卻是天壤之別。

無意識的改變是傷害,有意識的改變是成長

你的身體知道答案

我是什麼類型的人?我有哪些先天特徵?我最適合從事怎樣的工作?我在情感關係的處理上有哪些行為特點?

我會在人際關係互動上容易有那些誤區、如何規避?怎樣才能讓自己在人群中長袖善舞成為焦點?

怎樣把自己的軟肋變成強項、讓自己成為無敵女神or男神?…………

歐美現代心理學在近年有了一個新的研究、新的學科流派,叫具身認知,他們認為,改變心理最快速的通道是改變身體姿態。

你的身體姿態是你的內心世界的外在投射,改變身體姿態,也會反過來影響心理,讓內心世界發生改變。

這個改變,是有意識的,是你刻意要讓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生一場天翻地覆的革命,讓自己脫胎換骨風采迷人。

例如,一個很容易虎頭蛇尾見異思遷的人,可以通過保持流的動作訓練,提高自己的專注力、意志力,讓自己在某些需要堅守的事情上做到一往情深。

一個死板、固執、無趣的人,可以通過遊戲節奏的動作練習,讓自己變得風情萬種靈活多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