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裡經常聽到“縣令”和“知縣”,但是他們的區別你知道嗎?

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統一了全國,然後開始“廢分封,行郡縣”。郡縣制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可以說是沿用至今。我們經常聽見古裝劇裡,人們把縣的最高行政長官叫“縣令”、“知縣”,很多人認為縣令、縣長是一回事,其實不是的。

其實,郡縣制並不是只有秦國才實行。在秦還沒有統一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實習改革變法,那時候他們就推行了郡縣制。當時,縣的最高行政長官叫“令”。秦統一全國以後,萬人縣的長官叫“縣令”,不足萬人的叫做“縣長” 。
古裝劇裡經常聽到“縣令”和“知縣”,但是他們的區別你知道嗎?

南北朝是個戰亂和分裂的朝代,連連的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損失。這個時候,縣的長官都叫“縣令”。唐朝的時候,如果其他的官員代理縣長的職務就被叫做“知縣”,這是“知縣”出現的最早時間,但是那時的“知縣”並不是正式稱呼。

大家都知道,唐朝滅亡的原因是地方權力過大,造成了地方割據。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以後,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再怎麼削弱地方的權力,該做的事還是要地方做,這怎麼辦呢?
古裝劇裡經常聽到“縣令”和“知縣”,但是他們的區別你知道嗎?

趙匡胤想了個法子,地方不要正式的官員了,全部由朝廷派遣的人員兼任,叫做“知縣”,知是代理之意,從此地方體系就沒有正式長官了,都是“知某”。

有人還是覺得“知縣”和“縣令”沒什麼區別,但是它卻深刻反應了中國封建社會地方分權和中央集權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