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培訓機構老師大多都是剛畢業非師範類的學生,自己很多題目都不會還去教學,你怎麼看?

才哥178063697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師範院校,如果不是自己的專業,雖然自己會做題,但不一定會教學生。

上週六,我在大學城圖書館的咖啡廳,不小心聽到鄰桌的一位年輕人給兩個高中生講數學。在做某題時,那位“老師”反覆要求學生使用“假設法”解題,當時我就懵了,我這個老數學老師不知道“假設法”是何方神聖。別說,這個“假設法”吸引了我,我又聆聽了一會(偷聽別人說話總歸是不好的),才知道這個“假設法”原來是反證法。一個連專業術語都不知道的人,能教會學生多少東西?


非優秀教師

剛畢業的老師在教各門學科的時候都會出現知識點不能融會貫通的情況。很多的培訓機構在招聘老師時,願意選擇招聘剛畢業的學生(不管是不是師範類專業畢業),因為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的薪資水平可以開的更低,各大培訓機構其實都是經營性的實體,他們在追求口碑的同時,也一定會想方設法的來降低成本。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學習成績有問題,在幫孩子選擇培訓機構時,是一定要擦亮雙眼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在孩子成績出現下滑時,想方設法請孩子的老師出手相救的主要原因(不管老師是願意還是不願意)。

所以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如果某一個孩子的家長在他們孩子小時候就積極的參與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真的會為他們未來省很多錢。要知道這年頭每一個輔導班都不便宜。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孩子的學習都依賴輔導班的老師幫忙輔導,而不信任學校的老師,不跟隨學校老師教學的節奏,孩子就真的很難獲得好成績,這也是很多家長在感慨的孩子在輔導班越補越差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在輔導班花了很多錢,但是學習成績並沒有提高)。

相比輔導機構和學校內的老師,如果我說有可能請老師出手幫忙是最好的,一定會有家長說我是在助推讓體制內的老師賺錢,但事實確實是這樣的,一線教學的老師他們更懂孩子,或者說他們更懂知識點,更懂考點,更懂大綱的教學要求,也更懂得每一個孩子階段性出現問題的關鍵所在。

所以在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升這件事上,永遠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更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事,時間,態度,正確的引導,長時間的陪伴或者監督要求。

不管孩子的狀態如何,是否是聰明的孩子,他們一定要跟隨老師的節奏,先弄懂老師所講的各種知識,點完成老師所佈置的各種作業,才能少去輔導班。


九鬥學生心理

培訓機構老師大多都是剛畢業的非師範類學生,是由多種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的。

師範類畢業學生的畢業流向

中國就業網2015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師範畢業生)當老師仍是主要的職業選擇”。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師範類畢業學生,在畢業後直接進入學校,考取教師編制。

同時,我國對在校教師的校外兼職和培訓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教育部印發過《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切斷了大部分考取教師的師範類畢業生合理合法進行有償補課、參加培訓機構兼職的路徑。

行業的發展與需求的增加

在大部分師範畢業生進入學校工作的同時,校外的教育培訓行業正在蓬勃地發展。目前的教育培訓機構分為多種類型,從服務對象來看,有面向0-6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培訓機構;有面向中小學生的分學科培訓機構、課外特長培訓機構;還有面向成人的特殊目的(考公、考證、專業技能培訓)的教育培訓機構。不僅培訓的服務對象細化了,培訓的水準和收費也在逐年升高。幼兒園的繪畫培訓(技能要求較低)也可以達到5千一學期。

機構的發展必然帶來職位需求的增加。但是有限的師範畢業生已經被學校吸收了一大部分,因此很多教育機構在招聘時會將學歷和專業要求進行放寬。

在招聘網站搜索“教育培訓”,首頁20條信息中僅有3-5條月薪一萬二以上的招聘信息要求應聘者“本科畢業”,沒有對應聘者是否是“師範類學校畢業”有所要求。

進入行業後的自我成長

師範生相比起非師範生,在所學的專業領域擁有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對學科知識的專精;對服務對象的心理特點的瞭解;對教學教法的瞭解。


若您是一位進入了培訓行業的非師範畢業生:

同樣作為剛畢業的學生,非師範生如果進入了教育培訓機構,需要在這個行業進行一定時間的工作的話,這些技能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學習和彌補,不需要因為自己非師範專業畢業的身份太過憂心。出現“很多題目不會”,也是正常現象,當然應該盡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自己服務的這一領域盡力做好。

若您是一位選擇教育機構的家長:

建議您儘量選擇擁有合法培訓資質、師資較為穩定、教師隊伍質量較高的培訓機構。


tori264

補課機構的流動行非常大,除了不穩定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剛畢業沒有考上編制的師範生臨時找的工作。因為他們的價位不高,很多輔導機構還是比較願意聘用,還有一部分是非師範類的畢業生。



這其中也有教的很好的老師,但是也有一部分經過努力後才能教的好。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如果報課外輔導時一定要幫助孩子好好甄別一下。

不一定非得是師範專業,有些高中學習成績好的大學生他也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這裡我覺得既然已經報班了誰教不重要教明白才重要,如果孩子聽不懂要及時更換輔導老師。

當然,如果家長有時間或者精力的話最好能夠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不會把孩子的學習寄託在輔導班上,輔導班的作用完全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是否輔助孩子學習。

在生孩子前多學習一下好的教育方法,現在看來培養好孩子是人生中非常寶貴的財富,而我們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至關重要。

最後祝每一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歡迎大家關注和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教育問題~


教育手札

大多數培訓機構還是以有經驗骨幹教師作為聘任首選,但兼職教師不符合相關政策。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有機會入職,對此事應有清醒認識。



1.自己有知識和能教的好不成正比。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大多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才能逐步稱職,相反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學歷並不高。能把握住重點、難點、易錯點,巧妙突破難點等等是教師成長的關鍵點。所有大學生教課一定是達不到最好效果的,家長朋友需要謹慎。



2.有題自己不會做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即使是在一線工作多年的老教師也會經常遇到不會做的題,尤其是高中。會不會做所有題的題不能作為教學好壞的標準,教師備課過程把不會的學會也是敬業的體現。好教師能把自己會的知識巧妙的交給學生,應當關注教師能不能教好學生,不要要求教師題題會解。



大學生從教學經驗到解題能力都不能稱得上有經驗,家長不能拿自己的孩子當實驗品供他們實習。


楊老師談教育

一、從國家角度看,要加大從嚴打擊那些未經嚴格批准,不具備資質,一切向錢看,甚至違法的所謂培訓機構,不讓這些不合格不合法的機構有可機之機,因為這是源頭,清源才能正本。


二、從個人角度看,作為非師範類的剛畢業的學生,也敢到培訓機構去教學生,自己連題目都不會做,又沒有教師資格證,豈能為了掙點錢,而誤人子弟呢?自己的心裡難道沒有一點愧疚嗎?

三、從家長角度看,有的家長出於對孩子的考慮,有的盲目相信補課,對培訓機構考察論證不夠,花了錢,沒能取得效果。另外,星期天,寒暑假是孩子們的休整時間,應該讓他們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便取得更好成績,如確需補課,也應找可靠正規的機構才好。



妥否,歡迎評論。


解千愁

有很多親朋好友諮詢外面的補習機構哪個師資力量好,孩子需要補習。心裡非常想勸阻一下,只要多教育孩子改變學習習慣,幫助孩子注意學習方法,多下功夫鑽研,完全可以學好的,不需要去補習機構去補習。可是看到親朋渴望的眼神,張不開嘴,只能按照道聽途說所瞭解的情況違心的說某某培訓機構。其實當我說出某某機構之時,我也心裡也非常的沒底。人們所關心的補習機構的好與壞,實際上主要包括兩方面:師資力量和管理,這裡補充一點,恰恰最需要注意的一方面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安全問題。



那麼,社會補習機構師資力量到底如何呢?

一、社會上補習機構五花八門,有些比較正規,有辦學許可資質,但大多數沒有教育主管部門簽發的辦學許可資質,每到節假日,補課機構便空前絕後的多了起來,等節假日結束,部分補習班或者補習機構消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是由於辦班補課機構辦班成本比較低,投資少,回報高。


1.有些藝術類培訓機構一般規模比較大,裝修大氣,雖然投入成本比較多,但生意火爆,參加藝術培訓的學生較多,而且培訓的種類較多,特別是音樂舞蹈美術等,所以這些藝術類培訓機構回報、收入高。教師大多來自藝術院校專業的學生,只要教師造詣高,專業精,對於簡單的藝術指導沒什麼問題。

2.有些文化課補習機構,教室裝修也比較好,設施齊全,機構全面,管理規範,教學制度較為正規,但投入成本較高,加之文化課補習的學費沒有藝術培訓的學費多,所以得到的收入比藝術培訓機構要少,為了壓縮後期的成本,以期得到更高的利潤,聘請的授課教師多是在校大學生,工資較低。如果聘請在職教師,無疑會增加投入成本。

3.對於一些社會小型補習班,規模較小,辦學設施簡單,招收的學生數量少,同樣為了壓縮投入成本,大多是請的在校、待業大學生或待業教課。


二、社會文化課補習機構的授課只是簡單機械、重複的生搬硬套複習,缺乏系統理論的合理性。

1.由於大學生沒有授課經驗,缺乏系統的專業授課鍛鍊,不瞭解教育規律、教育理論,沒有一定的專業授課技巧和適合的授課方法,只是對知識採用灌輸型的表演講授,使得授課效果不理想。

2.有些授課機構或者辦班者所聘請的授課大學生本身專業能力低下,知識水平不高,對於所教的知識點研究不夠,知識貯備粗糙,理解單一,授課質量不高,甚至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3.有些授課大學生對於有些知識根本就不懂,只是為得到工資而支差敷衍。比如小學五年級數學有些題目,利用初中學生設方程的思路講解很簡單,可是小學生根本聽不懂。

總之,社會補習機構的的教學質量不一定很高,學生未必通過去補習機構補習就能提高成績,費時費力費錢財,本來有些家庭並不寬裕,補習費用也是一筆不菲的經濟支出。只要家長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注意不斷調整適合的學習方法,學會總結,並教育孩子在校努力學習,不恥下問,多請教老師和同學,家長和老師緊密配合,在家多督促,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用去補習機構,完全能學好。



時光匆匆微微甜

教師資源良莠不齊,這個現象一直存在,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了。這源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九十年代初期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去向問題。當時除了少量熱愛教育事業的人之外,去大學任教屬於很差的分配去向,所以,不客氣地說,一大批成績屬於阿貓阿狗級別的進入了大學教師隊伍。以前的老師好多都是一個小地方的師範畢業,有些甚至都是初中畢業就去了。

現在教師資格證和會計證一樣,氾濫成災了,很多非師範畢業的學生,甚至沒有全日制學歷的人,都去考教師資格證。再加上培訓機構良莠不齊,結局可想而知。

就拿幼兒園來說,我的女兒四歲了,從她第一天上幼兒園開始,我就開始關注幼兒園老師的各種信息。通過不斷的觀察和調查,我發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幼兒園老師很多都是沒有學歷的女孩子,他們很多來自農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職業教育,隨便一個教育機構,報考一個教師資格證書,然後就去幼兒園當老師。


這樣的教育資源下的教育,可想而知。教師資源稂莠不齊這種現在在農村更為突出。

我通過大量的調研發現,農村教師的工資水平很低,生活條件很差,大學生尤其師範類畢業生大部分不願意去農村教學。

鑑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提高鄉村教師的工資水平。當然僅僅靠提高工資水平還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赴鄉村任教。 對於教師而言,他們不只 是在意工資水平,還在意職業發展前景、他們的子女教育等方面。所以,我們要實現優秀教師去鄉村任教, 必須要為鄉村教 師崗位提供足夠好的工作條件、福利待遇和發展機會,給予全方位的特殊支持。



對於非師範學生也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對他們進行一些專業的職業培養。而不只是簡單的應付教師資格證考試。


悅橙長

這也就是我們這幾天討論比較很多的問題。校外培訓機構吸納了大量這樣的非師範畢業生,一方面,應該說對國家對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就是解決了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但另外一方面,這些大學畢業生進入了校外培訓機構以後,推動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助長了校外機構的勢頭。

首先,我們來看這些非師範畢業生的情況。非師範畢業生,雖然沒有通過嚴格的師範教育,僅憑自己讀書期間的經歷,去教育孩子去傳授知識。我們都知道,作為教師是要有教師資格證的。要取得教師資格證,要通過嚴格的考試,要具備基本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普通話要過關,那麼這些非師範畢業生,有沒有學過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有沒有取得普通話合格證,都是家長不知道的,學生不知道的。其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其次,校外培訓機構師資是難以保證的。由於存在比較大的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聘用的教師人員流動大,師資不穩定,教師隨時更換,保證不了教學質量。

最後,校外培訓機構存在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和應試教學等現象,為了達到短期的效果,培訓機構主要以應試為目的,忽視學生身心健康以及能力形成的規律,想快速的達到目的,就是高分,這違反了教育的規律。
以上是本人初淺的看法,歡迎進一步的交流!


隱形的夢想

關於非師範類這個話題,可能是公立學校和培訓機構對立時的最大議題。


先說幾個問題,專業等於職業?不是教師畢業,是不是就幹不了教師這個職業?可能太久了,教師,無論身份還是職業,都被一種無形的光環所籠罩,無論好壞的評價都不能觸動。

且不說公立學校的一些體育、音樂這些“素科”不一定是師範類畢業,就是語文、數學這樣的主科,也未必都是師範畢業的。(各大學的漢語專業、數學專業、物理專業等等)。

如果說公立學校還有畢業證書的這層保障,那麼不少的培訓機構,就很少有這方面的考核了,當然了,除去個別的胡搞得,大多數培訓機構負責人待在經濟市場的環境裡,學明白一個道理,我要你來是能幹活的,不是要看你證書吃飯的。關於培訓機構,好不好,市場會調節,有人說了,我們這裡的培訓機構很爛,也沒見什麼調節啊,只能說,這裡的市場環境相對閉塞,優質的教育結果必然要依賴經濟的開放程度的。

說下,第三點“自己很多題目都不會,還要去教學生”,還是要分兩方面說的,對於家長,報培訓班,無非想得到兩個結果,一種是做完,一種是做會。做完不一定做會,做會不一定做完。注意,這裡說的是不一定。雖說是不一定,但也反映著一定規律,這兩種結果同樣對應的兩種老師。前者是做完就可以的。後者則是想辦法學會其解決思路。雖然後者比前者付出更多,多孩子未來影響更大, 但無奈,短期的不易見效,使得不少的家長,急於下結論,後者這樣的老師不行。市場上找會做題的老師太容易,找會教思路的拉傲視就太難了。即使有,也很快就變了,付出那麼多,認可並沒有。公立校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只是校園內市場化程度低,不明顯而已。教育,從來不是那種方法能立竿見影的,更多的還是要靠懂教育的人,開始有深度有廣度的互動。

相龍,一名學習愛好者,邀你加入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