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列車轟隆隆開啟春運的旅程,一年一度的“春節大遷徙”載著遊子的心,隆重上演。

“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決裂拉黑父母6年”,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王猛是大院子弟,從上小學到高中畢業,所有的生活圈子幾乎都在這個院子裡,“包括朋友,都是他們(父母)認識、瞭解或者聽過的,跳出學校的幾乎沒有”。“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他說,“他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控制。”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在外求學時,王猛有段時間總會想起這些事,注意力難集中,於是他去做心理諮詢。第一次諮詢,他講了6個多小時,“諮詢師說我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症狀”,但父母一直不以為然。

從12年前開始,他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他寫了封“決裂信”給家人,並拉黑父母;他甚至準備去唸心理學的博士,好解決自己因長期壓抑產生的心理問題。

父親也說,過去自己在任何事上都一律以大原則來要求兒子,要求他對任何人都該與人為善,卻忽略了凡事都有不同。

父母在等他說一句對不起,而他,也在等父母說一句對不起。。。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1月27日,福建福州一位母親疑似與五年級的兒子發生爭吵,情急之下用手機充電器線錯手將兒子勒死,當時父親不在家,母親多次用割腕等方式自殺未果,隨後跳樓,當場身亡。

“孩子,媽媽不想殺你,可是沒忍住……”一篇文章激起千層浪。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1月6號,江蘇一個9歲的男孩因為丟了手機,活活被媽媽陳某打死。陳某交代:為了防止鄰居們聽見孩子被打後的哭聲,她用膠帶封住孩子的嘴,捆住手腳,用木棍毆打。

據鄰居們描述,孩子自小就聰明懂事,學習好,待人也禮貌,只是他的爸爸常年不在家,也不給家裡生活費,對母子二人不聞不問。明明媽媽要一邊賺錢養家,又要照顧孩子,怨氣積攢到了一定程度,沒人疏導,就撒在了孩子頭上,家暴孩子已成了家常便飯。

就在這個月初,美國發生了一起華裔母親把5歲的女兒活活打死的殘忍事件。

在審訊時,這個媽媽一遍遍強調:“我需要照顧餐廳的方方面面,我只有兩隻手,沒有四隻手,沒法顧及那麼多。我也不想做出這種事,但有時候就會沒辦法控制自己。”

她說自己快要撐不下去了,可是丈夫沒有搭把手,所以她才在女兒不聽話的時候,徹底崩潰,完全控制不住憤怒,把拳頭揮向了親生女兒。

許多媽媽,熬過了生孩子的死亡邊緣,卻熬不過產後抑鬱,熬過了產後抑鬱,卻熬不過生活的重擔,和婚姻裡的壓抑與失望。

孩子,成了失敗婚姻裡,最無辜的犧牲品。

我有時想,如果這世上的仇恨有總量,那麼親子間的仇,一定比敵人間的多得多。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2月1日晚,由陳可辛執導的電影短片《三分鐘》正式上線,它改編自廣鐵集團廣九客運段女列車員劉鐘的真實故事,講述了一位作為母親的列車員因為春運不能和兒子過年,只能在列車停靠的站臺上和兒子匆匆相聚,時間只有僅僅3分鐘。

就在火車靠站母女團聚的短短3分鐘裡,孩子為了“聽媽媽的話”想讓媽媽過年回家,怕她不讓自己上小學,背完一遍乘法口訣。因為他媽媽說如果他偷懶不學習就不讓他上小學。

可能這樣的故事更貼近普通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期許沒有錯,這樣的話語和要求也很常見。

也正如此,孩子乖乖的等,乖乖的背,這短短的見面時間裡,除了乘法口訣,沒來得及跟媽媽說出其他任何一句話。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春節、團圓、春運,這三個元素是我一直想拍的,這次終於以電影短片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首映會上,陳可辛這樣說。

可我們,在團圓時看到了什麼?背口訣,完作業麼?

孩子為了滿足媽媽的期望達到媽媽的目標,“懂事”的學會了乘法口訣,儘管他多麼想和媽媽說幾句心裡話,儘管這次相聚那麼不易,儘管小小的他覺得見到媽媽要比背口訣重要的多。。。

但媽媽的話讓他明白,只有他背下來了,媽媽才能開心、才能愛他,不是麼?

傅首爾在《奇葩說》中講到,自己給兒子買兩千多塊的鞋,兒子說醜,還質問她為什麼沒有鎧甲勇士的圖案,那是世界上最帥的鞋。而他說的那最帥的鞋,35塊錢一雙。

父母認為的好和孩子認為的好,可能差了半個世紀。

話說回來,凡事沒有絕對,親情更沒有。

周杰倫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從小就是媽媽和外婆帶大的。外婆和媽媽,是周杰倫很敬愛的兩位女人。他曾經以母親《葉惠美》的名字作為專輯名稱,周杰倫對媽媽深厚的感情在新專輯裡一首“聽媽媽的話”依然表露無遺。同時這也呼應了“范特西”專輯裡的“爸 我回來了”。。。

孫儷小時候家庭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12歲時父母離婚,法院當時判決她監護權歸為母親,同時她們也只收到人民幣2000元的撫養費。從小到大她對爸爸總是不願多談,更有傳聞她恨透了父親。在孫儷於影視圈有了很好發展,家裡經濟狀況也變得優渥,父親的生活卻仍然慘淡難過,原本的心結也在遇見鄧超後解開。鄧超說,“父女之間有什麼過不去的?天下沒有哪個父親是不愛自己女兒的,你爸那樣做,肯定是有他的難處,你如果和他這樣較勁,將來後悔的一定是你。”最終孫儷決定解開對父親的心結,打算在上海買一間房給對方,徵求母親意見。媽媽告訴她,“就因為他把你給了我,我可以原諒他所有的錯”。這句話從此刻在她的心上。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現實中,有多少成年人,對父母是一邊念恩一邊仇恨的。

他們知道該原諒父母,但是做不到。

他們無法真正跟父母親近,也無法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他們一生都在艱難地撫平少時的傷痛,無法與這世界和解。

在一個家庭裡,父母有絕對權威,和孩子的地位天然不平等,換句話說,你不講理孩子也沒轍。

其實,“很多是時代造成了他們(父母)的性格上的缺陷,這並不是他們本身的錯。”

恨並不會讓人強大,愛才會。比等待父母說一句“對不起”更有勇氣的,是選擇原諒。

原諒也不是忘卻。它會幫助你繼續生活,使得你不再需要為應對過去而耗費精力。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如目前一款遊戲(旅行青蛙)爆火,究其原因,除了“佛系”,更深刻揭示的是:孤獨。

遊戲中你能做的,只是看著他揹著行囊的小小身影,想象著他浪跡天涯的樣子,等著他給你寄明信片和特產,為他的見識驕傲,為他交了新朋友而開心。他回家之後,看著他做手工,寫手賬,看書,吃飯。

像極了父母對待長大後的孩子。他鄉求學、打拼,你不能在他身邊,只能遠遠的遠遠的看著聽著,他自己體會的世界,跟你那麼不同。你擔心他風餐露宿、朝不保夕。他則傾向於什麼事都埋在心底,不想你們記掛。偶爾寄回的明信片,告訴你他去了哪裡,看了風景,其他,沒有多言。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在中國,“空巢青年們”有近2000萬之多。他們遠離家鄉和親人,孤獨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

他們的心事,大多數父母都不會知道。他不會告訴你老闆的暴脾氣,不會告訴你女友鬧分手,不會告訴你他沒掙到那麼多錢,不敢回家,更沒臉回家;她也不會告訴你男友劈腿,不會告訴你工作沒那麼好找,不會告訴你她住的其實是廉價的合租房,一人只有一張床的地方,每天吃的其實很差。。。

居住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和遊戲中的蛙很像:一個人,走走停停。

也通過這個遊戲,他們體會到了父母的心情:明明很牽掛,又不敢問,只能努力賺錢,告訴蛙兒子不用擔心,下次旅行你想去哪就去哪。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當彼此有更多瞭解和體諒,親情就變的“講理”了。

孩子需要的是支持、尊重和贊同、表達、愛與關懷、和安全感。

長大後,需要的是理解父母,原諒他們,也原諒自己。

父母需要的是理解孩子,剋制,和換位思考。摒棄“自私自負不自知”,就是對下一代,對家庭,最好的愛。

插一句:

所以嘛,春節回家不逼婚不催婚,坐下來聊聊孩子們的理想,也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因為,他們成人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對自己的婚姻負責,就是對這個家負責。

過年回家,好好說說

過年回家了,大家好好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