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會被深圳超越嗎?

德琥

【景觀】看了以上回答,就上海是全國市政水平最高的城市,提出不同。今新聞,上海全市大調研,相關官員談感受:上海從上往下看,十分漂亮;從下往上看,嚇人一大跳。【這和我以前多年的感受評價有一曲同講。】相關部門到了杭州調研,杭州城區幾乎很難找到視覺汙染的架空線,杭州是花了十幾年功夫,把天空懸掛的黑蛛網,智能地數據記錄的入了地。但是,在上海城區,你卻很難看不見沒有架空線的街區馬路,上海提出目標,要成為全球卓越城市,但與鄰近省市比較,還是令人感到汗顏的(大意)。

據知,上海在3年內,計劃行動470公里架空線全部入地,在此要由衷的恭賀了!深圳基本沒有架空線懸掛的問題,這是城市景觀的優勢。

近日澎湃三文:

第一篇:上海架空線入地進行時|靜安區計劃3年近63公里架空線入地 澎湃新聞 2018-04-16

2018年4月16日,上海靜安區政府拆除天潼路-曲阜路(河南北路-西藏北路)45根電杆。

第二篇:一根電線杆是精細化管理縮影,上海城市智能管理框架初步形成 澎湃新聞 2018-04-17

一根8米多高的電線杆,分為四層,不僅集納通信、信號、路名標示等功能於一身,還能自動感知狀態,受到衝擊或荷載過重,可以及時預警。

4月17日,“2018上海民生訪談”節目中,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黃永平現場拿出手機,展示了一張圖片——配合架空線入地工程,位於南京西路的新型綜合杆,已經安裝完畢。

第三篇:上海架空線入地整治,風貌保護區內如何“螺螄殼裡做道場”?“上海大調研”2018-04-17

要說上海最值得一逛的馬路,武康路一定在榜單上。趁著天氣晴好,去壓壓馬路,總會在這幢標誌性大樓前駐足。不過,小研曾聽過不少反映:拍一張正面無遮擋的武康大樓好難。無論從哪個角度,因為電線杆、架空線的遮擋,古樸的建築拍出來就像一個“披頭散髮的美女”。

這個問題,上個月就引起了李強書記的注意。在談到武康大樓時,李強說:“這樣的知名歷史建築,要找到一面不被電線杆、架空線、空調外機遮擋的立面,已經很難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上月起淮海中路、武康路架空線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已啟動,包圍武康大樓多時的“黑汙染”將力爭在今年上半年完全消失。最近,小研正在關注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水務局等12個委辦局的大調研,記錄下和市民息息相關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從空中往下看老外灘,相當漂亮【方圓200多平方公里,內環之內的幾乎所有高樓大廈歷歷在目,右側是環球港雙子塔,左側大概是港匯廣場的雙子大廈】

從地面往上看老外灘九江路,嚇人一大跳!

【GDP】如果單純以GDP比較,意義也不大,大致在2015年前後,中國省市GDP排名,湖北和湖南就已經超越上海了。

【面積】論到面積的比拼,也不是很有意義,大約在2016年前後,GDP超越上海的河南、河北、湖北、湖南,面積均遠大於上海。

【環境】深圳的綠植覆蓋率,要好於上海,深圳是濱海氣候,上海是濱江氣候。換言深圳的空氣、水、土壤,類似人類生命的源泉,總體要好於上海,換言,深圳和上海,哪個更能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來形容。

【大學】深圳大學偏弱於上海,但是,結合香港大學,連同全球知名大學的聯合進駐辦院校,深圳的大學實力,有可能後來者居上。

【位置】上海是中國東部的中心,深圳相對是東半球的中心;上海輻射長江流域,大量的貨物經上海轉運到長江流域和北面的省市,甚至轉運到韓國、日本、俄羅斯、蒙古等。如果大量貨物要運轉到中國南部或西南部區域,以及多條江河流域,甚或運轉到印度、巴基斯坦、中東各國、歐洲各國,那麼,還是選擇深圳或香港較為近距。反過來也是如此,內地的貨物,或北邊各國的貨物,要運轉至東南亞各國,甚或運轉至澳洲、新西蘭等,如沒有行政干預,相信經深圳轉運的貨物,會越來越多。但願數學知識不是體育老師教的,地理知識和觀測能力不是語文老師教的。

【國企】論到國企,上海遠超深圳,但是,這裡也會有變數,那就是大型央企和國企,有許多均在香港上市,總部也多設在香港,隨著內地經濟的不斷強大,他們為了減輕成本,也可能在總部不離港的情況下,就近到深圳設立分部,進而把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轉移到深圳,取得更有效益的發展。

【國家戰略】上海的國家戰略項目,遠多於深圳,航母、郵輪、大飛機、大航天、大航海製造,深圳簡直是空白。

【劣勢】深圳的劣勢,與上海有類似處,至今沒個專司負責景觀的市長,城市規建幾乎就是在深南大道兩邊展開,而非沿著很美的濱海打造,所以整體景觀似濱海又非濱海,高樓大廈一堆堆雜草一般地亂哄哄的,缺乏規劃的前瞻引領,樓宇缺乏最佳方案的審美搭配,天際輪廓線顯得較為粗糙,除了有100多棟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外,其餘都是百米剛剛甚或百米以下的大樓;這點可以借鑑香港模式。後來開闢出前海,沿著濱海的建造,使尷尬的局面有所改觀。

除了有100多棟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外,其餘都是百米剛剛甚或百米以下的大樓;

深圳濱海空空蕩蕩

深南大道周邊展開建設

借鑑香港模式

摘錄今日頭條一篇文章《“李超人”退休,再看和記港口與香港輝煌》的相關章節: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李嘉誠主控下的和記黃埔開始大規模海外投資,並迅速發展成為國際型企業。其港口版圖拓展趨向國際化,1990年,收購英國最大集裝箱港——菲力斯杜港75%的權益,成為全球最大的碼頭運營商。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李嘉誠開始加碼內地投資。1993年,和記黃埔與上海和深圳市政府合資,分別成立上海集裝箱碼頭和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深圳鹽田港成為和記黃浦挺進內地的大本營。

伴隨著港口網絡於全球的不斷擴展,和記黃埔的港口旗艦企業——和記港口於1994年成立,持有並管理和記黃埔旗下所有港口業務及相關權益。自此,和記港口開啟了香港、內地和海外的港口版圖同步擴張步伐。基於此,和記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不斷攀升。

在內地,1995年,合資企業江門國際貨櫃碼頭投入運營;2003年,上海浦東國際集裝箱碼頭成立;2004年,和記港口外高橋與上港集團合資成立上海明東集裝箱碼頭;2007年,和記港口發展深圳鹽田港東港區一期集裝箱碼頭。

2011年,和記港口將廣東省、香港及澳門的深水集裝箱碼頭業務拆分為和記港口信託,於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2016年,和記港口信託與中遠海運港口簽署統籌經營協議,共同運營葵青港16個泊位;同年,和記港口收購廣東惠州國際貨櫃碼頭權益,和記港口信託持股41.3%。目前,和記港口在內地共運營9個集裝箱碼頭。

和記港口的全球最大碼頭運營商地位來自於其在海外的持續擴張。1995—2014年,和記港口密集收購海外有競爭力的港口權益,幾乎每年都有港口被其納入麾下。2015年,和記港口在全球的碼頭泊位曾高達319個。

這正印證了新首披露在上海香港有28000個項目的說法。


以人為本201611

有一定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企業比較

上海有強大的國企和外企,一個吃公家飯,一個根基深厚。深圳國企和外企差了些,但深圳民企很多,港澳臺新的企業很多,做民營產品,非常有活力,創造力非常強。深圳的人均專利全國第一,且和北京上海大量研究機構申請的不一樣,企業申請的多,有效實用專利比例較高。

上海自身就是金融中心,企業有融資等方面的優勢。深圳則靠近香港這個金融中心和自由貿易區,受蕙良多,大量公司在香港註冊一個馬甲,方便進出口。

人才比較

上海的人才優勢比深圳強不少。上海因為是全國市政水平最高的城市,所以對人才比較有吸引力。深圳這些年也吸引了很多畢業的學生去奮鬥,但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顯然不如上海。上海的教育資源也比深圳好的多,自身培養人才很多。

環境比較

地理位置上上海好不少,是華東乃至長江流域的中心,有優良的港口,長江和大海帶來了無盡的機遇。

深圳則本土面積狹小,規劃人口極少,除非政策層面鬆動。同時面對廣州、香港的競爭,爭奪政策資源和經濟資源。

深圳的創業精神比上海強得多,出了名的有闖勁。上海則是一個較為安逸的城市,人的活力野心都不算出色。

深圳最大的劣勢

深圳最大劣勢是規劃的緊箍咒,現在常住人口兩千五,戶籍人數卻極少,2017年才四百萬。

要想真正成為超級城市,必須要摘掉緊箍咒,給土地給戶籍指標。

沒有人你什麼都搞不起來,所以不看好深圳。


尋常味

不知道你指的是不是GDP?

如果是GDP的話,超越正常,不能超越,也正常!

十幾年前,誰能想到,深圳會超越香港?

雖然昨天深圳政府解釋說17年GDP並沒有真正超越香港,不能以當天的匯率來算,而是應該以2017年全年平均匯率來算,這樣的話就是還差611億人民幣。

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就算2017年沒成功超越,還有18年、19年,憑深圳的發展速度,這兩年內GDP超過香港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了。

而40年前,深圳不過是一個“小漁村”,40年後,不僅超越了省內老大哥廣州,也即將超越一河之隔的香港,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不可能,只不過是多少年的事情而已!

所以,某年的新聞報道,上海GDP已經被深圳超越,成為中國GDP最高的城市,也不需要驚訝!

當然,如今上海擁有著領先深圳七八千億元的優勢,雖然深圳在高速發展,但上海發展速度也不落後,所以追不上,也是正常的!


心中的那片天地

上海會被深圳超越嗎?

這個問題問得就有點意思。

一,如果你所說的超越是單單經濟方面的話,那麼完全有可能超越。

深圳2017年GDP總量為22438.39億,上海為30133.86億,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兩地的GDP增速,上海為6.9%,深圳為8.8%,GDP增速深圳大約比上海多了2個百分點,深圳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超過了全國平均GDP增長速度,按照這個發展趨勢,深圳從經濟上超越上海是必然的。

二,如果你所說的超越是綜合實力的話,那麼超越是非常困難的。

上海在政治地位,歷史文化,科技,教育,醫療,交通方面都比深圳要好的多,

而在政治地位,歷史文化,教育,這三個方面,深圳是望塵莫及的。



上海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深圳只是改革開放才發展起來的城市,上海在教育方面全國數一數二,高校林立,而深圳高校還是比較少的,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大學。這些深圳不管怎麼發展,都是遠遠比不了的。

雖然科技,醫療,交通在未來幾十年,可能會被超越,但是現在還是上海遠遠領先與深圳。

所以深圳在綜合實力要超越上海,那是基本做不到的。




小灰狼愛上大熊貓

事實上已經超越了,上海靠的是進出口貿易,靠的是國家政策,而深圳則是考的硬件,加工業,創新,完全的產品生產體系,是中國唯一擁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城市,而且是創造需求的工廠,這一點,全國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