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頭條,越來越像當初的360

今日的頭條,越來越像當初的360

今日的頭條,越來越像當初的360

媒體人李岷評論稱:然而蓄意碰瓷者總能成功引起群眾如你的關注,悲哀。似乎一言驚醒在這場糾紛中圍觀的“夢中人”。

從過去的心懷理想的AI公司到今天驍勇善戰的“公關公司”,今日頭條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而這種改變也許是在快意恩仇的,也許是在飲鴆止渴。

張一鳴的“低調”

不難想見,今日頭條已從過去一家低調、剋制、崇尚技術的公司,自如切換到一家高調、傲慢、動輒“掐架”的公司。如果說,過去的頭條到處都是張一鳴的影子,今天的頭條已然只有李亮的影子。

一直以來,張一鳴都將今日頭條定位成AI技術公司,“用算法做內容推薦”是他最引以為豪的理念。在李亮加入之前的這個階段,今日頭條雖然偶然會出現負面信息,但很少會捲入對峙、糾紛中。

今日的頭條,越來越像當初的360

甚至,在今日頭條平臺上發表“點名張一鳴”的文章,賬號也相安無事——可以想見,張一鳴的個人風格對公司產生深刻的影響。

2016年,張曾參加央視的《對話》節目,時任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柳甄對他的評價是:“太不會說話了!”

過去低調、甚至有點內斂的張一鳴,甚至不接受媒體的採訪。很難想象,他在極短時間內性情大變,甚至公開撂狠話。

短短几十天內改變了CEO長達數年的理性形象,究竟是誰的“功勞”?

李亮的“鐵腕”

有業內人士透露,在今年巨大的監管壓力下,今日頭條面臨的危機和圍剿可謂空前。為了重新制定對外的公關戰略,重振頭條內部的士氣,柳甄挖來了李亮擔任公關副總裁。

這位“3Q大戰”中為360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前同事對其的評價是,“人很nice,但做事很360”。

有分析人士認為,自從李亮加入以後,

他帶來的“鐵腕政策”和“硬漢作風”,可能就是過去一年今日頭條公關畫風突然變的“360化”的原因之一——今日頭條“這種亢奮,在當年的周鴻禕和360身上,我們也曾見證過。”

頭條與知乎自悟空問答搶答主後,發生了多起糾紛,最近更是訴之法院,稱遭網文惡意詆譭,起訴知乎索賠百萬。

在和各方博弈中充滿“攻擊性”的策劃,都不難看出強勢公關背後的強力主導。今日頭條的公關逐漸走上了一條“快速止痛、快速決鬥、戰無不勝”的道路。

自媒體人闌夕也在朋友圈中表示:頭條的這個風格,呵呵,真的越來越360了呀。

從技術轉型到公關

知乎網友馬小飯曾總結出3Q大戰期間360的公關手段:一是“善於碰瓷”,與巨頭強捆綁;二是“CEO衝在公關最前線”,三是“讓用戶永遠認為自己正義”;四是“緊盯對手,放大漏洞”。現在來看,每一條能看到今日頭條當下的影子。

人民日報批評今日頭條時曾指出,“心理學中有個‘尖叫效應’

,比如在滿是人群的街道中,如果有人突然歇斯底里地尖叫,往往能快速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博取眼球。”

今日頭條的強勢公關,也近乎是“尖叫效應”的體現,在口水戰中贏得注意力。但另一方面,這種“敗路人好感”的套路,也在不斷受到自媒體、行業的側目,監管層的施壓。

今年以來,在監管整改之後,不是反思業務模式和內部審核機制,反而從技術主導的方向調整為公關導向,也許反映的是公司內部權力的失衡,也許也是重壓之下對未來的恐慌。

但是,相信行業和用戶希望今日頭條成為的,不是一家優秀的公關公司,而是一家優秀的科技公司。

————————

轉自:今日電商爆料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