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是我見過的最勤奮的動物

蝸牛,是我見過的最勤奮的動物

都說烏龜是智慧的,大象是通靈的,似乎大多數行動遲緩的生物總是被貼上睿智的標籤,這樣說來,蝸牛大抵也是如此。

兒時家中的小菜圃裡,常常能見到許多大小不一的蝸牛。它們那精緻的、螺旋狀的殼,那奇異的、柔軟且微微透光的身軀,以及長長伸著的觸角,漆亮的黑眼珠,都令我如此著迷。我自小就不愛動不愛鬧,大概是那幾乎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的蝸牛養成了這樣安靜慵懶的性子。

蝸牛總是從容的。當晨露晶瑩、曦光初醒時,它才慢悠悠從家中探出腦袋,兩根觸角緩緩地舒展,左右探望一番,方始挪動身體,揹著自己的家向前蠕動,在身後留下一痕銀涎。遇上堅硬的石礫,它往往會從旁繞過,並且會尋一條最合適的道路——潮溼的泥土或菜葉——既不會使自己輕易受傷,又能滿足進食的需要。它從不急躁而強勢地試圖衝撞什麼,只是沉默地去完成該完成的事,不浮誇,不驕躁。

蝸牛一向懂得保護自己。當烈日當空,為了不使自己溼潤柔軟的身體被灼傷,它便尋一方陰涼縮進自己的家屋,為了生存難免要冒風險——它留下的印記正閃著銀光!正因為它對自我的珍愛,一生過著這樣自矜而高貴的生活。

蝸牛是我見過的最勤奮的動物,我們無法想象一隻拋開背上甲殼而靜止不動的蝸牛。它休息時立即將身體縮進殼內,一旦它露出赤裸的身體,它就趕緊往前運動。是因靦腆而沉默嗎?否則為何一暴露自己就急於離開,從不發出任何聲音?

蝸牛是如此地堅定有韌性,一旦鎖定目標,它便這般沉穩踏實地前進。天空,對渺小的蝸牛來說這目標未免被誤以為好高騖遠,可它生來就從容而堅定,又何須去理會黃鸝那目光短淺的嘲笑?今天到不了,明天也到不了,那就一直向上,不斷向上,只要我緊緊地附著伸展的藤蔓,緩緩地、一往無前地、不停息地攀爬,總有一天我能看見屬於我的整片天空。

蝸牛是孤獨的,的確如此。我幾乎沒見過哪隻蝸牛與任何動物結伴而行。追逐夢想的路上總是孤單的,沒有誰會為你稍作休息而等待,而你也不必因為他人的懈怠而放慢自己前行的步伐。因此,蝸牛的友人寥寥可數,而它也並沒有這種需要。它努力前進的一路風景,它所追逐的目標,難道不正是它最忠實的、時刻陪伴它走過生命酸甜的朋友嗎?它同大自然如此親密地黏附在一起,它親切地享受大自然的恩寵,用全身擁抱它所依賴與熱愛的土地及菜葉。天空是它最好的朋友,所以它這樣長久而深情地凝望它——用那驕傲的抬起的頭顱上,那雙敏銳的眼珠裡,矜持、從容、睿智的目光。

不解過許多人認為蝸牛的慵懶與豬相似。不,它沒有那平庸的小腳,和惴惴不安的碎步小跑。

— END —

出自《故事林》雜誌

2016年8月下半月刊

欄目:中學紀

原文標題:《蝸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