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電影海報當做一件藝術品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勝利之歌》

生涯起點 繪製《卡薩布蘭卡》聲名鵲起

1921年,戈德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很小的時候便被大銀幕所吸引,接受了相當嚴格的專業繪畫教育。後來,他在美國著名的藝術院校普拉特學院學習了藝術設計和繪畫。畢業之後,進入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工作。當年很多電影場景的背景都是畫師們手繪的,一開始,戈德在華納做佈景師工作,在佈景之餘,他還在華納的海報部門繪製海報。1942年,他繪製了自己的處女作海報《勝利之歌》。同年,為經典電影《卡薩布蘭卡》繪製的海報讓戈德聲名鵲起。1947年,年僅26歲的戈德成了華納海報部門的負責人。1959年,比爾·戈德和弟弟查理·戈德一起開辦了一家叫做戈德兄弟的公司,開始專門為電影製作各種富有藝術想象力和視覺衝擊力的海報。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骯髒的哈利》

“東木”情緣 承包伊斯特伍德電影海報

從1971年《骯髒的哈利》開始,一直到2011年的《胡佛傳》,戈德幾乎繪製了所有伊斯特伍德導演並主演的電影海報。40年來,兩人一直保持著親密的合作關係。戈德從劇本創作階段就開始參與到海報的繪製工作。他從故事的根基入手,考慮到了演員、電影的質感和風格以及導演的喜好來設計海報。

在著名的《骯髒的哈利》的海報上,戈德使用了波普藝術創作手法,在這版本的海報上,戈德把手槍當做中心元素來使用,他誇大了那把44口徑的馬格南手槍的大小,用重複的技巧和迷幻的色彩,展示出了影片的某種cult特色。

《完美世界》的海報中並沒有戈德以往那種個人特點鮮明的風格,我們不再看到伊斯特伍德滄桑的臉龐、深邃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一大一小兩個主人公溫情相依、緩緩而行,旁邊伊斯特伍德的臉上也寫滿了沉思。

在戈德所設計的《不可饒恕》的先導性海報中,只有一個背影一把槍,十分簡約。不過,這張海報,卻成為了展示電影風格的最佳範例。伊斯特伍德說,戈德所設計的海報,是他在一部電影中最不需要操心的部分。原因很簡單:“他是一個懂電影的人。”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完美世界》

風格

把海報當做一件藝術品

很多人對海報的理解比較簡單,認為只要把一張劇照拿出來,稍加處理,寫上電影信息就大功告成。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有的海報設計師可能會圖省事,會在照片上描摹,然後隨意地加上一些文字就完事,但是比爾·戈德卻將海報當做一件藝術品去處理,他會根據電影的風格和氣質選擇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些海報堅持手繪,有些會借用攝影元素,有些會在簽名字體上去做文章,總之是要表現出海報與眾不同、非同一般的質感。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攝影元素

《廊橋遺夢》(創作於1995年)

在海報的製作上,戈德借用了一些攝影元素。《廊橋遺夢》的海報中,伊斯特伍德深情款款地擁抱著斯特里普,光線完美,看起來天衣無縫。其實,這並不是一張攝影作品,而是一張合成的照片。在片場的時候,戈德非常喜歡拍攝的那張伊斯特伍德溫柔地抱著8個月大的女兒的照片,所以在為《廊橋遺夢》設計海報的時候,他想使用這張照片。他需要做的是把伊斯特伍德的女兒換成斯特里普。但是他又在擔心如果讓兩位主演擺拍一張的話,很可能會失去原照溫馨的氛圍和溫暖的光線。於是,戈德另闢蹊徑,他讓斯特里普靠在一個助手的肩膀上,精準地還原了第一張照片的光線,按下了快門,然後他將兩張照片合成。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日落黃沙》

(創作於1969年)

海報中的這張照片是戈德在華納公司的停車場裡拍的,逆光拍攝,所以所有的演員都只剩下了黑色的剪影。隨後,這種誇張的黑影和長長的影子的拍攝方法被廣泛地用在了電影海報的製作之中,甚至一度成為了該類電影的“名片”。以至於到了《11羅漢》中,還在被設計師使用,但是這種風格的創始人卻始終是戈德。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手繪元素

《卡薩布蘭卡》(創作於1942年)

製作這張海報時,戈德使用了大量手繪元素,用鉛筆畫畫出的人物,很有小說感。海報中,戈德將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分開放置,以削弱他們的愛情關係,也暗示片中兩人並沒有終成眷屬,但英格麗·褒曼的位置和圖像大小還是凸顯出了她與鮑嘉在影片中的不一般關係。在最初的版本中,鮑嘉手裡什麼也沒有,有人覺得這樣太平庸了,於是,戈德就在鮑嘉手裡放了一把槍。戈德用紅色扁頭鉛筆在海報上寫上了“卡薩布蘭卡”的單詞,給海報增添了一種危機感,設計師邁克爾·貝瑞特稱讚戈德把“微妙的細節帶入到了海報之中”。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窈窕淑女》(創作於1964年)

《窈窕淑女》是當年華納公司製作最為昂貴的影片,投資1700萬美元,華納公司老闆傑克·華納個人親自監督了這張海報的繪製。戈德很喜歡原版的音樂劇,很自然就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海報設計師,與他的工作夥伴、同樣是海報設計師的鮑勃·皮克一起完成這項工作。他們全部使用手繪素描、後期水彩上色的工作方法。戈德先在不同的紙張上畫出了各種元素,然後再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後期搭配上了水彩的顏色,並設計了新的字體。在畫了20稿之後,戈德終於找到了他喜愛的、適合影片的基調組合。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騙中騙》(創作於1973年)

把电影海报当做一件艺术品

字體元素

《亂世兒女》(創作於1975年)

為了給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這部電影畫一張完美的海報,戈德特意飛到了倫敦,和庫布里克進行了為期三週的討論。庫布里克堅持要戈德為海報設計一種手寫的特別的字體,而戈德則表示他要以圖例來說明自己的創意。後來戈德回到了美國,每天都和庫布里克通電話,每一版的修改稿都讓華納的工作人員帶到英國讓庫布里克過目。庫布里克不斷地提出新的、細微的修改要求,好讓海報更加出眾,而戈德也在不斷地按照導演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品。這兩個人都是控制狂、偏執狂和完美主義者。最終,這個字體設計了大半年,終於得到了庫布里克的首肯——於是,那張帶著壁畫和宗教繪畫風格,字體被安放在最中央的海報成為了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