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股市裡血淋淋的教訓:到底是誰讓散戶虧損,原因被揭露

股市,以及類似的遊戲,是一個很好的鍛鍊人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實映像,它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你自己,它會讓你的人生更加成熟。如果你對股市有了瞭解後,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後,可以用股市來對應這些問題,你會發現原理居然是一樣的,其實所有的事物都一樣的,無論怎麼變化,它們是同一個規則。

我不清楚其他人怎麼看中國的股市,我個人看來,中國股市的遊戲規則,說起來是照顧普通投資者,實際上是照顧大主力,也就是將社會閒散資金重新收集回來的工具,所以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還是隻當作來這裡玩玩,不要太當真的好,尤其是把身家都投入進去的,那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當然,有一種人即使不把身家投入到股市上,有其他機會,他也會投入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和人有關,只是股市給了個機會而已。要想在中國股市獲得成功,需要投入很多的努力進去,如果指望隨隨便便就從股市取點錢,實際上是懶惰的一種表現。如果將這個精力投入到另外一個行業,也許會做到行業的頂端,但不排除有人喜歡股市這種單打獨鬥的方式,不喜歡與人交往的生活,那把精力投入股市也沒問題,股市畢竟也是一種行業。

我進入股市的目的與很多人不一樣,雖然賺錢也是我的一個目的,但我更想知道的是股市運行的基本規則,就如同計算機是通過0和1兩個邏輯概念組合而來,我想知道股市是否由類似的0和1組合而來。你要是問我現在是否知道了,那我只能說,即使是現在,我也不完全知道股市到底是啥樣子。我只是人類遊戲中的一個角色而已,在遊戲中的角色怎麼能夠知道設計遊戲的造物主是如何考慮這些遊戲規則的。


主力是如何對散戶進行教育灌輸的?

我說的這個題目,不少人可能覺得新鮮,沒聽說過這樣的事,主力還能對我進行教育灌輸?是不是維穩或者保障群眾財產性收入之類的。我說不是,其實你沒感覺,那就是主力的成功,主力不需要你感覺什麼,只要你按著他的指揮去做就行。

主力有這樣的本事?那他叫我割肉我就割肉,讓我站頂我就站頂,那我的錢不都讓主力賺去了?對,情況就是這樣。

那主力給散戶灌輸的是什麼呢?很簡單,熊市思維和牛市思維。只要你接受了這兩種思維中的一種,你到股市來基本上就是賠錢的,成了主力下酒的小菜。

有這麼厲害麼?我就來談談傳銷中的洗腦。

現在傳銷還在一些地方暗地進行,人員數量也不少。但在社會大眾中,已經成了臭狗屎,人們避之唯恐不及,不過傳銷依然存在,這就說明其有異於常理的地方,其實這就是強制洗腦。

人剛開始進入他們群內,可能都不願意參與傳銷,因為大部分是被騙去的,但他們有辦法讓你服從,最後自覺自願的加入到他們當中,成為他們的一員。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就是上課,讓你在這個群體中,天天說的同樣話題,不少人現身說法,只要幾個月下來,你基本上已經接受了,在過一段時間,你就失去了自我,變成了一個被操控的木偶。

在股市裡,其實主力在做著同樣的事,那就是用K線不斷的,反覆的,長時間的向你灌輸著熊市或者牛市思維。

上一輪熊市中,主力的打壓延續了5年之久,結果在這一輪牛市裡不少老股民基本上沒賺到什麼,有些根本就提前退出,沒有參與了。後面的兩年牛市教育,又使新股民不但利潤失去,連本錢都被套住。

其實人的思維一但形成,那慣性是要維持很長時間的,為什麼現在許多股民被套,或者被深套?相信牛市還在。那上一輪老股民為什麼沒賺到什麼錢?套怕了,不少人兩千點或者三千點在就空倉了。

每一輪反彈,後面伴隨著更深的下跌,不斷的被反覆,幾年如此,你會的到一個什麼思維方式?先是不敢,最後就是大膽的高拋低吸。對,主力要的就是這個結果,當最後一個高拋了,你還在耐心的等待低吸時,指數已經高升,但你嚇破了膽,不敢再去追了,這時候,你已經被熊市思維的慣性給控制了。

這兩年的牛市思維害了不少人,大家都有切身體會,這就不用我介紹了吧。


莊家的震倉手段!

炒股是最難的行業,因為沒有哪一行會像股市這樣讓大多數人虧錢,極少部分人賺錢!炒股不僅要看對大盤,還要看板塊、看其中的個股,更重要的是即使選對了股,還要堅持持有,不能一有波動就被震出去,特別是重倉時,那種震倉的心理壓力不是誰都能堅持住的。

如何識別震倉,提前佈局呢?

震倉是指莊家為了降低拉昇成本和日後拉昇時帶來的拋壓,以清洗持股不堅定的散戶為目的而進行的洗盤動作。通常有如下特徵:

1、經常莫名其妙地進行打壓,但很快(突然)止跌。

2、故意製造股價疲軟的假象,但一般不會下破某一支撐位。

3、洗盤時間一般不超過兩週,在這段時間內股價經常上下震盪,但下跌幅度往往不深。

莊家洗盤k線形態:

1、橫向寬幅震盪洗盤

A股股市裡血淋淋的教訓:到底是誰讓散戶虧損,原因被揭露

通常使用此種洗盤方式的莊家屬於長莊,也就是長時間坐莊的主力。他們往往不在乎短期的賺或賠,而是志在長遠,這時就需要在後期有大量的籌碼作為底倉,所以震倉洗盤的時間往往較長,同時隨著洗盤的進度,成交量會越來越低,甚至處於歷史低位,這時就有很多散戶在坑裡交出帶血的籌碼。

措施:投資者可以將計就計,在股價持續震盪的過程中逢低買入,但這個適合長線的投資者;也可以持續關注該個股走勢,待個股出現上圖中的“坑”後,重倉買入,等待拉昇。

2、拉昇途中連續陰線洗盤

A股股市裡血淋淋的教訓:到底是誰讓散戶虧損,原因被揭露

在主力拉昇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跟風買入的籌碼,當這類短線籌碼累積過多,就會在後期莊家的拉昇行情中帶來較大的阻力。所以,有不少投資者往往在個股拉昇的過程中被洗出局外,導致利潤大打折扣。

3、長上影線洗盤

A股股市裡血淋淋的教訓:到底是誰讓散戶虧損,原因被揭露

當股價有不小漲幅後,當日盤中主力快速拉昇,隨後股價開始回落。盤口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主力已出貨而不用再維持股價。尾盤又時可能回升一點,在日K線上留下長影線,似乎這個股票已見頂。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認定炒股會虧損?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概念——倖存者偏差,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關於這個概念有一個流傳甚廣的例子:二戰時期一些專家根據返航的戰鬥機翼部和尾部等位置中彈最多的特點,判斷出,如果要強化飛機裝甲,應該強化翼部和尾部。但是,這個思路後來暴露出了問題——僅僅把返航的飛機上的彈孔作為案例來確定哪部分薄弱的話,就忽略了那些沒能返航的飛機,它們是被擊中了哪些部位墜毀的呢?例如油箱和駕駛倉,這些部位受傷的飛機幾乎沒有返回的可能,但是卻沒能被列入統計樣本。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炒股會虧損?股市本來就是一個零和博弈的遊戲,大多數時候不會出現大部分人盈利的現象,而少數人掙錢、多數人虧損才是常態,這種情況下誰更傾向於發聲呢?感性的講,虧損的人才會有更多的負面情緒需要宣洩,而盈利的人更多的是悶聲發財;理性的講,假設所有的人都發表言論,按照“一盈兩平七虧”的盈虧比例,大家也只能聽到10%的盈利的聲音,卻能聽到70%的虧損的聲音,如此,輿論是一種什麼樣的氛圍呢?會給大眾傳達一種什麼樣的信息呢?

“炒股會虧損”這樣的認識不僅存在於過去和現在,也會延續到將來,因為遊戲的參與者不改變,局面就不會改變。在可預見到的相當長時期,我們大多數人的投資渠道無外乎房市和股市,而房市由於門檻高、政策性漸強、變現繁瑣能種種限制,其投資屬性的預期遠弱於股市,如此一來,股市會越來越多的成為我們理財的選擇,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年輕的股民、交易的新手,將不可避免的先交“學費”,在經歷過種種磨練之後才能享受到勝利的果實,而在沒“出師”之前,這個磨練的過程不僅僅讓投資者自己認為“炒股會虧損”,也會以自己為信源、或主動或被動的傳播類似信息。

所以,炒股的人沒什麼朋友,在思想的交流上,分三種情況:

A,要麼就還沒“悟道”,彼此都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彼此交流來交流去,往往互相助長對錯誤認識的固執,往往使錯誤的思想延續,交流毫無意義。

B,有的悟道了,但他無法把經驗傳遞給沒悟道的人,不是他小氣,其實有些高手已經把最精髓的思想在論壇公開地毫無隱藏地說了,但你如果自己未付出長期努力和實踐,你看到的就只是那文字的字面涵義,你必須親身經歷多次破產,親身長夜痛哭,你才驀然能看到那些文字背後的內涵。這是實在用語言所無法傳遞的。

C,雙方都悟道了,那麼,大道至簡,其實也就不需要交流了。兩個或幾個都已經悟道的炒股者,在一起其實是無法交流的,因為沒什麼可交流。

為什麼股民總是虧錢呢?

有兩個層面的原因,一個是股市這個系統的原因,就像經濟學家吳敬璉說的,中國股市是個沒規矩的賭場,有些人可以看別人的底牌。

哪些人會看別人底牌呢?莊家、大資金、上市公司高管、證券從業人員(老鼠倉)等都可能,他們不僅有資金優勢,更重要的是信息優勢(如內幕消息),自然他們贏面要大些。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可以準確預測股民的行為。光能看底牌也不一定能贏,還得知道別人拿了牌之後會怎麼打,這樣才能通過一些誘多或誘空的手段,高位拋售或者低位吸籌。

認清自己

99%的股民都有的三大心理特徵:

一、平均值謬誤

請先做一道測試題,在以下四個選項中,選擇你認為最符合自己的一項:

A,我的智力非常高超,遠勝過多數人;

B,我的智力並不算特別出色,只是中等偏上水平;

C,我的智力比較弱,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

D,我的智力非常差勁,遠弱於多數人。

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選項B,既然絕大多數人都是中等偏上的智力水平,那麼什麼才是平均水平呢?平均值謬誤在於,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高,在一項調查中,有82%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比平均水平更高,很明顯,其中有很多人是錯誤的。這一謬誤在股市上更加誇張,因為每個人去炒股都是認為自己能夠賺到錢,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會虧錢而去炒股的,而且多數人對自己盈利的預期都是跑贏大盤,事實上連多數基金都做不到跑贏大盤。

那些過分自信的人通常會表現為頻繁的交易,不停的買進賣出,他們對所獲得信息的準確性以及自己的判斷能力都非常自信,曾有經濟學家專門研究過券商的帳戶數據,他們發現更高的交易量並不能帶來更高的回報,事實上買賣頻繁的人平均而言回報更低,因為他們都把利潤貢獻為佣金和印花稅了。

二、信息迷戀症

患上信息迷戀症的人對一切消息都感興趣,不管是公司傳聞、政府公告、恐怖襲擊、ISIS等等,認為所有消息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股價,而股價也確實每天都在波動,因此看上去還真的影響到了股價。信息迷戀症常常被不負責任的媒體任意加重,因為媒體的飯碗就是靠販賣信息而來,他必然竭力宣稱任何消息多多少少都是有價值的,正所謂賣瓜的王婆只能說自己的瓜甜。這倒還好,最怕的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故意歪曲新聞,在現代的社會這幾乎成了常見現象,某人明明說的是這個意思,媒體斷章取義一下,立刻就變成相反的意思。股民們要是成天關心這類消息,那就要被耍得團團轉了,常常是根據某消息做了決定,此後發現這個消息是假的,媒體後來又開始闢謠。

對於媒體來說,這個策略很不錯,至少吸引了你兩次眼球,但你因為錯誤信息而虧掉的錢,媒體可不負責賠償。由於媒體總是喜歡投其所好的評論時事,因此媒體通常傾向於誇大市場上佔主流的錯誤情緒,例如在熊市底部媒體是最悲觀的,而在牛市頂部媒體卻是最樂觀的。這一現象古今中外屢試不爽。

特別是當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成本難以置信的低,其中絕大多數信息全都是噪音或者說垃圾信息,成天聽信噪音,早晚會把自己的耳朵給搞壞掉。事實上真正有用的信息只要一兩條就足夠了。信息到底是如何影響人們的心理的呢,下面這段內容就是關於信息與不確定性的關係。

三、賭徒效應

在賭場中,哪種賭徒最容易下大注?答案是兩種人,一種是已經賺了很多錢的賭徒;另一種是已經虧了很多錢的賭徒。前者會這麼想:既然我已經賺了這麼多錢了,說明我的運氣非常好,或者我特別聰明,而且,既然是賺來的錢即使虧掉一些也沒關係。因為他似乎在玩別人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所以更容易下大注。後者會這麼想:我已經虧了這麼多了,如果再不想辦法翻本,那就真的都虧光了,所以無論如何我還要賭下去,而且還要壓上更多,這樣我才有希望翻本。配資被爆倉的人,真的會吸取教訓嗎?我猜多數情況下,他會繼續借錢再回股市來翻本的。

最有害的想法就是翻本的念頭,這位虧了很多的朋友已經損失大半,還想著把最後那點本錢都壓上去,其結果沒有懸念,除了虧損更多不會再有其他結果了。曾有人對期貨交易員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凡是在上午虧錢的人,下午的時候都更具備賭性,但其結果多數都是虧得更多。

一個賭徒如果贏了很多或者輸了很多就意味著他已經深陷於此不能脫身了,那些小賺或小賠的人則超脫得多,所以那些被套牢的人常常會這麼想:如果股價回升到我的買入價,那我就拋售離場,再也不玩了。


這6種股票千萬不要碰!

1.放天量過後的個股堅決不買

放天量一般是市場主力開始逃離的信號。如果投資者確實對放天量的股票感興趣,也應該等一等,看一看,可以在放天量當天的收盤價上畫一條直線,如果以後的價格碰到這條線,倒是可以考慮買進的。

2暴漲過的個股堅決不買

如果個股行情像一根筷子,直衝上天,那表示莊家已經換籌走人,你再進去就會被套。暴漲是靠大資金推動的,當一隻股票漲到了 300%甚至更高,原來的市場主力抽身跑掉時,新的市場主力不會很快形成,通常不大會有大買盤馬上接手,短期內價格難以上漲。

3 大除權個股堅決不買

除權是市場主力逃離的另一個機會,比如一隻股從3元炒到20元,很少有人去接盤,但它10送10除權後只有10元,價格低了一半造成了價格低的錯覺,人們喜歡便宜買低價,一旦散戶進場接盤,市場主力卻逃得乾乾淨淨。如果大除權後又遇到天量,更是堅決不可以碰。

4 有大問題的個股堅決不買

受管理層嚴肅處理的先不進去,先觀望一下再說。問題股如果出現大幅上漲,則可以肯定地認為是機構在炒作。但是,這些股票或者面臨監管,或者會出現資金鍊斷裂,風險巨大,跟進去容易完蛋,散戶股駕馭不了,不值得去冒險。

5 長期盤整的個股堅決不買

這樣的股票一般是莊家已經撤莊,但還沒有把籌碼全部拿走。看個股要看連續的走勢,長期盤整上下不大的不能買入。

6 利好公開的股票堅決不買

這是目前投資者最易走入的一個誤區。業績就算好得不能再好,全中國股都能看到並全部買進,誰能賺錢呢?何況業績是可以人 造的。市場上有這樣一句名言:“誰都知道的好消息,絕對不是好消息;誰都知道的利空,絕對不是利空;利空出盡就是利好,利好放出可能大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