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81、藜——又名灰灰菜、野灰菜、灰蓼頭草等,為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粗壯,具條稜及綠色或紫紅色色條,多分枝;枝條斜升或開展。葉片菱狀卵形至寬披針形,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楔形至寬楔形,上面通常無粉,有時嫩葉的上面有紫紅色粉,下面多少有粉,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花兩性,花簇於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狀圓錐狀或圓錐狀花序。果皮與種子貼生。種子橫生,雙凸鏡狀,,邊緣鈍,黑色,有光澤,表面具淺溝紋。我國各地均產。主要生於田間、地邊、路旁、房前屋後等。灰灰菜幼苗和嫩莖葉可食用,拌玉米麵可做成窩窩頭,養生保健、味道鮮美、口感柔嫩、營養豐富。性味甘平,清熱、利溼、降壓、止痛、殺蟲、止瀉。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反枝莧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益母草

84、菟絲子——又名豆寄生、豆閻王、雞血藤、金絲藤等,為旋花科菟絲子屬一年生寄生草本。莖纏繞,黃色,纖細,無葉。花序側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傘形或小團傘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小,鱗片狀;花梗稍粗壯;花萼杯狀,中部以下連合,裂片三角狀;花冠白色,壺形。蒴果球形,幾乎全為宿存的花冠所包圍。種子淡褐色,卵形,表面粗糙。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四川、雲南等多省。生於田邊、山坡陽處、路邊灌叢或海邊沙丘,通常寄生於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種植物上。種子藥用,具有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之功效。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菟絲子

85、通泉草——又名膿泡藥、豬胡椒、野田菜、鵝腸草、綠藍花等,為玄參科通泉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無毛或疏生短柔毛。主根伸長,垂直向下或短縮,鬚根纖細,多數,散生或簇生。莖1~5支或有時更多,直立,上升或傾臥狀上升,著地部分節上常能長出不定根,分枝多而披散,少不分枝。基生葉少到多數,有時成蓮座狀或早落,倒卵狀匙形至卵狀倒披針形,莖生葉對生或互生,少數,與基生葉相似或幾乎等大。總狀花序生於莖、枝頂端,常在近基部即生花,伸長或上部成束狀,花疏稀,花冠白色、紫色或藍色,上唇裂片卵狀三角形,下唇中裂片較小,稍突出,倒卵圓形。蒴果球形。種子小而多數,黃色,種皮上有不規則的網紋。遍佈全國,生於溼潤的草坡、溝邊、路旁及林緣。通泉草味苦,性平。具有解毒,健胃,止痛,之功效。主治偏頭痛,消化不良;外用於疔瘡,膿皰瘡,燙傷。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通泉草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黃花酢漿草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繁縷

88、紫菀——別名青苑、紫倩、小辮等,為菊科紫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斜升,莖直立,粗壯,基部有纖維狀枯葉殘片且常有不定根,有稜及溝,被疏粗毛,有疏生的葉。基部葉在花期枯落,長圓狀或橢圓狀匙形,下半部漸狹成長柄。頭狀花序多數,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舌狀花約20餘個,舌片藍紫色。瘦果倒卵狀長圓形,紫褐色。國內主產於河北、內蒙和東北三省等地區,通常生長於低山陰坡溼地、山頂和低山草地及沼澤地。是一味中藥,有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之功效。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紫菀

89、鑽葉紫菀——又名鑽形紫菀,菊科紫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基部略帶紅色,上部有分枝。葉互生,無柄;基部葉倒披針形,花期凋落;中部葉線狀披針形,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部葉漸狹線形。頭狀花序頂生,排成圓錐花序;總苞鍾狀;舌狀花細狹、小,紅色;管狀花多數,短於冠毛。瘦果略有毛。分佈於西南及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生長於山坡,林緣,路旁。全草入藥,秋季採收,切段,鮮用或曬乾。味苦、酸,性涼,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鑽葉紫菀

90、白茅草——被稱為完美雜草,白茅草會侵佔土地和森林,毀壞農作物,破壞本土植物,顛覆生態系統。白茅草很難被殺死,被點燃時燃燒非常劇烈。並且百茅草有鋸齒狀的葉子和粒狀結構。這意味著,即使是什麼草都吃的山羊也不會去碰它們。白茅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惡毒的10種雜草之一。喜陽耐旱,多生於路旁、山坡、草地。其根名為"白茅根",白茅根可入藥,味甘,性寒。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農村常見植物科普圖鑑(八)

白茅草

特別強調一點,文中介紹有藥用功效的植物,大家不可隨意採摘自行藥用,中藥一般都需特定的製作方法,若需使用一定要遵循醫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