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本期專家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郭燕枝 研究員

農業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戰略研究室副主任。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糧食安全上關國家之安穩,下系百姓之健康。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牽動億萬人民群眾火熱的心。人民群眾關注的五大馬鈴薯主食化問題,農業科學家給你專業的答案。

Q1: 馬鈴薯都要做主食了,是不是我國的糧食不夠吃了?

馬鈴薯做主食,不是我國的糧食不夠吃,而是要讓我們的人民吃得更好。馬鈴薯有保障糧食安全的功能,但我國糧食已經實現多年連增,糧食安全總量上沒有問題,沒必要把糧食安全的重任推給馬鈴薯來承擔。

馬鈴薯塊莖中澱粉含量為13.2%~20.5%,兼有直鏈和支鏈兩種結構型;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6%~2.1%,質量與動物蛋白接近,可與雞蛋媲美;富含18種氨基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此外還有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與傳統的主糧大米、小麥和玉米相比,具有高纖低脂微量元素多的特點。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馬鈴薯主食

另外,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從南到北、從高海拔到低海拔的大部區域都能種植馬鈴薯,特別是開發利用南方冬閒田,擴種馬鈴薯潛力很大。

馬鈴薯做主食,一方面是為百姓的餐桌錦上添花,使其吃的更多元、更營養、更健康;另一方面是為充分高效利用資源,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糧食安全持續發展的未雨綢繆。

Q2: 作為國之戰略,馬鈴薯做主食的科學依據在哪裡?

第一:馬鈴薯主食化的營養效益顯著

馬鈴薯主食化將有效提高維生素A、維生素C、鈣、鉀、鐵、銅等中國居民長期攝入不足的營養素在食物中的比重。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馬鈴薯主食

第二:馬鈴薯主食化的生態效益明顯

馬鈴薯生長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穩產特性顯著。我國從南到北、從高到低的大部分地區生態氣候條件都能滿足馬鈴薯的栽培生產,是應對自然災害的良好應急補栽作物。馬鈴薯種植具有較好的節水、節肥、節藥等作用。

第三:馬鈴薯主食化的社會效益突出

在不與三大主糧搶水爭地的前提下,馬鈴薯主食化能夠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促進馬鈴薯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增加糧食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集約利用土地同時帶動產業發展。

Q3: 馬鈴薯主食適合誰吃?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馬鈴薯主食系列

隨著社會的整體富裕,城鄉居民的膳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身體素質出現了整體提升。但也應看到,中國人的飲食有向西式高脂高熱等不合理飲食結構靠攏的趨勢,導致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發病率增加,並向低齡化蔓延。人們有著強烈的改善營養結構的迫切願望。

馬鈴薯的營養豐富全面,結構有益健康,積極開發並提供適合中國居民一日三餐消費習慣的全營養馬鈴薯系列產品,以營養、消費和生產一體化為途徑,大幅提高馬鈴薯以主食產品形式消費佔總消費量的比重,推動馬鈴薯從雜糧副食轉變為主食,是因勢而謀的重大舉措。

Q4: 馬鈴薯主食化將為居民健康帶來哪些好處?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美味的馬鈴薯

首先,補充了主食中缺乏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特別是維生素A。人群中約有71%的人存在攝入不足的風險,通過馬鈴薯主食化可以增加居民對維生素A的攝入水平。

其次,礦物質含量更豐富。隨著馬鈴薯主食化的日益推進,居民通過主食消費,將有望較大提高鈣的攝入水平。

再次,蛋白質質量更優。馬鈴薯蛋白是完全蛋白質,賴氨酸含量最高,蛋白質質量較好,接近於動物性蛋白。

最後,脂類含量少,更適合超重、肥胖等人群。馬鈴薯脂類含量較低,是超重、肥胖人群的較好選擇。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已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居民食物消費需求相應也進入了以營養指導膳食的重要轉型時期。

Q5: 主食化為什麼選擇馬鈴薯?

郭燕枝|馬鈴薯主食化,說說最讓群眾操心的5大問題!

馬鈴薯

產量大

中國馬鈴薯面積、產量在持續增加,2012年達到8300萬畝,總產1855萬噸(已按5:1折糧,鮮薯總產9275萬噸),分別佔全國薯類面積的62%和總產的56%。

多元化

馬鈴薯與玉米、小麥並稱三大澱粉作物,儘管玉米澱粉產量大、價格低廉,但馬鈴薯澱粉卻因性能獨特而為玉米澱粉所不能替代,高黏性,高聚合度,含有天然磷酸基因;品味溫和,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等高端產業,衍生品達2000種以上。

容易活

從適應上看,馬鈴薯可以說是四海為家。

①馬鈴薯是冷涼作物,3℃以上就能發芽;

②馬鈴薯生性特別耐早、抗災、耐瘠薄,土壤酸一點鹼一點都不要緊;

③馬鈴薯可春種、夏種、秋種、冬種,最快的出苗兩個月就可收穫,一般的三個月也可收穫。

有營養

從營養角度看,馬鈴薯近乎全營養。馬鈴薯低脂肪、低熱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米、面的1/5;膳食纖維含量豐富,能減少慢性便秘發病率,降低體內血脂、血糖及膽固醇水平;從食療角度看,則和胃調中,健脾益氣。

大眾化

馬鈴薯的產業分佈主要在世界北半球,世界最發達的地區歐洲和北美也是馬鈴薯種植最為集中的地區。目前,歐洲國家人均年消費量穩定在60千克以上,俄羅斯人均消費量達到180多千克,而我國只有40千克左右,確實有增長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