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雞毛撣子的匠人: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

賣雞毛撣子的匠人: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

賣雞毛撣子的匠人: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

網絡圖片

過去調皮的小孩聽到“雞毛撣”三個字,心裡總有點膽寒,它相當於“家法從事”,後面帶來的將是一頓皮肉之苦。如今在電影、電視劇中,仍然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憤怒的家長拿著雞毛撣對著孩子劈頭蓋臉地抽下去,雞毛撣所到之處,留下道道血痕。

賣雞毛撣子的匠人: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

網絡圖片

雞毛撣,顧名思義,就是用雞毛做成的撣狀物,用一根藤條作主幹,周邊插上很多漂亮的羽毛,用於清除物體表面的灰塵。雞毛撣在中華民俗史中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過去連皇家都用,給皇家專門做的雞毛撣叫貢撣。半個世紀前,雞毛撣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也有很多講究。大戶人家中堂上必須擺放一對膽瓶,裡面要插一把雞毛撣子,寓意“平(瓶)安吉(雞)祥”,不僅蘊含十足的文化味,又可以當作裝飾家居的工藝品。雞毛撣看上去精神抖擻,主要用雄雞羽毛製成。雄雞自古就被人們所喜愛,神鳥鳳凰就是參照雄雞演變而來。雄雞作為吉祥物,作用之一是辟邪。過去江南人家姑娘出嫁,總要陪送兩把雞毛撣,給姑娘壯壯膽,納福呈祥。

賣雞毛撣子的匠人: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

網絡圖片

每當快過年的時候,街上賣雞毛撣的匠人便奇蹟般地出現在人們面前。那年頭雞毛撣都不太結實,用一年羽毛也掉得差不多了,綁在竹竿上拿它“撣塵”倒是物盡其用,過後再買一對新的插在膽瓶裡,過年顯得很喜氣。

賣雞毛撣子的匠人: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

網絡圖片

據賣雞毛撣的匠人介紹,雞毛撣雖然好看,但製作工藝相當複雜,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一隻雄雞隻有雞脖子和翅膀之間的一小段羽毛能用來做雞毛撣,選材十分嚴格。羽毛至少要經過八次篩選,然後將相同部位的羽毛用針線穿起來,雞脖子上的羽毛最漂亮,當然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經過清潔、上杆等數十道工藝,配以印有花紋的藤條作杆。一把好雞毛撣不僅結實耐用還非常美觀,羽毛縛在藤杆上如同長在活雞身上一樣靈氣十足。

賣雞毛撣子的匠人: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

網絡圖片

在我國最享有盛名的莫過於津門蔡氏貢撣,當時天津有個叫蔡錫九的人,他扎的雞毛撣經久耐用,從不掉毛,小有名氣,從百姓到王公貴族到了過年都要到蔡家請一把好雞毛撣,掃去一年的晦氣,迎接新年的吉祥,後由皇姑寺住持引見,蔡氏雞毛撣成為皇宮貢品。

極品貢撣所取的羽毛,來自一至四齡的成年公雞,每隻公雞可選羽毛不超過十根,一把撣子約用8000根這樣的羽毛,必須在1000只公雞中進行篩選,這樣製作出來的雞毛撣,怎能不成為稀罕物。

賣雞毛撣子的匠人:一把雞毛撣要用五兩左右的雄雞羽毛

網絡圖片

盛世興收藏,也許你不會想到,昔日的雞毛撣也成了收藏家眼中的珍貴物件。如今皇帝雖然沒了,不過這貢撣技藝並沒有失傳,蔡氏貢撣把門店從天津開到京城,蔡氏後人傳承嚴格的製作工序,精工細作,一把貢撣上萬元已不是什麼新聞。聽說收藏名人、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曾經光臨蔡氏貢撣北京總店,花五萬元訂購了一把蔡氏貢撣,眼睛連眨都沒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