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綜治工作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政法综治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以信訪為主責的矛盾化解工作專班

寶雞市信訪局積極推廣鳳縣“236”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模式和鳳翔縣信訪大廳“法律診所”模式,推動從源頭上預防化解信訪問題;

延安市延長縣設立精準扶貧接談窗口,落實專人負責解釋涉農涉貧相關工作;

安康市出臺了《脫貧攻堅信訪工作暫行辦法》,探索了“六個一”包案化解體系;

漢中市、商洛市、韓城市開展了“涉貧領域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對扶貧領域矛盾糾紛實行清單交辦、消號管理。

以公安為主責的打擊涉農違法犯罪工作專班

西安市下發了《西安市公安局助力脫貧攻堅五大系列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已破獲涉農命案3起、涉黑案件10起;

寶雞市深入開展“亂村”摸排行動,對20個“亂村”實行市級掛牌整治;

安康市公安局印發了《全市公安機關打擊涉農違法犯罪助力脫貧攻堅專項行動考核辦法》及《安康市公安局打擊涉農、涉黑違法犯罪案件線索舉報獎勵辦法》,“漢濱1·28尋釁滋事案”、“漢陰1·23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案”被省公安廳評為全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典型案例。

以綜治辦為主責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專班:

寶雞市制定了《寶雞市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掛牌整治實施辦法(試行)》,對治安狀況差的單位和部位進行集中整治;

渭南市高起點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市級平臺已進入建設階段。合陽縣、富平縣已基本完成雪亮工程建設任務,走在了全省前列;

榆林市建立重點工作常態化巡查督查機制,定期組織督導檢查、通報講評,促進了工作落實;

安康市探索總結了“三線兩化一平臺”、“民情三本賬”、“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和“五心工作法”等基層治理模式,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發揮了較好作用;

楊淩示範區全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率先實現了視頻監控、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以檢察院為主責的依法懲治扶貧領域犯罪工作專班:

西安市、商洛市檢察院在本系統建立了依法懲治扶貧領域案件工作月報告、季通報制度;

咸陽市、榆林市檢察院組織全市檢察機關對扶貧、涉農領域犯罪工作情況進行了摸底調研;

安康市檢察院採取“三個助力”責任清單,集中辦理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平利縣檢察院在全市首個建立了《案件線索雙向移送反饋機制》,提高了辦案效率。

以法院為主責的依法審理扶貧領域案件工作專班

能聚焦審判主業,以解決“執行難”為突破口,整合各方力量,組成“專業審判團隊”,開通“立、審、執”綠色通道,精減辦案流程和環節,緩減免相關費用,快立快審快執快結侵農、涉農經濟犯罪和民生案件。

西安市中院為23件貧困案件當事人減免訴訟費總計42萬餘元。鄠邑區法院探索“扶貧+審判”模式,設立脫貧攻堅“巡回法庭”,已受理涉貧案件20餘件;

咸陽市中院將審理扶貧領域案件納入法官辦案績效考核體系,調動法官優先辦理扶貧領域案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漢中市勉縣法院各庭室建立了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月報告、季分析制度,工作臺賬細緻;

銅川市中院為讓法律扶貧進農家,組織編印了《農村實用案例選》和《農村適用法律手冊》;

榆林市兩級法院組織開展了“送法進村”活動,全方位宣傳法律法規和惠農政策,引導群眾理性化解矛盾;

安康市中院印發了《“扶貧執行”專項行動十條指導意見》,對涉貧案件優先立案、執行和兌付,目前已執結涉貧案件129件558萬元。

以司法為主責的法律服務工作專班

以法律“六進活動”為載體,加強法制宣傳力度,積極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為扶貧領域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咸陽市司法局在市縣建成了11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4個規範化便民服務窗口,並與市中院建立司法鑑定銜接機制,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

榆林市司法局積極探索法治扶貧新路子,整合法治宣傳、律師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司法鑑定等職能,打造了“城市半小時、農村一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

安康市司法局在完善各行業調解組建設的同時,探索創建了“老哈”、“老好人”調解工作室等民間品牌;楊淩示範區司法局依託村(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把人民調解與綜治、公安、法院、信訪工作有效銜接,實現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的創新格局。

(省委督查辦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