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經有機會征服朝鮮,卻被長孫無忌的一句話破壞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過很多次征服朝鮮半島,把朝鮮納入大中華版圖的機會,最早的時候,是在隋唐時期。

在中國的盛唐時期,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挾著統一大陸之勢,加上兵多將廣,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想把朝鮮半島納入自己的版圖中,公元 644 年,唐太宗率大軍親征高麗,一路上,所向披靡,很快就要抵達平壤城下,不料大軍在安市這個地方受阻,遇到了敵人的頑強抵抗,一時無法前行。

安市市,在現在遼寧海城南營城子,遼東故土,短時期內曾為高句麗所有。在史書中有安市城之戰的記載。

李世民曾經有機會征服朝鮮,卻被長孫無忌的一句話破壞了這時,有一位高麗俘虜進諫說,安市人顧惜其家,未易猝拔,烏骨城守將垂老,不能堅守,不如移兵進攻烏骨城,朝至夕克,其他小城,必然望風投誠,然後收其錢糧,鼓行而前,直指平壤。這本是曲線救國的一招妙計,諸將也欣然同意。唐太宗也準備這樣做,這時,唐朝的著名將領長孫無忌卻出面阻攔了。

長孫無忌,是唐初的宰相,他和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李世民曾經有機會征服朝鮮,卻被長孫無忌的一句話破壞了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因此,李世民很聽他的話。

長孫無忌說:“天子親征,異於諸,不可乘危僥倖。”

意思就是說,您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怎麼能做出趁人之危這樣令人不齒的事情尼?一番道德說教,唐太宗遂放棄曲線救國,併力攻城。結果,安市久攻不下,屯兵日久,糧食將盡,而很快就到了冬天,將士多不適應當地的天氣,不得已,只好鎩羽而歸。

李世民曾經有機會征服朝鮮,卻被長孫無忌的一句話破壞了唐太宗敗在他的道德潔癖上,長孫無忌認為既然是天子征伐,就應該天子氣度、皇家風範。但是,他卻忘記了,孫子兵法早就說過:“兵者,詭道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也“,行軍打仗,哪裡有那麼多光明正大、器宇軒昂呢?陰謀詭計是沒有道德屬性的,所以馬基雅維利比喻說,君王應該兼具獅子的兇殘和狐狸的狡詐。

歷史不可回溯,如果到了現在,長孫無忌肯定會懊悔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