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賈蘭的母親是誰?

華德劉

賈蘭的母親是李紈,這似乎沒有什麼爭議。但李紈為人如何,這個很值得說一說。

李紈與兒子賈蘭相依為命。除了賈蘭,她再沒有什麼精神寄託。大觀園的繁華熱鬧,與她沒有關係。她只是“槁木死灰”。


李紈沒有什麼貼心可靠的人。她看到平兒,就會感慨,甚至想念賈珠當初的“屋裡人”:

若有個好的守得住,我倒有個膀臂。

不管是王夫人和趙姨娘、夏金桂和寶蟾、王熙鳳和賈璉原來的通房丫頭,妻妾關係總是很尷尬的。就是平兒這樣有名無實的侍妾,王熙鳳也會偶然吃囑醋。李紈居然渴望賈珠能有個守節的通房丫頭,可見她內心孤寂到什麼程度。

李紈在賈家不受寵。寶玉曾說過:“我說大嫂子倒不大說話,老太太也是和鳳姐姐一樣看待。”這只是出於她青年守寡的表彰和憐憫,除了鳳姐過生日免除李紈出錢湊分子之外,我們看不出李紈有什麼愛寵的地方。

反倒是李紈思念丈夫、感慨沒有幫手,不由滴下淚來,眾人的反應:

眾人都道:“又何必傷心,不如散了倒好。”

這一句寫得很涼薄。林黛玉那麼愛哭,也總有人安慰;小戲子小丫頭蕊官燒紙,寶玉遇到了也會關心一番;王熙鳳受了邢夫人的氣,自己偷著哭,鴛鴦很快就報告給賈母,並且在眾人面前替她報不平。而李紈傷心,大家卻說“不如散了倒好”,不僅沒有安慰勸說,反而表現出一種厭煩。況且這不是某一個人的表現,而是:“眾人都道”,是大觀園裡所有人(還包括平兒)的集體表現。試想李紈當此之時,心裡該作何感想?



所以到賈府勢敗,李紈會獨善其身,不加援手。雖然她很可能是有能力的。她的收入多,而開支很小,應該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財富。但是她的判詞裡寫著“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明說她為了不受老來貧,貪財吝嗇,做出了“損陰騭”的事情,甚至報應在兒孫身上。

判詞中還有一句“昏慘慘黃泉路近”,過去人們分析是李紈在兒子賈蘭當官後不久就死去。我卻認為,這個“黃泉路近”早死的,不是李紈,而是賈蘭。是李紈做出見死不救傷損陰德的事,報應在兒子身上,結果賈蘭早死,她失去了最後的、唯一的精神寄託。

相逢是緣。為免失聯,請關注“老卻英雄似等閒199”。


老卻英雄似等閒199

賈蘭的母親當然是李紈。

李紈是賈珠的妻子。卻不幸在青春年華中丈夫死了,只留下幼子賈蘭,在賈府低調度日,心如枯槁!李紈身上有幾個疑問點最值得說。我們分開說。


李紈摳門不摳門?

李紈一定是摳門的。家裡男人死了,只有兒子。府裡邊所有人都是烏眼雞一樣鬥來鬥去。李紈提前為自己準備太有先見之明瞭。所以,李紈拿著和賈母王夫人一樣的月例銀子,吃著雙份的年中分紅,卻連陪小叔子小姑子們辦個詩社掏錢做個東道都捨不得。反倒帶著一群人厚著臉皮找鳳姐要,結果被鳳姐搶白了一通。賈家被抄家後,李紈因為是寡婦,且一直守節,對於他們母子應該沒有波及。但寶玉等是一定被抓的,要救人需要錢,賈家只有李紈有錢卻不拿出來。那會兒的李紈徹底黑化成了。


李紈是不是真的心如枯槁?

當然不可能!你們才心如枯槁呢。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怎麼枯槁?李紈是寡婦,讓她不得不如此。丈夫死了,李紈只能被動守節。古代女人的幸福沒人制度保障,不幸卻有制度約束。寡婦只能穿的素,不能用胭脂,帶花和他無關,玩樂也要適可而止。真是夠滾蛋了。而探春提議起詩社,李紈響應是最激烈的,這是她難得的一次青春的迴光返照,也是她唯一能找到和做到的快樂。


李紈恨不恨賈家?

恨談不上。但感情真的不會那麼深。一個年輕寡婦,雖然得到了賈家的優待,但何嘗不是賈家利用李紈的守節收穫名聲?一個節婦,希望可以光耀門楣。這些李紈都清楚,到也沒辦法。誰也不想死丈夫,可偏偏被她遇到了。那種委屈只在賈寶玉被打那一次徹底爆發了。李紈在王夫人提到賈珠的時候放聲大哭,完全不顧禮儀。這就是對賈家最大的控訴。而後邊她對賈家眾人見死不救,也是心中這股怨氣作祟!

賈蘭還是很爭氣的,最後科舉高中進入仕途。李紈堅持一輩子,從兒子身上得到了大榮耀,也受了誥封,可惜為時已晚,大限已至!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喜歡你就關注下!


君箋雅侃紅樓

賈蘭的母親就是李執。因父親賈珠早逝,賈蘭和母親李執相依為命。


春色茉莉到凡塵

賈蘭的母親是李紈,金陵十二釵之末。賈府里老祖宗賈母的長孫媳婦,賈珠之妻。



李紈青春守寡,獨守兒子賈蘭,一心一意培養教化兒子,在賈府裡不當家,不理稷。兒子賈蘭知書識禮,按曹公思路後來應該是金榜題名。

李紈判詞“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好水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李紈一生在兒子身上花費了大量心血,判詞中可以看出,兒子果然是賈府後代兒孫中最有出息的,但苦命的李紈卻無福享受,剛剛得到榮華,李紈即壽命已盡,白給世人做了飯後的談資。

紅樓十二曲《晚韶華》,寫李紈一生的悲喜無常。當賈蘭“威赫赫爵祿高登”,功名成就的時候,而母親李紈已是“昏慘慘黃泉路近”。她一生謹慎,克勤克儉,到頭來也是一場空夢。

對於賈蘭,曹公可能是想把他抹成一筆亮色調。無奈賈府傾頹的大廈,雖然有這樣一根仍然直立的柱子支撐著,但也難力挽狂瀾,使之不敗。這一點,也給高鶚的續文提供了依據,所以他後來讓賈家起死回生,家道中興,蘭桂齊芳。其實違背曹公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