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西漢疆域圖

首先,從精神層面來看,古代中國士大夫頭腦中,“中原為天下”的觀點根深蒂固。這導致,即便是中原地區出現強勢朝代,對領土擴張也要放在次要的地位。

以漢唐來說,解決北方邊境少數民族的南下是首要任務。為此,這兩個朝代都曾為此大動干戈,甚至傾全國之力與之決戰。同時,為了分化瓦解遊牧民族力量,這兩個帝國也分別向西拓展了自己的領土,將西部(新疆)的遊牧國家也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種向西的拓展,除了軍事層面的意味之外,還有保護商路的現實意義。畢竟漢唐時期,最繁榮的地區依舊是黃河流域,並且海運交通尚不成熟。

所以,當肢解了北方的遊牧民族,保證了商路安全以後,整個朝廷內部的士紳階層基本也就心滿意足了。雖然,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有和中亞、南亞貿易的歷史,我們稱之為

“麝香之路”“寶石之路”。但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依舊是太過邊遠,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條商路存在。所以,一直都對西南地區興趣缺缺。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唐朝疆域全圖

從地理角度上說,西南邊陲的地理,也不適合中原王朝拓展。

其實,不光是西藏進入中國版圖很晚,雲、貴、川西、青海地區的諸羌部落也長期處於獨立狀態。這足以說明一個問題,溝壑縱橫的川西山脈和海拔高度,對於以步兵為主的中原軍隊來說,後勤運輸能力無疑是個夢魘。

武則天時期,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從四川進軍西藏。侍御史王求禮曾上書武后:“徵發梁(今陝西漢中)、鳳(今陝西鳳縣)、巴(今四川巴中)州民眾從雅州(今四川雅安)開山通道,出擊西羌,討伐吐蕃。”

唐朝著名詩人陳子昂生於蜀地,深知蜀地邊情,聽到這個消息後,力陳此事斷不可為。

他說道:“雅州諸羌從未叛唐,現在無罪而伐,是逼其反叛,投靠吐蕃。吐蕃屢次攻伐蜀地,均未有突破,皆賴蜀地山高地險,今國家乃開其險,役其人,險開則便寇,人役則傷其財,若吐蕃趁機以諸羌為內應,則蜀地天險自破,蜀地必失。再者得西羌,而不足已富天下,為此戰卻靡費甚多,屆時國將因黷武而亡。”

陳子昂的上奏,可以看出兩個問題。首先,川西地理、民情及不適合唐朝拓展。其次,西南是小利而非根本,不足以耗動天下。

此事無果而終,也多虧武后沒有堅持己見。走過川藏線的人都知道,王求禮所說的從雅州(雅安)入藏的線路,幾乎就是現在的川藏線318國道。這條1954年才修通的國道線全長2000公里,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橫跨14條江河,一度被中外地理學家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公路",以唐朝時的生產力水平,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計劃。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高宗、武后二聖時期)地圖

還要注意一點,初唐時期其戰略方向,除北方遊牧民族外,東方的高句麗也是舞臺上的主角之一。

唐朝五次東征,自公元644年到668年。歷經兩朝,經二十餘年,損軍數十萬人,耗費物資勞力無算。而這段時間,恰好是吐蕃國力初啟的階段,以松贊干布、祿東贊、欽陵為首的吐蕃君臣,盡取青海草場,平滅吐谷渾,收服川西諸羌部眾,羽翼已成。

如果當時唐朝沒有傾盡山東諸郡之力,東征高句麗。而是全力以赴的和吐蕃掰掰腕子,結果怎樣還真不好說。當然了,歷史是沒有如果這種東西的。

再從軍事角度上說,初唐時期的府兵制,確實能夠保證唐軍超強的戰鬥力。但邊境地區連綿數十年的戰爭,讓府兵入不敷出。

雖然府兵制改為募兵制是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755)的事情,但早在高宗儀鳳三年(678年),為了征討吐蕃便在河北發了《舉猛士詔》募兵。“唾面自乾”的唐朝宰相婁師德便是由此應招,走上歷史舞臺的。

從案例上看,唐軍在西域大勝的戰例,基本都是少量精銳騎兵長途奔襲,窮追猛打的斬首行動,尤以蘇定方的戰績為最。而唐朝大兵團出動則鮮有勝蹟,即便薛仁貴這種當世名將,也一樣栽了跟頭。

這足以說明,唐朝的步兵兵團在很難在茫茫草原、大漠上和來去飄忽的吐蕃騎兵,進行長期的對抗。另外,作為唐朝助手的西域部落軍隊,是否可堪一用也是一個疑問。

因此,結合地理、軍隊屬性和後勤補給,唐軍難以攻進西藏,也就不難理解了。等到安史之亂(公元755年)爆發,唐朝連關中之地都快弄不明白了,就更不用說琢磨怎麼收服吐蕃了。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唐代宗大曆初年(公元766),唐朝疆域圖

雖然吐蕃截斷了西域和關中的聯繫,孤守邊關的唐朝將士,依舊在回鶻的幫助下,堅持了幾十年。這也可以說明,吐蕃雖強,但也沒到逆天的程度。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唐憲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唐朝疆域圖

唐朝滅亡以後(公元907年),五代時期諸國忙著在中原混戰,自然沒有功夫琢磨西藏的事情。西藏的吐蕃王朝呢,先於唐朝,於公元842年崩潰,西藏地區也陷入了貴族領主割據的狀態,互相之間征伐不已,同樣沒有心思琢磨進取中原。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注意這張圖,吐蕃王朝的疆域已經變成了吐蕃諸部,中原大地上,則寫滿了藩鎮割據者的名號。兩邊在各自混亂的前提下,相安無事。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北宋疆域圖

等到了北宋,雖然也曾努力經營西北,王韶曾拓地千里,史稱“熙河開邊”。但範圍僅在河隴地區,最遠只到青唐城(今青海省西寧市)。不久後,便盡失北地,蝸居江南,根本無暇西顧藏地。

等到蒙元帝國崛起,滅西夏、逐西遼,河隴安多地區盡在囊中。這時安多藏區的吐蕃後裔和藏僧,很多倒向了新崛起蒙古人。正是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涼州蒙古宗王闊瑞才能派手下將領多達那波率軍突入藏區,兵鋒直逼林周縣(拉薩以北50公里)。

當多達那波殺死噶當派500多名僧人並焚燬了傑拉康寺後,西藏地區的各教派首領、領主心中震懾。但在之後的接觸中,他們發現蒙古人也不是見人就殺,對於藏傳佛教和各教派僧人還算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尊重。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這才有了薩迦班智達遠赴涼州與闊瑞會盟,要注意的是,薩班並不是以一個宗教首領的身份赴會。在去涼州前,他和當時幾乎所有大教派的首腦都進行了協商。可以認為,他是西藏主流宗教界公推的談判代理人。

涼州會盟後,西藏正式進入了蒙元帝國的版圖。元朝定鼎後,繼承了蒙元帝國在西藏的實際統治地位,並在藏地驛站常年駐軍。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薩班、闊瑞會盟圖

不過蒙古人也算遵守了,對藏族人民的承諾,有元一代,並沒有對藏傳佛教的傳播造成什麼影響。反倒是蒙古人自己接受了藏傳佛教的思想,使藏傳佛教的外延得到了極大拓展。或者這句話可以這麼說:

“蒙古人統治了藏族的身體,而藏族佔領了蒙古人的信仰。”

為什麼漢、唐兩朝,都沒能做到的事情,蒙元僅用一將,領數千偏師,就做到了呢?

從吐蕃王朝崩潰(公元842年)到涼州會盟時(公元1247年),西藏經歷長達四百年的小割據時代。並且隨著藏傳佛教教派的興起,各個教派首領在面對蒙古人時,心中各有算籌。這就導致,沒有一個領袖能夠站出來,振臂一呼,團結全族的力量共御外敵。所以,出現個各教派紛紛在蒙古宗王間,尋找自己靠山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蒙古騎兵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沒強大到憑藉幾千人就降服全藏的地步。如果蒙元帝國碰上了吐蕃,就算蒙古能贏,也得崩掉幾顆牙。

西藏為什麼到了蒙元帝國時期,才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

元朝疆域全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