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磕碰後家長不依不饒,無限放大問題怎麼辦?

格林巨人

這樣的事情在幼兒園裡是很常見的。孩子磕碰了,父母當時心裡肯定是難受的。但我們要理智解決。先要看孩子磕碰的情況怎樣?是不是很嚴重?孩子放到哪能保證不會有一點磕碰呢?這時園長和教師要出面與家長溝通。

一、先要理解家長的心情。理解是基礎。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自己的寶貝磕碰了都是難受的,何況中國的孩子長期都在受保護的狀態下生活的。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才能將對話進行下去。否則,有些家長是會很衝動的,根本沒法交流。



二、小傷不用小題大作。有些孩子是在活動中被別的孩子不小心撞到的。如果屬於正常的活動中意外磕碰的,老師並沒有失職,這種情況應該跟家長溫和的解釋,老師沒有責任。但要表示出對孩子的關心,對家長的理解。讓他知道一點小問題不要小題大作,這樣孩子會認為他受了很嚴重的傷,加重他的緊張感和恐懼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四、幼兒園要對孩子表示一下關心。有很多這種不依不饒的家長,他們是因為看到老師的態度不好,所以想著就生氣。雖然確實不是老師的責任,當他看到老師毫不心疼的樣子,他們往往更氣憤。所以,幼兒園可以對孩子多表示一下關心,問問疼不疼啊!態度一定要好。可適當買點孩子愛吃的東西送給他。而且,要讓家長看到這位老師平時工作的負責和愛心,讓家長放下擔憂。



人心都是肉長的,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要讓別人看到我們負責任的態度,而不是推諉。平常就要做好溝通工作,關注孩子。家長要的也就是態度。我相信你的真誠會讓他理解的。


雨後山林靜正面管教

我相信大多數家長還是能理解幼兒在幼兒園受傷事件,也能正確對待,但也有個別家長不理解,面對這樣的家長我的做法是:

1.事先告訴家長受傷的理由。幼兒受傷作為父母心裡肯定很難受,教師應該理解家長的心情,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當幼兒受傷應該提前告訴家長幼兒受傷的緣由、經過。不要等家長來詢問了才和家長交代,這樣處理事情就顯得被動了,家長對老師工作的責任心會產生質疑。

2.誠心誠意地表達自己的歉意。幼兒在幼兒園受傷,雖然在所難免,但畢竟是在班級裡,是在教師的管轄範圍內,因此幼兒受傷教師不管從道義上還是情感上都要真誠地表達你的歉意,不要一副又不是我讓幼兒受傷的表情,有時教師的態度能軟化家長的態度。



3.當家長無理取鬧時,教師要不卑不亢。遇到實在溝通不了胡攪蠻纏的家長,教師不能被家長惡意的語言、盛氣凌人的氣勢所壓倒,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要用柔中帶硬的語氣、用溫婉地表達方式與家長交流,既讓家長感受到教師態度的謙和,又要讓他感覺教師言之有理。

只要真心實意的和家長多溝通,我想,家長肯定會理解。


小丫121

孩子在幼兒園磕磕碰碰難以避免,出現問題之後園方要向家長道歉,和家長充分溝通,解釋事情經過,訴說園方採取的措施,以期獲得家長的諒解。我認為大部分家長都會諒解的,無理取鬧的人畢竟少數。



要向家長道歉。雖然說孩子在幼兒園磕磕碰碰是難免的,但是幼兒園都有幾個老師在看著,家長既然花了錢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幼兒園就應該有看護孩子安全的職責,孩子磕碰和老師的看護不力是有關係的,所以園方和老師必須向家長道歉。



訴說園方採取的措施。將事情的經過簡單的講給家長聽,重點要告訴家長,孩子磕碰發生後,老師已經給孩子傷口消過毒或者已經讓校醫處理過了等等,總之表現出對孩子的關愛,這也是對家長負責,對孩子負責的態度。



切忌推卸責任。不能把責任推給小孩子,比如說,你家孩子先打別的小朋友,別的小朋友推他,他才磕碰到的。也許你說的是事實,但是這話一出口就有推卸責任的嫌疑,況且兩孩子打架,也是老師該來管的。

孩子磕碰,園方和家長都不願意發生,而且帶過孩子的都明白,孩子動作快,動作猛,你眼睛盯在孩子身上都不能保證孩子不磕磕碰碰,只要園方拿出正確態度,家長肯定不會咄咄逼人,畢竟人家孩子以後還要在你們的手上呢。

(圖片源於網絡)


育兒大天地

也別光指責家長!

雖然很多時候我是批判家長時候居多(可以看我回答記錄),但是這主要是因為提問問題的主體問題。

從題主的描述我認為題主應該是幼兒園的老師或者管理者,而不是普通的家長或者看熱鬧(搞事情)不嫌事兒噁心的人,所以我還是想從“家長”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

為什麼“磕磕碰碰”是正常的?

這話家長可以說,你們不可以說!

儘管這的確是個事實。

因為你們說就有洗脫、推卸責任之嫌!

在職場上,你做不到或者是說這事兒原本就挺難的,但是你在沒做的時候就跟領導、同事說“失敗是很正常的”這就不對了!

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這話你不能跟家長們說。尤其是對“受害”那一方。

第一次還是已經好幾次了?

如果是第一齣現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應該做好的就是溝通,積極承認自己在工作(看護)過程中的疏漏,而不是找孩子小不懂事兒什麼的理由。因為這是廢話!懂事兒了還用去上幼兒園嗎?去上的目的不就是給你們看護嗎?而你們已經形成契約的前提下,

認真看護,保證孩子安全是你們必須的責任!不能主動去拿“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去做藉口。

幼兒園不比上學之後,這個階段孩子是沒有什麼自控力的,所以出了問題就算找家長來賠錢、陪損失,但是!孩子是在你們眼皮子底下出的事兒,嚴格來說跟人家家長有什麼關係(極個別熊孩子其實還是有關係的)?責任還是你們的啊。幼兒園老師責任一點不輕鬆的!

這就是溝通的技巧。你越是想推卸責任,越想小事化了,反而會激起家長的惱火。

沒有積極的方式呢?

有!

如果不是第一次發生,那麼我覺得家長沒完沒了就更容易理解了。

你認為這家長是在“誇大事實,故意製造負面影響”,但是大家也可以當成“忠告”去分析萬一自己孩子遇到這行情況怎麼辦,因為你們的處理方式不得當,導致家長們對你們的能力懷疑,這個是合理的。

怎樣做才合理有效

出了事兒要積極主動的去解決,別嫌人家較真,自己工作有失誤那就主動承認錯誤並給予賠償或者挽救。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

好吧,我知道,你可能會說“該做的都做了,他們就是不依不饒……”

那我建議退費,不伺候了,並且給全體在讀孩子的家長們發一封信,講清楚事情經過以及你們的處理過程。

你看看網上那些也到學校鬧事兒的事情,有幾個沒得逞的?!

你再有理也白搭……

我很理解遇到一些不靠譜家長的鬱悶,我之所以今天這麼回答題主的問題,就是想告訴題主,再多的安慰、理解都不能改變現實的鬱悶,結論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直面、積極應對!

祝,工作順利。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幼兒園可以說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獨立體驗外界、並且時間還挺長的特殊時期。隨著入園時間的到來,很多家長都是處於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害怕孩子會在幼兒園裡不適應。可在幼兒園裡,孩子們一起玩耍做遊戲,其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磕磕碰碰。


如果出現此種情況,我覺得家長們可以相互理解,與幼兒園的老師們溝通,完全沒有必要不依不饒,甚至以牙還牙,更不能無限放大問題!原因如下:


第一、父母對待問題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對待周圍同學的態度。父母如果大度地包容了他與同學之間的小摩擦,那孩子也會在面對一些人際關係時選擇寬榮。如果父母的態度是睚眥必報、錙銖必較,那在他們的影響下,孩子的心胸狹隘、自私自利,一切都會以自我為中心。


第二,會給孩子純潔的小心靈帶來社交的黑影。幼兒園是孩子離開父母的懷抱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是這個社會給孩子留下的最初的印象。可父母的不依不饒、得理不饒人、無限放大問題的這種做法給孩子帶來了及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孩子或許會覺得外面的世界一點也不溫馨、一點也不可愛。出於自我的一種保護意識,可能會在性格上產生一定的影響,會變得內向,不願意與人交往。

謝謝大家!


欣欣陽光啊

家長的心理:每個家長都很重視自己的孩子,眼裡容不得沙子,哪怕孩子自己摔倒了,也會找老師理論。更見不得孩子被別的小朋友弄傷,那是非常激動、氣憤的事情。

後續家訪或電話訪問:如果孩子因為受傷不能來幼兒園,老師要到該學生家裡家訪,表示關心孩子。如果還不能來幼兒園,就要電話訪問,也表示老師關心學生。

器械受傷和打鬧受傷的處理方法:1、如果孩子是因為器械受傷,園方也要處理器械問題,避免再傷到其他小朋友。2、如果是孩子之間打鬧嬉戲受傷,老師把受傷的孩子處理好,然後要和家長溝通,進行家園共育


處理家長不依不撓的辦法:可以利用家訪形式對家長進行談話溝通。老師表現出道歉誠意了,我相信沒有抓著不放的家長,畢竟他的孩子還要留在你幼兒園讀書。


幼教開心果

孩子受了委屈,相信很多家長都很心疼,一部分家長能夠冷靜處理,而還有一部分家長不但不能冷靜處理問題,還會將事情的本身無限擴張,將問題無限放大化,致使老師工作難做,自己也會在班級裡處於孤立面!


那麼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委屈,老師在遇到無限問題擴大化的家長時,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的把事情的始末經過要說的非常清楚,並且跟家長取得較好得溝通,有些教師怕家長。其實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我們跟家長都是平等的,為什麼要怕麼,自己心態放平和,才能更好地跟家長取得溝通。

其次,在溝通的基礎上,教師面對這類家長時就要善於抓住家長將問題無限擴大化的原因,也就是他揪住不放的點在哪兒,找準了基點,教師從家長關心的點去處理問題,讓家長從心坎裡覺得滿意,也就不會再出現我們所擔心的問題了!


鄰家小妖並不妖

這樣的事,在哪個幼兒園都有發生的,發生這樣事的原因,有二個方面,一個是小孩子也真的是淘氣,幼兒園的老師有的時候一眼沒照顧到,小孩子就不小心磕了碰了。

另一個原因也是幼兒園的老師真的是不太負責任,對小朋友的照顧不太用心,或者說不太管不太問的,如果這樣,小孩子磕了碰了的事也就不會少了,這樣的話,家長當然也會不依不饒的了!

所以這樣的事,我們還真得看看孩子們在這個幼兒園是偶爾的磕碰還是經常的磕碰,如果是偶爾的磕碰,那麼這個事就不是個事,也不是幼兒園的老師不負責任,這就是孩子們不小心玩的時候磕碰了的,如果是孩子們在幼兒園經常的磕碰的話,那一定就是幼兒園老師不負責任的結果了!

每家的孩子,在家長心裡都是個寶,孩子磕碰之後,家長心疼,家長不高興,家長不滿意那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誰家的孩子磕碰了誰的家長不心疼,就是你的孩子在幼兒園磕碰了你不心疼嗎?

幼兒園的老師,家長把孩子交到幼兒園,那是花了錢的,做為幼兒園的老師就要負責起孩子的安全,孩子磕碰了,幼兒園的老師也一定是有責任的,也是不可推脫的,幼兒園的老師也沒有任何的藉口去推辭責任的,別同家長說孩子多了,我也沒辦法,你家孩子淘了我也看不住之類的話,凡是在幼兒園發生了孩子磕碰的事,幼兒園的老師應當在第一時間通知孩子的家長,讓他們馬上到幼兒園來,如果老師在見到家長面的時候,第一句就是:對不起了,我沒照看好孩子,把孩子磕碰了,我也很是心疼的話,那麼家長們一定也會理解幼兒園老師的,也就不會不依不饒的,也不會去無極限的去放大這樣的事的!

而孩子在幼兒園磕碰了,幼兒園的老師見了孩子的家長,就推脫自己的責任說,不是我的事,是你們家孩子太淘氣了,所以磕碰了,如果這樣的話,哪個孩子的家長會高興的,哪個孩子的家長也會忍氣吞聲的,哪個孩子的家長能饒了這樣的幼兒園的老師,孩子的家長去放大這樣事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你想當一個幼兒園的老師,你就得負起責任來,你就得對孩子們負責,平時也要同孩子家長隨時的保持聯繫,與孩子家長保持著一個友好的關係,並隨時向孩子家長彙報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這樣孩子的家長把孩子交給你也會放心的,即使是孩子磕碰了,家長也會理解原諒你的,家長們也就會理智的對待這樣的事的!

【社會現象,情感問題,全面觀察,綜合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悟空問答!】


從善如劉L

孩子在幼兒園磕碰很正常,如果是通情達理的家長他肯定不會糾結,然而現在很多家裡基本是老年人在帶孩子,他們的思想就要保守得多,平時都是害怕這樣害怕哪樣,把孩子當成寶一樣,孩子稍微有一點磕磕碰碰的便找老師理論。

其實這與家長思想有很大關係,他們認為幼兒園便是一個託兒所,老師的任務就是看住孩子不受傷害,這個思想完全是錯誤的,幼兒園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地方,是孩子習慣性格培養的地方,我們必須轉變這種思想才能正真認識孩子磕碰的正常性。

讓家長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發生磕碰,會怪自己嗎?自己這樣看孩子孩子都免不了發生磕碰,更別說幼兒園老師了,一個班那麼多孩子,卻只有幾個老師盯著,所以這種現象很正常。

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換位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多做思想工作,肯定會理解的,我們都是講道理的人,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育兒奶爸說

從文字中的描述來看,這位家長的的做法有點“過”了,已經給幼兒園的管理和教學帶來了困擾和不良的社會影響。

那麼作為幼兒園一方面對此類事情,應該怎麼處置呢?

首先,要積極主動,全方位的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確責任劃分,只要園方沒有錯,應該理直氣壯的和家長對話。

第三,與新聞媒體取得聯繫,借用媒體的力量,消除不良影響。

最後,請求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出面,向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門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求助,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幼兒園的正常的教學管理秩序,維護幼兒園的正當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