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李白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一生縱酒放歌,創作了很多傳世名篇。他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也有低頭思故鄉的哀嘆,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邁,也有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大氣。

而今天我們要看的這首詩,是李白於唐朝天寶年間做的一首詩。那個時候,李白已經42歲了,年入半百,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見入西京。臨走前,他寫了一首詩,題目為《南陵別兒童入京》: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抱負遠大,但是卻仕途不順,這次被召見的時候,已經到了42歲的高齡。以前那個舊社會,人的平均壽命很低,李白42歲已經很長壽了。半入泥土了,才像漢代的朱買臣那樣熬出頭,也不容易。

在李白的這首詩裡,提到了一個漢代的歷史人物,這個人就是朱買臣。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朱買臣是西漢時期的會稽人,籍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江蘇蘇州一帶。朱買臣家境貧寒,但卻是個愛讀書的人,到了四十歲,還是一個落魄書生,以砍柴賣柴維持生計。

兩漢時候,沒有科舉制度這樣的高考,選拔人才依靠的方式是,徵辟、察舉等方法。

所謂的徵辟,是由皇帝或地方行政長官直接進行選聘,而察舉則是由州郡的地方官,在自己的地盤進行人才考察,發現最高領導需要的人才,就以孝廉、茂才異、賢良方正等名目,推薦給國家機關,再經過一定的考核,委任相應的官職。

比如,東漢末年的曹操,就是被舉孝廉而委任的官職。所謂的舉孝廉,就是一個人孝順父母,他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在那時,察舉選拔官員的時候,孝道也是一個考察名目。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中國古代講究忠、信、孝、悌、禮、義、廉、恥,只要一個人具備優秀的個人品質和素養,都是有可能被朝廷選拔錄用委任官職的。

這也就是說,人的品質和素質,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極為重要,也是別人對這個人認知的重要,影響一個人在外的名聲。故而,人要不斷錘鍊自身,完善自我。

在這樣一種制度下,要想為官,是多麼不容易。朱買臣想要為官,更是不容易。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後來,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造反的時候,朱買臣帶著老婆逃難逃到富春。後來見這裡環境不錯,就在此地蝸居。

於是,夫妻倆同到山上砍柴,挑到山下市場上去賣,維持生計。朱買臣在挑柴的途中經常吟誦古人的詩文。這個時候,就有人在背後笑他是個書痴,當作新鮮事兒傳來傳去。

後來,朱買臣的妻子知道之後,就覺得很難堪,所以,她就勸朱買臣挑柴時不要嘴裡念個不停,讓周圍的鄰居當成笑柄。

可朱買臣不聽妻子的勸告,依舊每天吟詠詩詞,根本不顧周圍人的看法。反而越念越響,甚至如唱山歌一般,弄得周圍人都圍過來看熱鬧。

朱買臣的妻子感到非常羞愧,他給朱買臣說,你要是再這樣沒羞沒臊的吟詠詩詞讓人笑話,我就跟你朱買臣離婚。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朱買臣覺得這個理由很無厘頭,就笑著對妻子說,你覺得我給你丟臉了是吧,你別看我是個窮鬼,我五十歲時要大富大貴,你跟我吃苦已有二十多年,現在我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再等我幾年吧,等到我富貴的時候好好報答你的功勞。

他的妻子忿恨地說,別在我跟前吹牛逼,像你這樣的人,餓死在野山溝裡,不被狼叼走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夠富貴,別做你的春秋大夢了,你要是再成天嘴裡胡咧咧那些詩詞,我就跟你離婚。

朱買臣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說,依舊勸不動他妻子堅若磐石的心,他的妻子便索性大哭大鬧,朱買臣沒有辦法,只好同意離婚。然後寫了休書,遞到妻子手裡。妻子毫不留戀,拿著休書離家而去。

過了幾年,朱買臣依舊打柴賣柴為生,依舊自己在路上邊走邊吟詠詩詞。有一回朱買臣揹著柴在墓間行走。恰好遇見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墳,看到朱買臣又冷又餓的落魄樣,召喚他給了他一頓飯吃。

人落魄到這種程度,而且還不改志向,也是一大奇觀。

到了漢武帝繼位的時候,朱買臣在熟人的推薦下,當了一個押運官。在一次押運進京的時候,他上奏漢武帝,沒有人搭理他。後來遇到時任中大夫的嚴助,在嚴助的幫助下,向漢武帝推薦了朱買臣。朱買臣受到漢武帝的青睞,讓漢武帝很高興。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後來朱買臣犯事被免職,因東越王有二心,漢武帝招來朱買臣,恢復官職,讓他拿出對抗東越王的作戰計劃。於是朱買臣分析了東越王的形式,又分析了漢王朝的形式,然後排兵佈陣。

朱買臣排兵佈陣,上報了作戰計劃,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然後就把東越國給滅了。朱買臣後來就被漢武帝提拔為會稽太守。

在會稽,朱買臣遇到了他的前妻及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車,叫後面的車子載上他們,送到太守府,並安置在園中,供給食物。

過了一個月,他的妻子上吊而死。朱買臣給她丈夫銀兩,讓他安葬。他還召見所有以前曾經給過他糧食以及對他有恩的朋友舊相識們,並一一回報他們。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後來張湯誣告朱買臣的好友嚴助與淮南王劉安謀反有關,漢武帝下令將嚴助斬首。這是因為朱買臣與張湯不和,屬於政治鬥爭。

嚴助算是朱買臣的牽線人,沒有嚴助引薦朱買臣給漢武帝,朱買臣還有可能在家砍柴賣柴呢。張湯誣陷嚴助,遭到了朱買臣的嫉恨。

等到朱買臣為丞相長史,張湯多次執行辦理丞相事務,就故意欺侮凌辱丞相府裡三名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去拜見張湯的時候,張湯就坐在床上,不以禮相待。因此,三長史對張湯心懷怨恨,待機報復,朱買臣常想捨命害死張湯。

不久,漢孝文帝陵中陪葬的錢幣被盜。張湯要陷害丞相莊青翟,將陪葬錢幣被盜一案,全部推卸在莊青翟頭上,而且還要辦他明知故縱的罪名,免去他的官職,然後由自己代替丞相位置。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張湯的密謀被人洩漏出去,朱買臣、王朝、邊通知道張湯要陷害丞相莊青翟,便一起去通報莊青翟,並對他說,要先發制人,除掉張湯。

當時有一個商人,是張湯的人,與張湯勾結,營奸牟利。

當時的丞相莊青翟就命令朱買臣、王朝、邊通三人代為辦理。於是,朱買臣、王朝、邊通暗中命令吏役去抓商人田信等到案審訊。

一經廷審,嚴刑逼供,田信只得招認。

張湯知自己必死無疑,便寫下遺書稱三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陷害他。寫完遺書後,揮劍自殺,當即斃命。

漢武帝看了張湯的遺書,心裡感到很後悔。便命令抓捕三長史,誅殺抵罪。將朱買臣、王朝、邊通綁赴刑場斬首。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古代戲文裡頭常唱的《鳳冠夢》《痴夢》和《馬前潑水》,在《漢書》裡並沒有一點影子。前妻不曾奢望鳳冠,前夫也不曾潑下那盆汙水,只是人生富貴窮通的難料和喜怒悲歡的情緒波動使這一對患難夫妻沒有白頭偕老。

那些戲文,其實都是後世的貧賤男子編來儆誡守窮的老婆們的。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也有這麼個故事,《史記》裡頭《蘇秦列傳》中也有類似的,不過更有戲劇性,除了不下織機的老婆,還加上一位前倨後恭的嫂嫂。

編戲的人,除了反面教訓,還有許多正面的鼓勵,薛平貴與王寶釧、呂蒙正與劉翠屏,甚至還有《雙官誥》的王春娥,都是夫妻二人一開始很窮,堅持到底,最終苦盡甘來。

這些都是現代社會中的人要學習的。

從李白的這首詩裡,解讀漢代的這個歷史人物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