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一部犧牲了親情的愛情文藝片

01.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某天,你無端想起了一個人,他曾讓你對明天有所期許,但是卻完全沒有出現在你的明天裡。——《再見金華站》

我不覺得《後來的我們》是一部質地純淨的愛情電影。

我看到的是在一個波光粼粼的大時代裡,一些卑微而鮮活的人——那些隨波起伏的人們,那些逆流掙扎的人們,匯聚為一條叫做生活的河流,血腥的讓人作嘔的河流。

以春節為分界點,河流分野,一個流向是生長在東北里的現實,一個流向是附著在北京上的夢想。

兩條邏輯截然相反的水勢,碰撞、糾纏,匯聚為河流,困住一波一波懷揣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脆弱理想,翻滾的水浪狠狠地拍打在他們的想象上。

最壞的不是腦子進了水,而是夢想進了水。

《後來的我們》:一部犧牲了親情的愛情文藝片

《後來的我們》講的是一種人類共同命運的起伏,所謂愛情只不過是這種起伏的最高值與最低值。

夢比天高,現實低矮。

影片說的是人與人的關係,更說的是一個比戰爭時期更波詭雲譎的和平年代。

總有一些錯覺,如慾望,如認同感,如傾訴欲,如群居動物本能的安全需求,讓人以為那就是愛情。

《後來的我們》說出了愛情中最大的,也是很多人不願承認的那個秘密,即愛情的功能性。

一段愛情只是一個特定時間內的我們的倚靠,我們的呼吸,我們的的空氣,所謂回望時的美好,在於時間對事件的提純,也在於內心深處頻頻起伏又時時壓抑下去的懺悔與流連。

《後來的我們》:一部犧牲了親情的愛情文藝片

“他愛你嗎?他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嗎?”

不是愛不愛,而是願不願意。

可是我不能,現實不允許。

02.一眼到底還是給不了流浪者安全感

在電影的一個片段,是方小曉和林見清在雪地的車上對話,其中有一段讓我覺得很扎心,是方小曉對見清說:

“你已經買了房子,結婚生子,工作穩定,你的未來就是一眼可以望到底啊。”

“一眼就看到未來了”,這也許這是很多北漂者不願回鄉的理由。

《後來的我們》:一部犧牲了親情的愛情文藝片

方小曉是眾多北漂中的一個“犧牲品”,她想要的不只是一個可以望到底的生活,只是能夠給一個異鄉人駐紮在北京的安全感而已。

可是現實往往會在這個時候給你一份考驗,讓你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終於熬出頭了的時候,再來一個大BOSS。

“****生活!”

在我看來,青春文藝片,想拍的“文藝”很容易,想拍出“共鳴”很難。

小人物的理想,小人物的掙扎,小人物的愛情,其實很容易讓人找到共鳴。

《後來的我們》:一部犧牲了親情的愛情文藝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