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建築是城市的靈魂。而老建築,不單是建築學上的財富,也是時代的遺產,是我們探究歷史和社會變革的有形素材。

現代意義上的城市更新,早已不再是簡單粗暴的大拆大建,對既有建築的合理利用和改造,是市政規劃和設計者們的一大課題。

近幾十年,這類改造項目越來越多,從海外的奧賽火車站、盧浮宮、SCAI the Bathhouse等著名項目,到國內的798藝術區、1933老場坊、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我們耳熟能詳的項目,及至最近很火的Prada榮宅,老建築通過藝術化改造煥發了新的生命力,也讓城市在冷冰冰的現代化進程中,透出絲絲溫暖的人文關懷。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1920年始建,歷經歲月戰火洗禮

                   魔都眾多百年老宅之一

                  上海灘顏料大王的昔日府邸

                   經歷了整整9年的天價修繕

                  2018年5月19日,威海路420號

               「濟世為民」查公館揭幕展,就此開啟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 改造完成的查公館

在滬上潮人圈火爆了兩個月,Prada榮宅這輪名為「羅馬 1950-1965藝術展」的預約制參觀即將在本週日落下帷幕。而同樣位於南京西路商圈的另一座老宅,也在前兩天揭開了神秘面紗,成功接檔榮宅。

5月19日至6月30日開放的「濟世為民」查公館揭幕展,是查公館開幕後首個對公眾開放的預約制參觀活動。展覽分為兩個部分:一樓主題為査濟民博士生平展;二樓主題則為“從大中裡到城市更新”。

用場景還原的手法,沉浸式呈現大中裡地區的歷史舊貌和其十幾年間的演變進程,喚起參觀者對舊時光的情感和記憶,並引導有關城市與生活空間的探討。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而這座百年曆史保護建築的前世今生,也翻湧起與之伴隨的百年曆史,經歷十六年塵封后,再一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邱氏舊宅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這棟現名“查公館”的百年曆史名宅,繫著一對兄弟一所學校、一個集團,交織出上海灘的百年光陰。

老宅原來位於威海路414號,被稱作「邱氏住宅」,這個名字源於它的主人:邱信山、邱渭卿兄弟,昔日上海灘大名鼎鼎的顏料大王。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 買辦:指中國近代史上,幫助西方與中國進行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

邱氏兄弟出生在魯南微山湖畔打漁人家,背井離鄉來到上海。一路走來,做到了德商洋行裡華人的最高職位——買辦。

時勢造英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華德商見局勢不利,紛紛拋售資產走人。邱氏兄弟承接了德商半送半賣的大量庫存顏料,就此辦起了自己的顏料行。

受戰事及對德宣戰影響,西歐至遠東的航運幾乎全部停駛。用慣了德國顏料的上海印染廠被迫高價求購,市場價格瘋狂上漲。坐擁貨源的邱氏兄弟,一夜之間橫空出世,被稱為上海灘“四大染料天王”之一。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 邱宅設計圖

頃成巨賈的邱氏兄弟開始購置地產。他們買下了威海路的10畝地,建造了一式兩份仿古典式樣的洋房。兄弟倆深受傳統文化薰陶,建造此房時要求有分有合,既是分家各居,又能朝夕相處,所以按同一式樣建造四周臨空獨立、但園內相通對稱的兩座建築物。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 中式北立面

雖為典型德式建築,但大樓北立面也融入了中國江南傳統建築特色,樓內木裝飾雕花精湛典雅。1999年,查公館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這座集歐洲古典建築特點之大成的“藝術品”,堪稱老上海的活化石。

民立中學

1903年,祖籍福建的上海望族蘇氏兄弟秉承父輩“教育救國”的遺願和“為民而立”的辦學宗旨,在南市安仁裡舊居,創辦了區別於教會和官辦學校的民立中學,當時是滬上知名私立中學之一,後轉公辦。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民立中學校舍不幸毀於炮火,在租界內租用的臨時校舍不敷應用。1940年2月,校方與邱家協商租借了邱家舊宅,並在此後長達64年時間裡,成為民立中學的校舍。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 已經成為原民立中學校舍的邱宅

光陰流逝,查公館不斷經受著人工和天然的損耗。西樓於90年代民立中學改建時被拆除,留下東樓作為民立中學辦公樓,其塔尖也由於遭受雷擊和火災毀壞而拆除。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查公館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2000年,上海最大的石庫門建築群“大中裡”舊區改造項目啟動,查公館被納入規劃。2002年,香港興業國際集團取得土地使用權,其中查公館的駐留是項目開發面臨的第一課題。

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因種種客觀技術因素限制,地下空間的施工將對東樓所在的原位置造成影響。為了保護這座極具歷史價值的文化資產,經反覆技術論證,香港興業國際積極推動,最終決定採用當年極新的技術將整幢建築平移。

這是迄今國內平移建築面積最大的磚木結構建築,被稱為中華磚木老建築第一移。 邱宅也成大中裡這片石庫門區域內,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建築,當然代價是巨大的。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2010年1月26日,整幢重約3300噸的建築由液壓千斤頂推動,在計算機控制的同步頂推系統控制下,以每分鐘約2釐米的速度,緩緩滑向新位置。

2010年2月7日12時06分,歷時13天,這幢老建築爬升40釐米高度,終於成功移位至57.3米外的終點:興業太古匯威海路入口道路一側的現址。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為紀念香港興業國際集團創始人査濟民,這座建築被重新命名為“查公館”。與這棟百年人文建築相得益彰的是,查濟民的一生同樣充盈著傳奇色彩。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 中國雕塑大師吳為山創作的査濟民銅像

移位後的專業檢測顯示,該建築目前結構良好。隨後的修繕工作也努力秉持了“修舊如舊”的宗旨,將建築外立面恢復到初建時的狀況,對地上的牆體、立柱、木樑、屋架進行了加固並修復還原了兩側的塔尖。既保留了其年代特色,又賦予了其嶄新面貌。

塵封16年,斥巨資移57.3米,百年查公館免費開放了|城市更新

「濟世為民」查公館揭幕展

地點:上海市靜安區威海路420號

  (興業太古匯威海路入口側,2//12/13號線南京西路站)

時間:5月19日 - 6月30日(10:00-11:00 / 14:00-15:00 / 16:00-17:00),週一閉館

價格:免費參觀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