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建筑是城市的灵魂。而老建筑,不单是建筑学上的财富,也是时代的遗产,是我们探究历史和社会变革的有形素材。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早已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大拆大建,对既有建筑的合理利用和改造,是市政规划和设计者们的一大课题。

近几十年,这类改造项目越来越多,从海外的奥赛火车站、卢浮宫、SCAI the Bathhouse等著名项目,到国内的798艺术区、1933老场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我们耳熟能详的项目,及至最近很火的Prada荣宅,老建筑通过艺术化改造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让城市在冷冰冰的现代化进程中,透出丝丝温暖的人文关怀。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1920年始建,历经岁月战火洗礼

                   魔都众多百年老宅之一

                  上海滩颜料大王的昔日府邸

                   经历了整整9年的天价修缮

                  2018年5月19日,威海路420号

               「济世为民」查公馆揭幕展,就此开启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 改造完成的查公馆

在沪上潮人圈火爆了两个月,Prada荣宅这轮名为「罗马 1950-1965艺术展」的预约制参观即将在本周日落下帷幕。而同样位于南京西路商圈的另一座老宅,也在前两天揭开了神秘面纱,成功接档荣宅。

5月19日至6月30日开放的「济世为民」查公馆揭幕展,是查公馆开幕后首个对公众开放的预约制参观活动。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一楼主题为査济民博士生平展;二楼主题则为“从大中里到城市更新”。

用场景还原的手法,沉浸式呈现大中里地区的历史旧貌和其十几年间的演变进程,唤起参观者对旧时光的情感和记忆,并引导有关城市与生活空间的探讨。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而这座百年历史保护建筑的前世今生,也翻涌起与之伴随的百年历史,经历十六年尘封后,再一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邱氏旧宅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这栋现名“查公馆”的百年历史名宅,系着一对兄弟一所学校、一个集团,交织出上海滩的百年光阴。

老宅原来位于威海路414号,被称作「邱氏住宅」,这个名字源于它的主人:邱信山、邱渭卿兄弟,昔日上海滩大名鼎鼎的颜料大王。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 买办: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

邱氏兄弟出生在鲁南微山湖畔打渔人家,背井离乡来到上海。一路走来,做到了德商洋行里华人的最高职位——买办。

时势造英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华德商见局势不利,纷纷抛售资产走人。邱氏兄弟承接了德商半送半卖的大量库存颜料,就此办起了自己的颜料行。

受战事及对德宣战影响,西欧至远东的航运几乎全部停驶。用惯了德国颜料的上海印染厂被迫高价求购,市场价格疯狂上涨。坐拥货源的邱氏兄弟,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被称为上海滩“四大染料天王”之一。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 邱宅设计图

顷成巨贾的邱氏兄弟开始购置地产。他们买下了威海路的10亩地,建造了一式两份仿古典式样的洋房。兄弟俩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建造此房时要求有分有合,既是分家各居,又能朝夕相处,所以按同一式样建造四周临空独立、但园内相通对称的两座建筑物。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 中式北立面

虽为典型德式建筑,但大楼北立面也融入了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特色,楼内木装饰雕花精湛典雅。1999年,查公馆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这座集欧洲古典建筑特点之大成的“艺术品”,堪称老上海的活化石。

民立中学

1903年,祖籍福建的上海望族苏氏兄弟秉承父辈“教育救国”的遗愿和“为民而立”的办学宗旨,在南市安仁里旧居,创办了区别于教会和官办学校的民立中学,当时是沪上知名私立中学之一,后转公办。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民立中学校舍不幸毁于炮火,在租界内租用的临时校舍不敷应用。1940年2月,校方与邱家协商租借了邱家旧宅,并在此后长达64年时间里,成为民立中学的校舍。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 已经成为原民立中学校舍的邱宅

光阴流逝,查公馆不断经受着人工和天然的损耗。西楼于90年代民立中学改建时被拆除,留下东楼作为民立中学办公楼,其塔尖也由于遭受雷击和火灾毁坏而拆除。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查公馆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2000年,上海最大的石库门建筑群“大中里”旧区改造项目启动,查公馆被纳入规划。2002年,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取得土地使用权,其中查公馆的驻留是项目开发面临的第一课题。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因种种客观技术因素限制,地下空间的施工将对东楼所在的原位置造成影响。为了保护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资产,经反复技术论证,香港兴业国际积极推动,最终决定采用当年极新的技术将整幢建筑平移。

这是迄今国内平移建筑面积最大的砖木结构建筑,被称为中华砖木老建筑第一移。 邱宅也成大中里这片石库门区域内,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建筑,当然代价是巨大的。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2010年1月26日,整幢重约3300吨的建筑由液压千斤顶推动,在计算机控制的同步顶推系统控制下,以每分钟约2厘米的速度,缓缓滑向新位置。

2010年2月7日12时06分,历时13天,这幢老建筑爬升40厘米高度,终于成功移位至57.3米外的终点:兴业太古汇威海路入口道路一侧的现址。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为纪念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创始人査济民,这座建筑被重新命名为“查公馆”。与这栋百年人文建筑相得益彰的是,查济民的一生同样充盈着传奇色彩。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 中国雕塑大师吴为山创作的査济民铜像

移位后的专业检测显示,该建筑目前结构良好。随后的修缮工作也努力秉持了“修旧如旧”的宗旨,将建筑外立面恢复到初建时的状况,对地上的墙体、立柱、木梁、屋架进行了加固并修复还原了两侧的塔尖。既保留了其年代特色,又赋予了其崭新面貌。

尘封16年,斥巨资移57.3米,百年查公馆免费开放了|城市更新

「济世为民」查公馆揭幕展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420号

  (兴业太古汇威海路入口侧,2//12/13号线南京西路站)

时间:5月19日 - 6月30日(10:00-11:00 / 14:00-15:00 / 16:00-17:00),周一闭馆

价格:免费参观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