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春暖浦東,十里桃花。上海桃花節如期而至。

今年上海桃花節亮出“五朵桃花”——“鄉野桃花”、“古鎮桃花”、“舌尖桃花”、“購物桃花”和“雲間桃花”,組織者希望把桃花節變成一場狂歡。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也許每個人都想邂逅一段桃花運,每一座都市都渴望有一處桃花源。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今天,書房君就和大家聊一聊上海人和桃花的緣分。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崔護和絳娘有沒有牽手?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關於桃花運的來歷,一種說話是源於算命術語。地支中的“子午卯酉”代表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向,當“四象交會”桃花就會盛開,此時求姻緣最好,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運”。

書房君更願意相信是出自《詩經》中的一首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描寫了女子出嫁時的美好情景,女子的美貌和賢惠與“桃之夭夭”完全契合。後人讚美和祝福婚姻,常用“既和周公之禮,又符桃夭之詩”。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唐朝詩人崔護有過一段千古流傳的“桃花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在清明時節的長安城南,詩人遇見了一位美麗的少女,一見鍾情。可惜他沒有及時表白,等到第二年故地重遊,美人已不見蹤影,只能空留惆悵。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但也有民間傳說稱,當崔護故地重遊的時候,姑娘因相思之苦,病入膏肓,已經奄奄一息。崔護悲痛不已,淚流滿面,一片真情喚醒了姑娘。這位姑娘叫絳娘,絳娘和詩人有情人終成眷屬,並幫助詩人考中進士,當了好官。

按照算命的理論,桃花運發生在“子午卯酉”“四象交會”。其實用科學的理論也能解釋。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桃花盛開的時候已經春暖花開,正是外出踏青的時節。古人有個習俗,農曆的三月三這天,青年男女可以外出踏青約會,所以這一天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在大好的春日,暖風吹拂,桃花作伴,青年男女心潮盪漾,桃花運的概率自然大大提高。

如果你想在桃花節上來一段美麗的邂逅,那就要看緣分了。緣分真的來了,千萬不要學崔護,春風就是催情酒,大膽表白吧!如果你已經心有所屬,不如帶上心愛的她(他),面對十里桃花,許下三生三世。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想不想在桃花源過夜?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代表了中國古人心目中的理想國,也是現代都市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一年一次的桃花節,上海人可以卸下厚厚的冬裝,穿上輕便的跑鞋,逃離都市,走到郊野,深呼吸,讓心情完全釋放。

桃花源離我們有多遠?

1991年,第一屆南匯桃花節舉辦。那時候從市中心到南匯還是有點遠的,去看桃花算得上是一次遠足。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書房君也是在那個時候來上海讀大學。記得曾經長途跋涉去南匯看桃花,雖然可以一天裡來回,但大部分時間耗在路上,和桃花只是匆匆一晤。那時候春遊去得最多的還是上海植物園,原因很簡單,距離。

2009年,南匯併入浦東新區,南匯桃花節也在此之前改名為上海桃花節。但距離問題依然存在。

據統計,2017上海桃花節總共吸引遊客37.26萬人次。但這個數字不能和市內公園相比。比如顧村公園的櫻花節,到今年才舉辦第八屆,但人氣之旺超乎想象,曾經一次單日遊客數量就超過18萬。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近年來,由於地鐵16號線開通,從都市到“桃花源”的距離更加近了。同時,隨著迪士尼樂園開張、臨港新城建設、古鎮和鄉村旅遊開發,桃花節可利用的空間越來越大。

正因為如此,今年桃花節的組織者打出了“五朵桃花”組合拳,和市內公園的單純賞花錯位競爭,試圖給遊客更多的體驗。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書房君最感興趣的還是“鄉野桃花”和“古鎮桃花”。大團的民俗、新場的古鎮,都盼望著你能留下來,在那裡住上一晚,過一天隱居生活,體驗一下什麼叫“春宵一刻值千金”。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上海水蜜桃是誰培植出來的?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有評論說,上海桃花節已經和北京香山紅葉節、河南洛陽牡丹節齊名。是否準確暫且不論,

但桃花節的確成了上海品牌,不僅是因為上海桃花節已經連續舉辦了28年,更重要的是,上海桃花規模盛大,上海水蜜桃有一段傳奇的身世。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相傳在1600年前後,明朝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的兒子徐龍興從我國北方引來硬桃,在今天的老北門外培育水蜜桃。徐家祖居蘇州,後遷至上海,徐光啟就出生在黃浦區喬家路一帶,少年時代在龍華寺讀書。徐家一直以務農為業,徐光啟祖父一度經商致富,但到了他父親這輩家道中落,仍舊轉回務農。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1621年,王象晉在《群芳譜》中稱:“水蜜桃獨上海有之,而顧尚寶西園所出尤佳”。顧尚寶西園就是顧家的露香園,位於今天黃浦區露香園路一帶。這是水蜜桃最早的文獻記載。此後,多種古籍和上海縣誌都認為水蜜桃出自露香園。

到了清初康熙年間,顧氏衰落,露香園逐漸荒廢。乾隆後期,水蜜桃盛產區已轉移到了老城西南的黃泥牆,興盛了一百年左右。到了同治年間,水蜜桃盛產區又轉移至龍華一帶。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王韜在1875年出版的《瀛壖雜誌》中讚譽:“滬中水蜜桃為天下冠。花色較淡,實亦不甚大,皮薄漿甘,入口即化,無一點酸味。最佳者每過一雷雨,輒有紅暈。”

水蜜桃廣受歡迎,國內外不少地方慕名前來引種。據《上海縣誌》記載:“光緒初年,浙江奉化從黃泥牆引種水蜜桃,自行繁殖推廣,名為奉化玉露桃”;民國初期,“無錫引種奉化桃,名為紅花水蜜桃”。可見,大名鼎鼎的無錫水蜜桃、奉化水蜜桃,都與上海水蜜桃一脈相承。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抗戰期間,龍華的桃林大多被日軍炮火所毀,上海水蜜桃在市面上突然銷聲匿跡。此時,無錫水蜜桃和奉化水蜜桃聲譽鵲起。

解放後,上海市郊各縣恢復和發展桃園,其中南匯縣成為重點果區。南匯自1958年開始大面積種桃,至今已有5萬多畝面積,分佈於周浦、下沙、航頭、新場、惠南、泥城、濱海、蘆潮港等地;培育了20多個水蜜桃優良品種,除了玉露水蜜桃、陳圃蟠桃外,還有早熟的“早生”、“雨化露”和中熟的“白風”、“鳳露”,以及晚熟的“白花”等。可以說,南匯桃樹的種植之廣、品種之多,非別處可及。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現在我們領略的是桃花的美豔,再過幾個月,我們又能期待水蜜桃的實惠。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上海人最愛什麼花?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上海人賞花的地方很多,可以賞的花也很多。

除了上海桃花節,還有人潮湧動的寶山顧村公園櫻花節、金色花海的奉賢菜花節、海隅花香的海灣森林公園梅花節、紫色浪漫的崇明薰衣草節、風來飄香的桂林公園桂花節、萬紫千紅的金山田野百花節。

上海還有很多花展,如高雅綺麗的辰山植物園國際蘭展,異域風情的浦東鮮花港鬱金香花展,百萬株各類草本花卉的上海植物園國際花展,百花爭豔的共青森林公園都市森林百花展等,幾乎每個季節都有花可賞。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上海人最愛什麼花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大名鼎鼎的桃花沒能成為上海的市花。

上海曾經兩次命名市花,兩次都是通過市民徵集的方式,可以說代表了上海的民意。

很少有人知道,棉花曾經是上海的市花。1929年4月,新成立不到兩年的上海特別市,在報刊上公開評選市花,棉花名列第一,當選上海市花。

評選過程很有意思。當時上海已是世界第五大都會,市政府想要選出一種市花與倫敦、紐約、柏林、巴黎等姐妹城市比美。1929年1月24日,市政府社會局初步確定市花的意向,提出蓮花、月季、天竹三種花卉,送交市長擇定。後來,市政府忽然決定不由市長裁定,而交由全市民眾投票選舉,並且可以擴大候選花卉的品種。投票後共收到有效選票17000多張,統計結果大大出於組織者的預料,棉花竟以4567票高居榜首,奪得市花的桂冠。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棉花

其實,棉花和上海的淵源自古就有,棉花曾經是上海地區最主要的農作物,享有“松郡之布,衣被天下”的美譽。

1983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提出將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鵑、白玉蘭等作為候選市花,在人民公園、中山公園、復興公園、楊浦公園等11個公園設點,請市民投票評選。最後,市政府收得10萬多張票,其中白玉蘭票數最多,桃花居次。經專家評議,白玉蘭被初定為市花。

如果說棉花代表了上海市民的樸素和實用,白玉蘭則代表了魔都人的高雅和堅韌。

桃花節,魔都三月的“一夜情”

白玉蘭

即使在春寒料峭的季節,白玉蘭仍然倔強地秀美。魔都人就是這樣,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要追求卓越,不管富足或者潦倒,都不忘記品位。

縱然百花鬥豔,魔都人心中的最愛還是白玉蘭。桃花節,只是魔都三月的“一夜情”,遠足歸來,魔都人繼續認真地過日子。當然,不會是眼前的苟且,因為魔都人從不苟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