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種植鴉片一度成為晚清中國的支柱產業?

黃周海

說到底還是因為錢。百姓缺錢,所以百姓願意種;朝廷缺錢,所以朝廷鼓勵種。

鴉片利潤太大

鴉片的利潤到底有多大呢?根據《籌辦夷務始末》記載:“種植罌粟花,取漿熬煙,其利十倍於種稻”,也就是說種植罌粟的利潤達到了種植糧食的10倍。有人對此進行過測算,以一畝地為例,種植罌粟可以熬取50兩鴉片,50兩鴉片大約可以賣到50洋元,而用50洋元買糧食大約可以賣2000斤。也就是說,種植一畝罌粟,大約相當於產出2000斤大米,而當時的水稻畝產大約也就在200—300左右,種植鴉片的利潤的確達到了種植糧食的7到10倍。

百姓生活困頓,願意耕種

清末的老百姓生活質量已經很低了,既然種植罌粟的利潤這麼大,大家自然願意種,即使在禁菸最為嚴格的時期,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仍然有百姓偷著種植,這種現象已經無法根治。不要跟老百姓講什麼愛國之類的話,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已經無法維持的情況下,在官府已經不把百姓當人的情況下,百姓哪裡還顧及的了那麼多。

鴉片貿易合法化,官府鼓勵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鴉片貿易完全合法化,這導致了一個嚴重後果,那就是貿易逆差問題,民間禁菸基本宣告失敗,所以大量黃金白銀外流導致清政府更加缺錢,這種局面下,越來越多的官員便已經建議政府對種植罌粟持開放態度。既然已經無法禁止,那麼與其讓外國人賺錢,為什麼不自己賺呢?而且清政府此時本來就很缺錢,如果種植罌粟合法化,不僅可以一定程度上環節貿易逆差,還能增加稅收,就連林則徐也說出了“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黃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這樣的話,可見當時朝廷的態度。


1874年,清政府承認種植鴉片合法,罌粟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張。從黃河到長江,從北京到鎮江的農田裡,無處不罌粟,遍地產鴉片。而種植鴉片導致的結果就是糧食種植面積大幅度縮水,上天的報復很快就到來了,1877年,山西、陝西等地開始爆發大饑荒,餓殍滿地。而丁戊奇荒更是延續三年,導致餓死超過1000萬人,2000多萬人逃荒。短時間內帶來的經濟增長,卻最終帶來了致命的災難。


香茗史館

要知道中國任何時代對於外國來說都是“天朝上國”,這並不是自吹自擂,而是有GDP為證,並且保持極大的貿易順差,並且在清朝前期對外貿易每年都保持貿易順差,後來才轉為逆差,最多一年逆差一千萬兩白銀,國內白銀大量流出,很短時間內銀價上升了一倍。

其中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正確性的認識,在現在人看來鴉片就是毒品,吸食會極大的危害人的身體健康,但是大清朝其實並不關心鴉片導致的健康問題, 他們最關心的,還是銀子,比如當時盛行一種說法:

“西洋進口的鴉片有毒,非禁不可,中國地土性質和平,出產的鴉片,吸食也不會上癮”

就連林則徐這位“反毒先鋒”,其實也是這樣,在經歷過鴉片戰爭之後的1847年,時任陝西巡撫的林則徐在寫給他的學生、江西撫州“署知府”文海的信中,居然提出可以種植鴉片:“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阿芙蓉,指鴉片),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林則徐所擔心的,只是消費者是否能接受國產貨:“第恐此種食煙之人未必迴心向內耳!”

由此,可以看出禁菸為了是銀子。當然這也是使鴉片成為經濟支柱的原因的主要之一,在工業革命以後,中國GDP在全世界的佔比急速的下降,並且機器代替手工業,眾多的原有出口商品,如棉布,瓷器等等,面臨著成本高舉不下,而國外出現眾多競爭品,並非一家獨大。

清末民初以來,征戰不斷,賠款不斷,清政府橫徵暴斂,;老百姓的農作物價格低廉,而種植鴉片則收入較多,因此大多數的百姓開始種植鴉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