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全面進入pc行業會怎樣?

哥的八哥瞎想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華為公司作為全國著名的科技公司,在手機領域已經獨佔鰲頭,不僅有華為P系列產品、Mate系列還有榮耀系列產品。華為憑藉自己的技術優勢已經進軍PC行業了,全面進入PC行業也只是時間問題。

就拿華為高端筆記本來說,HUAWEI MATEBOOK X PRO就是一款做工精良,用戶體驗非常好的一款產品。

這款筆記本電腦於2018年4月份上市,就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作為一個忠實的花粉,買筆記本也肯定選華為。13.9英寸的10點觸控防指紋LTPS屏幕,分辨率為3000×2000像素,前置隱藏式100萬像素攝像頭,搭載了Windows 10 64位家庭版操作系統,第八代酷睿I5 8250U處理器,8G內存,GeForce 2獨立顯卡,金屬機身,輕薄小巧。硬件配置強悍,外觀顏值高。


榮耀也於近期發佈了一款星雲紫的Magic Book14英寸筆記本。看顏色很適合女性用戶使用,外觀顏色好看,小巧輕便。

這款產品硬件配置上和MateBook X Pro基本上一樣,就是屏幕不支持10點觸控。支持杜比全景聲音效,外放效果很好,8小時的續航可以保證一天的工作需要。很多用戶使用體驗都表示外觀漂亮,打開網頁速度快,是值得擁有的一款筆記本電腦。

這兩款筆記本電腦都是華為於近期上市的新產品,國產品牌現在也是朝著多元化發展,做工質量已經是國際水準,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國產品牌加油和驕傲自豪!


數碼輕鬆站

首先來說,華為公司早早就已經把手伸向了個人PC領域,但是呢整體處於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沒有像手機那樣受歡迎。就在前不久,華為推出了旗下全新的筆記本電腦matebook X pro。三面窄邊框,隱形設計的攝像頭,極致的便攜性以及指紋識別等。應該說這款筆記本把我們想要的都給了一邊,算是一個相當具有科技感的產品,而且極致的迎合了市場的需求,但是由於其高貴的價格,再次與暢銷失之交臂。

當然題主所說的全面進入,當然指的不是目前華為的狀態,想起來就動一動,想不起來就放著。能賣就賣,賣不出去也無所謂的態度。但是其實為什麼華為不把中心放在PC產品上是有幾個決定性的因素的。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筆記本行業應該說比手機行業更為好做,筆記本基本從裡到外都是代工的,自己只負責設計。這樣就使得自己的主動性很低,就算是爭取到一定的市場,但是第二年失手了,全部的積累都會化為泡影,因為PC用戶沒有絲毫的用戶粘度可言(macbook 除外)。

第二呢,市場過於飽和,我們一起來看看華為的定位,就算是發展個人PC產品,華為更多也只是生產商務款,針對時下更為fashion的遊戲本,華為可能不那麼感興趣。而商務本中的定位又很尷尬,高端系列macbook、xps等經久不衰,中端系列小米pro、envy等也是始終保持著比較高的水平、而低端系列華為可能又不願意涉及。這就使得在產品定位上會遇到很大的麻煩。

第三點,華為現在精力有限,自己的處理器,自己的系統,5G技術還要準備自己的新品發佈。華為實在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忙了,至少目前開起來都比全力開展PC行業要重要的多。

雖然有諸多的不利因素,但是華為並沒有放棄PC行業,始終佔領著自己的一席之位,不多不少剛剛好就呆在自己的圈裡。希望未來的某一天華為可以在這個圈裡爆發出一個驚為天人的產品,震驚世界其他廠商,但是這樣的一天我們可能還要等等。


小小傅的工作室

我只想奉勸華為,別佈局太多產業,到頭來那邊都無法深入,很可能步mot後塵。

當年的motorola,很多人只知道他手機吧,或者無線通信網絡部分,再者芯片部分,再者可能知道對講機系統—公安系統用的很多,還有可能也知道衛星電話系統部分,再專業點的可能還知道mot數據網絡部分,可很多人不會知道mot有輪胎,有電視機等等。

不是當年apple PC和筆記本給打敗,powerPC芯片的緣故,估計mot也可能進軍筆記本等PC市場呢。

銥星計劃的拖累,模擬無線轉數字無線的遲鈍又給Nokia異軍突起,數據網絡部分給北電思科超越,如果不是mot自己把當時中高端路由器框架設計賣斷10年給北電,相當於早年的思科的7200和7500,當數據網絡發展到需要類似7200,7500支撐時候,發現自己產品線竟然斷了,因為技術賣給了北電,等時間過了自己可以使用了,思科的7系列已經佔據了市場,數據網絡就此拱手讓人。最後數據網絡部分只能賣掉。

這很大程度也是mot過度靠在模擬無線網絡賺了太多錢,導致數字無線通信發展遲鈍,同樣也導致數據網絡發展延時。

佈局產業太多,決策自然會比較遲鈍,最後的結果大家看到的了。


未來75537870

華為現在不適合進入pc市場!顛覆PC格局這種事 ,你覺得前天的老羅做到了嗎?

華為的話肯定還是差了些火候的。

從目前業內情況來看,讓華為進入pc市場想法是好的,但在筆記本方面又和手機不同, PC技術含量沒手機高,而且成熟。基於微軟操作系統,完全不允許其他廠商進行二次開發。所以,各大PC廠商,同質化嚴重。而面對產能問題,品牌認知度問題,與技術缺失問題的情況下,華為盲目進入這個領域,

難道它想成為一個組裝公司嗎?

從華為本身的來看,要想在PC領域分得一杯羹,需要解決的太多:

首先華為做PC 的定位是什麼?假設我們猜想華為用自己的CPU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CPU 架構採用X86架構還是ARM ?第一,假設華為採用X86架構,那麼需要向英特爾和AMD 買使用權;第二,假設華為採用ARM 架構,那麼我們很期待華為在ARM 架構上開發出運算能力和零度都能達到PC標準的CPU ,否則就是一個大一點的手機,不能稱之為PC 。

就算是架構問題解決了,接下來的問題是用什麼操作系統呢?如果運行Windows 系統要跟微軟協商CPU 對Windows 的支持;如果運行華為自己的系統,我依然期待華為自足研發能達到PC 的標準,否則還是一個大一點的手機而已。

先說到這兒,如果華為真的要做PC 個人表示很支持,畢竟這樣高科技的領域一直被國外壟斷著,但是,於目前來講,任重而道遠。


歐界傳媒

全面進軍PC市場是得不償失的。

PC市場已經飽和,五大廠商加蘋果佔據著幾乎80%的份額。雖然說小米和華為等新興廠商正在大舉進入這一市場,但他們並沒有掀起多大的風浪。這一點從銷量上就能看出來。即便頹勢如聯想,他們的銷量也在增加。

目前筆記本的增長點有兩個,一個是輕薄本,另外一個就是遊戲本。雖然說華為的筆記本產品做的比較好,但並沒有和其他產品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無邊框在設計上非常好,視覺衝擊力非常強,但實際使用上有什麼區別呢?



與此同時,傳統廠商也在改變。以惠普為例,envy13系列的產品做工和設計是非常優秀的,至少要比小米Air13.3好很多,然而它們的價格卻不比小米筆記本Air13高多少,他們也在常規筆記本上配備72%Ntsc色域的屏幕,由於儲存芯片的降價,傳統廠商的優勢就開始顯現出來。

我認為華為或者小米這樣的廠商不應該大舉進入PC領域,畢竟這一領域的成本早就固定了,面臨的競爭也過於激烈,做差異化也基本不可能。因此,華為保持現狀就行了。


看球人

這個時候誰進入pc誰傻,明顯的pc市場萎縮的歷害,而且市場被幾大廠商分食的一乾二淨。況且現在pc價格透明化沒啥利潤。除非是直接收購幾大廠商,那又得不償失。所以騷年多投入ai才是正途


佛本是魔魔亦是佛

說句良心話,真正適合PC行業的還是聯想,畢竟聯想在PC這一行業寖淫了幾十年,關鍵是聯想缺少一個敢於創新、即有技術、又有頭腦的領導班子和高質量的生產研發團隊,再說在國內暫時能大規模組裝生產服務器、普通電腦的只有聯想,如果矮子裡面挑搞個的話還只能是聯想,根據現在電腦市場的需求和智能手機的發展其它企業如果全面進軍PC行業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愛榮兒

不好。華為應該再手機、芯片、os深耕站穩之後在考慮pc。進入pc也建議走程序員計算機的路子,別走商務機的路子,直接說是好鍵盤、linux、皮實,13、15霧面、長續航。有護眼的屏可採用。今後程序員會變得更多,是個很大的市場,需求直接找開發人員,風險小。


久兒爸爸

不知道基於5G網絡,能否在個人移動終端實現中雲存儲和雲計算平臺,簡化個人終端設備對硬件的需求以降低成本,通過購買不同計算力及存儲空間的分配來實現按需定製和差異化?如果可以實現,那對於很多現有個人移動電腦,可穿戴設備自身的散熱,電池續航,以及性能瓶頸都能有效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