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反思:一戰勝利給中國帶來的深刻影響

戰後反思:一戰勝利給中國帶來的深刻影響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爆發中國的北洋政府先是中立”後於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1918年11月11日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休戰條約標誌著持續四年之久的一戰宣告結束中國作為協約國參戰也屬於戰勝國一戰勝利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帶給中國一系列深刻影響

一戰為中國內部事務的裂變提供了契機

一戰主要發生在歐洲因而在二戰之前一般都稱為歐戰”中國原本和歐戰毫無關係歐戰的爆發與結束卻都為中國內部事務的裂變提供了契機

1912年誕生的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家也是全球民主化浪潮中第一波最大的國家中國能夠走出帝制

走向共和是一件了不起的歷史大事變是對幾百年西方迅猛發展的積極回應所以儘管有點突兀超出中國人預想規劃但在歷史大變動當口除了極少數清醒的或者具有濃厚眷戀情感的更多人並不覺得有多大問題袁世凱也在大總統就職誓詞中表示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盪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
達國家於安全強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共和元年民主早春中國政治氣氛確為前後幾十年較好的時期

儘管之後發生了宋教仁案”二次革命”但共和已是既成事實共和又確實不足以解決中國問題重回帝制風險太大儘管那時共和不過三年歐戰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契機

戰火燃起不到一個月日本成為歐洲以外第一個參與這場戰爭的國家就近攻佔德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最大的軍事基地青島並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五號共計二十一個條款的文件即著名的二十一條在日本的強大壓力下袁世凱權衡利弊中日雙方於5月25日簽署民四條約二十一條”中最有害於中國的條款予以刪除

中日交涉讓袁世凱和他的同僚深感中國的弱勢

在交涉同時他們也在思考癥結在哪兒就在這時楊度撰寫君憲救國論專談君憲救國的理由民主共和的不適建議袁世凱棄共和回君憲袁世凱高度認同楊度的觀點此後的帝制運作其思路均可從楊度這篇長文中找到依據一戰引誘中國重回帝制這個契機被楊度袁世凱敏銳捕捉到

一戰讓中國人恍然有悟似乎學習西方就是一個根本錯誤

學習西方接納西方是一戰之前半個世紀中國人不曾懷疑的根本方向假如不是歐戰中國也會不斷反思但歐戰讓中國人恍然有悟似乎學習西方就是一個根本錯誤

嚴復是鼓吹學習西方的先驅者自甲午戰爭爆發二十年來孜孜不倦鼓吹天演進化適者生存

然而歐戰給嚴復當頭棒喝讓他覺得過去二十年找錯了方向不佞垂老親見脂那七年之民國與歐羅巴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此不獨吾言為然即泰西有思想人亦漸覺其為如此矣


戰後反思:一戰勝利給中國帶來的深刻影響

就知識背景而言沒有誰比嚴復更有資格談西方談歐戰復自歐陸開戰以來於各國勝負進止最為留神一日十二時大抵六時皆看西報及新出雜誌也”從中編譯一部分成居仁日覽差不多日出一冊以供袁世凱參考因而嚴復的觀察並非虛言

嚴復對西方失望是有根據的

西方几百年發展太刻意追逐物質忽略了人的心性結果讓人類付出了巨大代價這場歐戰大約六千萬人參戰兩千萬人受傷一千六百萬人死亡至於直接間接的經濟損失更是無法統計這場戰爭讓許多知識精英警醒

德國人斯賓格勒在大戰結束那一年出版西方的沒落僅從書名就能感到戰爭的陰影斯賓格勒認為

西方的沒落是一個無法阻止的趨勢是歷史危機的一個必不可免的外在表現資本主義存在不易克服的矛盾在馬克思列寧那裡都有深入分析他們的批判憂思促進了社會進步歐戰慘狀讓西方知識精英再度驚醒發表了大量批判性言論反省幾百年發展中的問題轉而傾向於東方文明據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大約自從杜威來到北京
常說東西文化應當調和他對於北京大學勉勵的話也是如此後來羅素從歐洲來本來他自己對於西方文化很有反感所以難免說中國文化如何的好因此常有東西文化的口頭說法在社會上流行”西方已然沒落東方一枝獨秀

西方知識精英帶給中國新的希望中國知識精英也開始相信自己的文明可能並不是批評者所說的那樣不堪由此引發出兩個問題一是逆轉了近代以來學西方的方向一是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

歐戰使中國人對過往幾十年學西方產生了莫名懷疑進而反思這種反思引出一個新思路即賀麟先生後來所規範的儒家思想的新開展”儒家精神在經歷了幾十年低谷後終於因歐戰而面臨一次機會

走俄國人的路成為中國人的一項選擇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改變人類歷史走向的大事變

中國受到的影響是一連串的因日本出兵引發青島問題二十一條問題巴黎和會五四運動新儒學發生但最重要的還是俄國一系列變化尤其是十月革命

俄國最早介入一戰但俄國內部矛盾極端尖銳當俄軍隊在前方廝殺時二月革命爆發很快組建以貴族和前貴族為主體的臨時政府然臨時政府軟弱無力人們日常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怨聲載道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起義推翻臨時政府列寧領導的新政府發佈和平法令譴責帝國主義戰爭罪行建議一切交戰國立即停戰談判簽訂和約不割地不賠款蘇維埃還宣佈廢除土地私有制無償沒收地主皇室教會的土地實行土地平均分配這就是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改變了俄國也改變了世界更深刻影響了中國1918年春嚴復對他的學生說俄之社會主義能否自成風氣正未可知而吾國居此流之中受東西迫拶當成何局雖有聖者莫能睹其終也”嚴復不清楚中國未來走向但他預感到俄國變局一定會影響中國

走俄國人的路成為十月革命後中國人的一項選擇1918年勞動雜誌所刊文章中寫到現在我們中國的比鄰俄國已經光明正大的做起貧富一班齊的社會革命來了社會革命四個字人人以為可怕其實不過是世界的自然趨勢現在社會不善的原因以後處處皆要發現的毫不稀奇

均貧富

等貴賤在中國有久遠的歷史傳統不患貧而患不均這是中國幾千年社會基本法則到了近代當中國回應西方走上工業化道路極大豐富了社會財富之後中國的社會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特別是近代以來批量出現的富人鉅富他們本是社會希望是工業文明引領者然而就像西方資本主義早期一樣中國資本主義在十九世紀晚期初生原始資本的積累極端殘酷
社會貧富差距達到歷史上無法容忍的程度因而對社會主義極為敏感最容易接受據梁漱溟回憶民國元年十九歲的梁漱溟看見幸德秋水所著社會主義精髓自己仔細思考確悟產業私有制度的罪惡私產是引誘或逼迫人墮落的根源這個意思我認的非常真切一切自己的行動感情完全受這個思想的支配覺得坐人力車也是一件很不忍的事情記得有一次在街上看見兩個巡警
用白繩牽著一個小偷走我看了非常的憤怒以為這全是私產製度的罪惡與他何干愈想愈氣直欲奪而釋之這個時候我覺得是做人最真實的時候”因此中國人對十月革命的歡呼社會主義在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並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地方

一戰留給人類巨大遺產也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

一百年過去了人類還在消化這些遺產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競爭依然沒有讓歷史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