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前些日子,眾泰SR9著實的火了一把。當然,隨著這輛車,一起火了一個“部門”,它就是“皮尺部”。雖然我們並不鼓勵這種“皮尺”的行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款車真的非常暢銷,而且不少自主品牌都是從逆向研發開始的。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二哥對逆向研發這事兒,我只給四個字:“嗤之以鼻”。雖然很多車企都是從逆向研發開始的,但是逆向研發這件事對於車企來說,就像是“拿來主義”一樣能積攢的東西太少了,從長遠的發展來說,這對咱們的汽車工業來說並不算一件好事。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產品策劃

一輛車新車的研發並不是一件小事,動輒三四年的時間,幾億甚至十幾億資金投入。如果研發出來的產品,消費者們不喜歡,或者和競品相比有著明顯的缺陷,這麼多的時間和資金投入豈不是虧大了?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所以前期的產品定位、消費者需求分析、競品分析就變得格外重要。舉個沒做好產品策劃的例子:鈴木凱澤西,2.4L自然吸氣、四驅、ESP,在2011年簡直就是配置殺手。但是這車對於喜愛大空間的國人來說,僅憑空間這一點就直接給他判了死刑。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如果要是做足了市場調研,對產品有了一個明確的需求。當時來一個“凱澤西L”,也就不一定有如此的局面了。那麼前期的定義了要做一臺什麼樣的產品,收集齊了市場的需求,咱們就該進入下一個步驟了。

產品設計

產品策劃帶來的需求點、市場信息、消費者喜好決定了我們要做一臺什麼樣的車,但這畢竟還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東西。畢竟這些信息點要落在一輛車上,最後這車要擺在我們的面前。所以這些信息就轉達到了汽車的設計部門,此時此刻,汽車的外觀、內飾雛形也就誕生了。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咱們平常看見的設計草圖,就是產品設計環節的第一步。當然,有了草圖之後的步驟還非常多,不過基本上都是讓草圖更加貼近實車。咱們可以把草圖理解為汽車的設計師,對前面汽車策劃和市場調研結果的理解。完善過後的草圖最後會變成三維模型,並且具現化為油泥模型。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到這一步,我們基本就能見到車輛的樣子了。油泥模型的製作週期並不短,有經驗的模型製作師也要兩三個月才能製作出來,但現在有了電腦自動化製作,時間能夠縮短不少。但電腦暫時還不能替代的,是經驗豐富的油泥製作師給設計師提出的建議。

機械開發

車光有外殼肯定是不行的,油泥模型開發完成後,基本這車的外觀是定了型了。除去車身外形之外,大到發動機變速箱,小到車上的一個旋鈕按鍵,無一不需要去設計。動力系統、懸架、舒適性配置開始設計、安裝、匹配。當然,現在的車採用平臺化開發,尤其是模塊化平臺,大量的結構相互通用了,這事兒可就省大發了。想詳細瞭解平臺的,可以留言轉發,到時候我再寫一篇咱們聊聊。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樣車測試

前面那一些列的設計都完成之後,就該進行樣車的測試了。這測試,包含很多種,甚至會拉去極地、高原,為了看看高溫、極寒、缺氧狀態下車輛是怎麼樣的。不管怎麼測試,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驗證車輛的可靠性。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其實這個階段下的車,咱們在路上是能見到的,尤其是你要是住在汽車的廠商旁邊,那你更是能對這些車見怪不怪了。沒錯,咱們說的就是偽裝車。偽裝車分為幾種,最常見的是上面圖上那種貼滿偽裝圖案的輕度偽裝車。另外,還有車身上覆蓋各種偽裝板的重度偽裝車和通過外部構件偽裝成別的車的外觀的“套殼車”。

造車還能開掛?

上學的時候咱們知道,考試的時候不少同學“打小抄”。甚至在有一些考試中,有時候還會有“替考”的人出現。其實,這汽車研發也有“替考”的,只不過這“替考”是光明正大的。甚至意大利的都靈,還專門成了“替考產業園”。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咱們歲熟悉的什麼賓尼法利納(也有叫賓尼法瑞納的)、博通、喬治亞羅,都集中在在那個都靈這個“替考產業園”裡。咱們的自主品牌裡,不少都用這幾家來“替考”,別的不說,就說東南的DX7就是出自賓尼法利納之手。畢竟人家這些專門的設計公司,有成套的預案和解決方案,速度上要快不少。

如果不靠“皮尺部” 車該怎麼造?

說句有點誇張的話,如果用這些“替考公司”進行快速研發,再用現成的機械結構部分套上車,“12個月造車”真的也許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