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長子繼承製的優越性

老福王之子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到底哪一個夠資格當皇帝?確實難煞南明諸臣,馬士英當然支持朱由崧,因為朱由崧是近支皇族,雖臭名昭著,但他可當開國元勳,有定策之功。而東林黨人則意願擁戴“有賢名”的朱常淓,他們有他們的如意算盤,主要方面是抵制馬士英,估計馬士英支持朱常淓的話,他們就會支持朱由崧,反正就是唱反調。

嫡長子繼承製的優越性

於是關鍵就看南京重臣史可法的決心了,史可法支持哪一邊,哪一邊就能獲勝。偏偏史可法猶豫了,支持朱由崧吧,此人不賢。立朱常淓吧,這人和崇禎皇帝的血緣關係太遠,又不妥。

其實,立誰都沒用。不管是誰,真正在管理南明帝國的是官僚集團,所謂立長立賢,無非是官僚集團確立自身道德高度的一種把戲。因為倘若不發生這樣的爭執,官僚集團的文化優勢就無以表現。雖然在這樣的鬥爭把戲裡面,軍隊實力是決定性因素,但是誰都要獲得道德和輿論的優勢。

話說回來,立長和立賢都有明顯的好壞兩面。

嫡長子繼承製的優越性

立長,標準清晰,無爭辯餘地,杜絕諸皇子爭位,儘可能減小皇室發生混亂。但是長子未必賢德,萬一出來個昏君暴君,對國家不利。

立賢,對國家有利,可是賢德的標準難定,給了諸多皇子藉口覬覦帝位。

那麼到底是立長還是立賢呢?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因為專制制度將權力疊加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的好壞直接影響國家的運轉,立長立賢都不得要領。

倘若是官僚機構治國,皇帝權力受到到限制,則一律立長,這樣皇室延續極為穩定。西方諸國的王位繼承一律是按照長子繼承決定的,因為他們的皇帝權力不大,或者說沒有中國皇帝那麼大。帝王之位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也不需要帝王治國,當然立長是最合適的。

中國而言,看上去立賢比較重要,古代帝王制度,帝王本身權力高度統一,其個人能力決定了整個政治運行的狀態,官僚機構雖然強大,但是也不能真正對皇權起到平衡的作用。

但是立賢的賢,是否有標準呢?

嫡長子繼承製的優越性

當年道光帝選繼承人,咸豐帝奕濘和恭親王奕忻是道光帝唯一的兩個人選,左右難以取捨,後來奕濘的重臣祁寯藻的神機妙算,讓奕濘在圍場打獵的時候故意一無所獲,道光責問,其回答春季萬物發萌,不忍傷害小獸。道光帝大喜,認為有仁者之心,遂立為皇太子。

總所周知,咸豐帝基本庸碌無為,而恭親王奕忻則為洋務派領袖。

所以,賢德的標準搞錯了之後,立長立賢在中國其實沒有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