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屌絲邏輯綁架,炫富者才是你的人生目標

成都一醫生曬“萬元羽絨服”被指炫富引發爭議,醫生回應時稱:醫生有錢不可恥。――我很欣賞這個醫生的坦蕩、自信和不被屌絲邏輯綁架的勇敢,在一個屌絲邏輯主導的、以“哭窮”為正義、貶低財富的氛圍中,敢於曬自己的財富需要莫大的勇氣。他肯定知道,這種行為將會使他面對深深的敵意、仇恨的矛頭和各種毀人的閒言碎語。

深諳世故的都知道,在我們的社會語境中,無論如何,哭窮總不會錯的,炫富則是罪惡的,富好像帶著一種原罪基因,窮則有天然的正義感。這就形成了一種悖論,一方面人人都在拼命賺錢,積累財富,羨慕著富人的生活,一方面則視財富為敵,諱言自己的財富,在道義上貶低財富。拼命賺錢然後拼命哭窮的人,被視為一種情商高的體現,乖巧地哭窮和機巧地示弱,被當作一種生活智慧。說自己的不快樂,讓別人快樂快樂。噁心自己,成全別人。埋汰和偽裝自己,低調做人,避免讓別人羨慕忌妒恨,是長者給我們的人生教誨。

於是,哭窮成為一種長了牙齒的、帶著道德優越感的政治正確,而“富”只能做不能說,炫更成為一種禁忌。那位成都醫生便故意觸碰了這種禁忌。

那個“炫富”的醫生稱,高調錶現起因是與網友“賭氣”,後來則是藉此給年輕醫生“打氣”。對於自己的“炫富”行為,他援引一名好友的話稱,“靠本事吃飯,反而可以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從事醫療行業。”

媒體行業並不像很多人自黑的那樣不堪,收入並沒有“民工化”,可你在這個圈子裡,看到的基本都是哭窮,沒有哪個敢炫富。醫生、教師、警察、其他公務員職業,都瀰漫在“哭窮”聲中,好像沒有哪個有職業前途。自貶自黑,雖是玩笑,但很多時候傳遞了一種負能量,讓人覺得充滿晦暗,這種負能量甚至變成一種自我強化的怨氣,匯入屌絲邏輯和民粹思維中變成助推社會怨氣的一部分。

沒有哪個覺得自己活得容易過得舒服,在自我貶低中自我“下流化”,“哭窮”形成了一種製造怨憤的情緒動員機制,把人拉到對財富的敵視中。

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窮,而是以窮為美,以哭窮為正義,以擁有財富為焦慮和恐懼,這當然是一種不健康的思維。窮雖然跟道德無關,但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一個健康的社會和人格,應該對貧窮有憐憫和關懷之心,並以擁有財富為光榮,以創造財富、享受財富並樂於散財助困為光榮。

財富和富人對這個社會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克倫威爾說:人不可能攀登得比他並不知道要去的地方高。富人的意義正在於,他們的財富和生活方式確定了某種“高”的可能性,讓大眾知道要攀登到多高的地方。

一種新商品成為一種公眾需要並構成一種生活必需品之前,通常只是少數富人的玩品。冰箱、彩電、電腦、摩托車,這些東西曾經被社會視為是富人們的奢侈品,而現在,僅僅成為大眾家庭人們生活中平常普通的消費品。新東西之所以常常會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完全是因為它們一度曾是少數人的奢侈品。奢侈品成為普通消費品,這標記了社會的進步和大眾生活品味的提升,也標記了富人在這個進化過程中的貢獻:他們的財富和品味引領著這個社會的進步,開發著開放社會中大眾生存和發展的慾望結構,他們的財富和生活方式張揚著人類慾望和發展衝動,成為未擁有者不倦的追求和奮鬥的支點。

讓人們看到一種更美好、富足的、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有什麼不可以呢?我們為之努力的大多數東西,實際上是我們因他人已經擁有它們而欲求的東西,而“已經擁有”的主體正是那些富人們。正如哈耶克所說:在進步的每一階段,富有者正是通過貧困者尚無力企及的新生活方式而為一個社會做出不可或缺的貢獻的。

財富並沒有原罪,而應該是一個社會最大的正能量。自己靠勞動、靠本事賺來的錢,理直氣壯並陽光地去消費,應該受到尊重而不是詆譭。只要不是像土豪那樣紙醉金迷以浪費式消費挑逗大眾仇恨,正常的消費沒什麼不可以。先給自己訂一個小目標,遠離屌絲邏輯,把健康的炫富者當成你的人生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