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關注 藏 地 旅 遊 聽你講故事!

如果你去過西藏或者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的藏區,就會發現,總有許多藏族百姓圍繞著山、湖、寺廟、佛塔、石堆等,按照固定路線行走,他們這是在幹什麼呢?

這就是“轉經”,藏傳佛教中的一種宗教活動,即信眾們沿著特定路線行走、祈禱、磕長頭。人們相信轉經就相當於唸經,是消災避難、修積功德的最好方式。這種獨特的宗教習俗也吸引了許多前往藏地的遊客,與喝酥油茶、跳鍋莊、看星星等一起進入遊客“進藏必做”的清單。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轉經,是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向神明祈求保佑的一種活動,他們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繞著拉薩城轉。

他們認為岡仁波齊,是西藏所有神山之王,而且是印度、尼泊爾乃至全世界佛教徒心目中最著名的神山,所以繞著岡仁波齊轉。

他們的信仰甚至在手中,人人手中左手執念珠,右手持轉經輪,人在轉,手中的經輪也在轉,輪裡裝有經書,邊走,邊搖,輪子轉一圈,如同替本人唸了一遍經文。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在西藏,有許多出名的轉經線路,其中最有名的是圍繞大昭寺的四條轉經路線——“廊廓”、“八廓”、“林廓”和“孜廓”,分別環繞大昭寺大殿、整個大昭寺和拉薩老城。遊客必去的八廓街就是四條路線中的“中環”。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廊廓

第一條在大昭寺內,圍繞主殿的轉經道藏語稱為“廊廓”。

在這條轉經道上,緊靠殿牆,有一圈數以千計的轉經筒,撥動轉經筒,銅發出一片嘩啦啦聲音,響應著虔誠的朝佛者,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八廓

第二條就是圍繞整個大昭寺的街道,稱為“八廓”。7世紀初,大昭寺初建成,圍繞寺廟先有了朝佛者的帳篷,後來多了一些商人,蓋起房子,再後來,形成了店鋪和小攤密集的八廓街。

圍著八廓街走一圈,既朝了佛又可以買到許多民族特色的東西,走過這條宗教與世俗、神話與現實交織的兩公里長的八廓街,就等於走過整個西藏。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林廓

第三條轉經道叫“林廓”,這條最長的轉經道早先轉繞整座拉薩城,由大昭寺、小昭寺、經過老城區,最後繞布達拉宮轉一圈。但現今拉薩已經發展到近50平方公里,擴展的街區早已湮沒了早先的轉經道。

知道這條轉經道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清晨到傍晚,仍然有不少虔誠的年長的信徒在這條轉經路上向上蒼叩拜,將他們的願望稟告神佛,祈求順願。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孜廓

第四條轉經道叫“孜廓”,它是圍繞布達拉宮所形成的一條環形道。從藏語的字面上來看,意思就是“布達拉宮下面的轉經道”。與其把它當作一條徒步路線來說,還不如把它當作一條城市中心的散步路線來定位更加準確。

“孜廓”說他是馬路,真的很點言過其實,說他是小巷吧,他又比小巷來得大氣和舒展。它是沿布達拉宮而修建的一條環形路”路在拉薩算是很美麗的一條路了,這裡的精華所有就是把龍王潭公園和布達拉宮緊緊地連接在一起了。

除了拉薩的這四條轉經路,西藏的神山聖湖也是朝拜的對象。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岡仁波齊

神山岡仁波齊被印度教、古耆那教、苯教和藏傳佛教信眾認為是世界的中心。據說由於佛祖釋迦牟尼屬馬,馬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在馬年轉山轉一圈相當於平時轉13圈。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羊湖

與“馬年轉山”相對應的是“羊年轉湖”。相傳納木錯屬羊,因此每逢羊年,納木錯都會迎來轉湖高潮。青海湖等其他高原湖泊也會迎來大批信眾轉湖。

走在轉經路上,你才真正懂得西藏

當惹雍錯

猴年是12年一輪的苯教轉山轉湖年,當惹雍錯地處羌塘腹地,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苯教徒崇拜的最大聖湖,與瑪旁雍錯、羊卓雍錯並稱為西藏三隻眼,與南岸的達爾果山一起被雍仲苯教徒奉為神的聖地。

藏傳佛教中無論是轉山、轉水還是轉佛塔都需要順時針行走,轉動轉經輪、轉經筒也必須是順時針方向,千萬不可弄反。

除了信眾,轉經道上有時還能看到一些脖子上繫著紅布條的羊。這就是放生羊,是信眾從屠刀下解救出來的。人們認為放生羊可以消災避禍、逢凶化吉,可以積累功德,換來幸福。這些羊雖然自由了,但並不亂跑,而是跟著轉經的人流不停地走,也會得到眾多轉經人的照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