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的盛衰沉浮,終究還是英雄末路,或被迫賣身於國企

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星火資本,多多關注財經君,財經君會不定時的發佈各種財經新聞,供大家閱讀。

16年的盛衰沉浮,終究還是英雄末路,或被迫賣身於國企

金立這個名字,想必許多人都耳熟能詳,是著名的民族品牌,曾經輝煌一時,更是在去年雙十一的時候,成為一匹當之無愧的黑馬,銷售額比起去年同期大增了五倍有餘。

特別是在去年全面屏手機剛開始盛行之時,金立佔盡先機,利用其強大的供應鏈的能力,把旗下所有系列的手機都換成了全面屏,比華為和蘋果都還要迅速,更是強佔了市場的先機。

一換就是換了四千萬臺手機,這種能力相當的恐怖,就算是華為。蘋果都歎為觀止,足以顯示其強大的供應鏈的能力。

而且金立已經搞定第二代全面屏,這必然會在未來技術的革新之中,為金立創造了難得的先機,在2016年的時候,金立手機的出貨量也達到了四千五百萬臺,創了歷史的新高。

16年的盛衰沉浮,終究還是英雄末路,或被迫賣身於國企

雖然和華為還沒辦法相提並論,但是可以看到的是,金立手機的出貨量增速極快,只是這種情況在2017年,也就是去年的時候,出現了反轉,金立手機的出貨量明顯出現大幅度的下滑。

而且金立手機也隱現其弊端,2017年金立手機的營銷費用竟然高達60多億,高額的營銷費用,讓金立手機陷入了資金鍊短缺的困局之中。

作為金立手機的供應商歐菲科技,一直是金立的合作伙伴,而金立卻拖欠歐菲科技六億的貨款,導致兩者關係破裂,而歐菲科技也一度停止繼續向金立供貨。

而且金立手機已經逾期至少兩個月以上,而且還不只一家供應商,多家供應商都向金立開始討要貨款,這一度讓金立因為資金的關係陷入泥沼之中不可自拔。

16年的盛衰沉浮,終究還是英雄末路,或被迫賣身於國企

金立的大股東劉立榮的股份也因此被法院凍結了,特別是有一家公司極為倒黴,還是一家上市公司,名為維科精華。

這家維科精華的第一大客戶,就是金立,且因為金立拖欠貨款的原因,導致這家公司的資金鍊出現了破裂, 無法按時還銀行貸款,出現了被退市的風險,公司的管理層一怒之下,也把金立告上了法庭,金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樂視,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而整跨?還尚未可知。

至少如今的金立,情況和樂視極為相識,當初賈躍亭的股份也被凍結,旗下的資產也被凍結。

2017年如此高額的營銷費用,將近60多億,財經君一度以為,營銷費用越多,營業收入應該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但是金立手機卻有一些反其道而行之。

在2017年大投廣告,以及找馮小剛,余文樂等等作為代言人的情況下,反而,金立手機在2017年的出貨量,僅僅只是2600多萬臺而已,和2016年的4500萬臺,相去甚遠啊,這讓財經君納悶了,很疑惑金立手機的廣告費用是投到什麼地方去了?

16年的盛衰沉浮,終究還是英雄末路,或被迫賣身於國企

為什麼2017年的出貨量,比2016年還要少了將近兩千萬臺?而且,金立手機的利潤率並不高,無法和華為,蘋果的利潤率相提並論,華為,蘋果等產品每一臺的淨利可以高達人民幣百元以上。

而金立手機的淨利遠遠低於這個數字,所以金立手機特別依靠出貨量來拉動利潤的增長,一旦出貨量出現了問題,必然會讓金立的資金出貨弊端。

而如今的金立,如今的劉立榮都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階段,揹負著200多億的負債,讓劉立榮根本就沒法選擇第二條路走,唯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引起大資金,盤活金立的資金鍊。

16年的盛衰沉浮,終究還是英雄末路,或被迫賣身於國企

但是一旦劉立榮引起大資金,必然會稀釋他的股權,而且從這一次金立的負債規模來看,引進的資金數額一定不是小數目,而大數目的資金會稀釋劉立榮的股份,從而讓劉立榮失去對金立的控股權。

這也是一直讓劉立榮踟躕不前,但是權衡利弊之下,劉立榮還是選擇引起大資金,放棄控股權,從而拯救水深火熱之中的金立。

而且,這一次,投資金立的公司,聽說是一家大型的國企,不過,至今市場上都還沒有傳出來到底是那一家國企,可以預見的,這一家國企的實力毋庸置疑,畢竟單單是註冊資金都高達800多億的公司,豈能是小公司?實力必然是極為雄厚的。

財經君也不希望看到民族品牌的落幕,如果金立能解決資金的問題,未來還是有望實現華麗的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