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拖地抹灰”到履責擔當

早晨走進洗手間,看到單位領導自己拿著盆子和拖把,正在清潔衛生,一個“履責擔當”的概念油然而生。自己的辦公室,自己打掃,這是一個最平常的現象,黨員幹部只有樹立小事上的“守土有責”意識,才能做到工作上履職盡責。

記得上初中時,有篇課文引用了劉蓉《習慣說》中的一句話:“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講的就是“拖地抹灰”與人們幹事創業的關係,只有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履責擔當,做好生活中的每件小事,當好每一塊“磚”,我們事業的“大廈”才能根基牢靠。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本義是指一個人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怎麼能夠治理天下呢?生活中人們常常引申為做大事,應當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與現在流行的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有相通之處。當然了,我們黨員幹部讀懂理解這句話,要緊扣劉蓉寫這句話的主題《習慣說》去思考,幹事創業養成好“習慣”,身為“一室之主”,就要身體力行,把屋內打掃乾淨,保持整潔,風清氣爽,不能空有思想包袱,有想法不行動,自己的事情讓他人做,本人卻成為一個“閒人”,一個“廢人”。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作為任何一個崗位的黨員幹部,就要從群眾身上學習,從身邊的小事中做起,只有做好了“小事”,從群眾中學到“經驗”,才能做到履責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貫徹執行八項規定,以行動作號令 以身教作榜樣,率先垂範、以上率下,為全國各級黨員幹部樹立起光輝典範。在八項規定執行後的5年,人們在生活在發現:單位鋪張浪費少了,幹部工作勤快了,辦事更方便了,群眾信心更足了。《之江新語》中寫道:風成於上,俗形於下。其實這個“風”和“俗”都是習慣的意思,就是要求我們黨員幹部工作要實,每個人都要履責擔當,用黨員的模範帶頭,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

實則不空,空則不實。領導幹部只有嚴格對照“三嚴三實”,才能推進工作;普通黨員幹部只有以三嚴三實為行為準則,方能做好日常業務。這既是對領導幹部根本要求,更是對普通幹部的內在規範。只有“嚴以律己”,工作生活小事不留空白,不斷檔,時刻守住“黨性”原則,守好“人民”這個核心,守緊“初心”這個方向,才能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發展,使決策部署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才能經得起人民與歷史的檢驗。

只有做到小事上的“拖地抹灰”,才能做到工作中的履職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