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1200个汉字就能申请上清华,这等“好事”为何引起质疑?

2018年清华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要求继续降低,相比2017年懂2500个汉字,今年则只需要1200个,就可以上清华了。

2017年,清华大学颁布《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中规定,国际学生只要达到国家语委的HSK汉语水平测试五级,就可以申请就读清华大学。

懂1200个汉字就能申请上清华,这等“好事”为何引起质疑?

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已成为留学中国的通行证、申请来华留学奖学金的必备条件和学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家汉办关于HSK的规定:HSK五级要求汉语的词汇量为2500个,即可以阅读汉语报刊杂志,欣赏汉语影视节目,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

2018年,清华仍然延续这种招生方式,招收国际学生,但只需要HSK四级,比2017年降低了一级,只要认识1200个汉字,入学要求更明显放宽了。

另外,如果母语是汉语,不用提供HSK成绩,只要提交高中成绩单即可申请,这对于华人学生来说,可以说占尽了优势。

原来是中国公民、后来加入外国国籍的学生,只要满足加入外国国籍4年以上,并在海外居住超过2年,也可申请清华大学。

很多网友认为这一做法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过去几年,有很多中国籍父母选择在美国等地生小孩,这些持有外国护照的孩子,却在中国成长、生活,和同龄人一起进公立或私立中小学,接受中国基础教育,结果只需要懂1200个汉字,就可以轻松上清华了。

懂1200个汉字就能申请上清华,这等“好事”为何引起质疑?

懂1200个汉字就能申请上清华,这等“好事”为何引起质疑?

这样也会导致中国富裕家庭,通过“移民”方法,曲线上清华大学,结果就是国内十年寒窗,不如国外一纸国籍。

去年关于清华大学国际招生引发的争议,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回应称:这么做,是为了与国际大学的入学申请接轨。

申请制是国外大学的统一做法,欧洲的很多大学也是同样的政策,只要通过相关学校的语言考试和相应课程考试,就可以申请进入该所大学学习。

不过从2017年,清华已经取消了4-5个科目的笔试考试,以及面试,现在只需要提供高中成绩单,认识1200个汉字,就可以申请清华了。

懂1200个汉字就能申请上清华,这等“好事”为何引起质疑?

相比国际学生轻松上清华,从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学生上清华、北大,就越来越难了。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的统计,2000年以后,北大农村户籍新生的比例大约只在10-15%之间。

清华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五位学者,研究了中国的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考上大学的几率,他们发现在2003年,城市青年上普通大学的几率,是农村青年的8倍;上北大和清华的几率,是农村青年的43倍。

而现在比起国际学生,城市学生上清华也越来越难了,这背后的竞争不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家庭财富的竞争了。

不过教育学家熊丙奇表示,清华留学生门槛低,根源在于清华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太低,对国际生的吸引力不强,一定的留学生比例,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

从哈佛剑桥牛津等国外一流大学来看,他们的留学生比例都已超过20%,有很多大学达到30%,而清华大学的比例只有5.8%左右。

懂1200个汉字就能申请上清华,这等“好事”为何引起质疑?

清华大学外国留学生

清华大学在考虑建设国际一流大学时,也要考虑到教育的公平,对以移民上清华的做法,必须零容忍,更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否则优质的教育资源,必然向少数有钱人流失,加剧了教育的两极分化。

解决问题的根本于,清华大学要提高自身办学实力,使得国外的学生愿意来申请中国的大学,才能提高留学生入学的门槛标准,而不是一味降低标准,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