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地震改變的人和命運

那些被地震改变的人和命运

那些被地震改变的人和命运

2018年的春天來得特別猛,春意盎然到每個節氣都踩在鼓點上,春分下雨,驚蟄打雷,花兒朵兒鋪天蓋地。這樣的舒適美好每年都會重複一次,而每次都讓人覺得是從未經歷過的驚喜。2008年的那個春天也如此,悠長、絮叨、柔軟,直到5月12日下午2點28分的那一刻。

一刻,14歲的羅志美在成都市都江堰的向峨鄉中心校上課,天搖地動間,校舍垮塌,除了她和其他67個孩子有幸逃出生天外,這個學校掩埋了327人,其中,有羅志美的哥哥。

一刻,45歲的房憲正在給上級領導彙報工作,覺察出不妙後,辦公樓裡的所有人都迅速跑到了樓下空地。眼見著這棟60年代修起來的老樓房吱嘎搖擺,他心說:“這樓要垮。”

一刻,34歲的鄭建國在位於成都市中心的一棟辦公樓內不知所措,7樓的他和許多人一樣,首先選擇了樓角避險,但隨著震動加劇,所有人又都沒命般地逃到了地面,紅星路上擠滿驚恐萬狀的人流。

一刻,48歲的盛小明在野營活動房內,聽到地表轟隆隆作響,以為有載重車輛從井隊旁的鄉間道路通過,為安全起見,他出了活動房,眼見得地表如波浪翻滾。

震!地震!地震!

歷了5.12汶川大地震的人無一例外都記得那一刻的所有細節,隔著十年,所有人都能以記憶為橋,從這個春天回到那個春天。

1

往廣元市青川縣關莊鎮的路與龍門山斷裂帶的走向一致,這一路上,什邡、綿竹、北川、綿陽、江油,每一處都是重災區。就像劈竹子一樣,震中映秀聚集的地下應力沿著龍門山斷裂帶將地表撐破,最終在關莊鎮的東河口大爆發,在將三山並做兩山後才悻悻作罷。此次地震形成的地震波以這條線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

年前,這是一條什麼路啊,它承載生的希望,也隱含赴死的承諾。

2008年5月14日晚,鄭建國就走在這條路上。

天早上,他主動請纓加入中石油赴青川抗震救災搶險隊,在通訊不通的情況下,他沒有徵得家人的同意,是本能、勇氣和血性讓他做出這樣的選擇。這支搶險隊攜帶挖掘機、裝載機等重型機械設備連夜趕往青川,5月15日進駐關莊鎮。搶險隊的營地就駐紮在鎮口的河灘上,他們與武警水電部隊、雲南鐵血師裝甲團、山東猛虎師等陸續抵達青川搶險的隊伍並肩作戰,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裡,拆危房、打通生命通道、修建臨時機場、運送解困堰塞湖的炸藥……親歷了當地群眾從絕望到平靜、再到重建家園的過程,也深刻體會著在大愛匯聚的抗震救災洪流中,什麼是眾志成城、什麼是家國情懷。

2018年3月29日,鄭建國再次走在這條路上。

44歲的他比十年前更健談,這十年,他的足跡能很好的勾勒蜀渝公司的發展軌跡。抗震救災結束後,2012年,他被提拔為蜀渝新疆分公司的副經理,在吐孜區塊、塔中400萬噸項目上衝鋒陷陣;2014年回到川內,當時,受低油價衝擊,2014年到2016年的鑽前工程工作量嚴重不足,從來沒虧損過的蜀渝川南分公司出現虧損,鄭建國與班子成員一道,帶著員工四處闖市場,去過玉門、蘭州、呼和浩特、南寧、牡丹江等地,靠著承攬各種沒有利潤的分包工程勉強度日。到了2017年,長寧-威遠頁岩氣開始興起,蜀渝川南分公司成為靠前支撐長寧區塊鑽前工程的主要力量,鄭建國忙得腳不沾地,日子被棘手的地企協調、馬虎不得的工程質量及安全生產塞得滿滿當當。今年,蜀渝要完成80多口井的鑽前工程,工作量相當飽和。

3月的春風盪漾漾,吹來教學樓裡的朗朗讀書聲、操場上的追逐嬉笑聲。同樣是下午2點28分,安逸的春光、漂亮的校舍、奔跑的孩子似乎都在證明,這裡什麼都沒有發生過。沒有東河口的山崩地裂,沒有紅光鄉的道路中斷,沒有堰塞湖懸頂,沒有一瞬間780餘人被集體掩埋的事實。就連東河口的地震遺址也變得路跡難辨,在旺盛的春意和美好舒緩的生活面前,5.12大地震帶來的傷痛和打擊只有在鎮門口的地震紀念館裡尋覓。

校裡親歷過地震的人並不多,校長是外來的,好些年輕老師參加工作沒幾年,只有一位李姓體育老師還記得當時發生了什麼,他說,地震帶給關莊鎮最大的變化,不是一夜之間前進了50年的校舍、教學軟硬件條件,而是風氣、是人心。

年年初,一段尋人視頻在網上傳播,尋找的是5.12地震中解救自己的解放軍叔叔。錄這段視頻的人叫強天林,是當年就讀關莊中學的一名初二學生,地震發生後,他逃離垮塌的校舍,一心想回紅光鄉找父母,但在東河口被一名解放軍攔下,對方不僅用身體為他阻擋落石,還成功解救出他的父母。從此,強天林發奮圖強,立志要走出大山,成為像解放軍叔叔那樣的人,就這樣,他從成績倒數的差生逆襲考進重點高中,並於2012年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如願以償披上戎裝,現在已是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

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災,不知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多少人、照亮了多少人,施救者、被救者都在遠隔十年後依然心懷赤誠與感恩,強天林如此,鄭建國亦如此。

2

志美是能給自己拿主意的人。2016年,從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她沒有選擇進校園就業,而是來到成都市天府新區,跨界進入金融圈。當白領,儘自己的全力自由飛翔,這是年輕的羅志美的夢想。你會在金融城、天府三街一帶與她擦肩而過,和所有年輕時尚的姑娘一樣,她懷抱著“讓過去過去,讓未來快來”的樂觀與灑脫。

震之後,羅志美進入板房學校繼續學業,父母親則每天守著哥哥的遺像神傷不已。為擺脫悲傷和思念的折磨,2009年底,羅家新添了一個新生命。這個把羅志美叫做“羅美”的男孩今年9歲,他的到來給這個家庭重新注入生機。挺過中考後,又再戰高考,地震後的大多數時間裡,羅志美都在為學業而忙碌。震後,向峨鄉為村民們修建了住宅小區,羅家從山上遷到了山下,住校的羅志美每次回家,都會下意識把自己隱藏起來,因為小區裡的街坊鄰居大多都曾有過一個像她這麼大的孩子,她怕自己的出現會勾起別人痛苦的回憶。她選擇天色快暗的時候回家,在家的時候選擇儘量不出門,離家在外時,一想到有弟弟在父母身邊,就感到放心和安慰。

是把苦和累放在心裡,永遠對父母說一切都好的人。她不會告訴他們自己和人合租的房子有多小,工作壓力有多大,累到胃出血也咬著牙不肯吭一聲。她說自己給自己打氣的方式是:“都是死過一次的人了,還怕什麼。”

在已是重慶運輸總公司總經理助理的房憲也這樣鼓勵過自己。十年前,他還是重慶運總成都分公司的經理,地震發生2小時後,天回鎮政府前來求救,房憲當即組織人員設備趕往天回鎮大西南停車場旅館。這個旅館是違章建築,因生意火爆,老闆私自將二層小樓增建成七層,地震一來,5釐米厚的預製板像紙片一樣層層坍塌,七層樓瞬間縮成一層半,住店的旅客及老闆統統被埋在廢墟下。

憲、潘永忠、李雲川都參與了這場生死大營救,當晚救出15人,第二天又救出14人,但最終活下來的只有8人。深入廢墟內部救人的李雲川和潘永忠至今記得廢墟內沒有血,再多的血都有更多的灰塵來包裹。救援中,他們會對過世的人道一聲:師兄,得罪了,然後包裹起屍體往外送;也會投入兩三個小時解救一個被壓住的人。

是永生難忘、沒有閤眼的26小時,此後十年裡,無論是房憲、潘永忠還是李雲川,一旦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總會想起5.12這一天。活著就很好,還有什麼過不去?

震後,房憲調離成都分公司,去往重慶運總生產運行部任職;潘永忠帶隊進入雪佛蘭CBD項目;李雲川參與四川石化建設。十年中,三個人都成為重慶運輸總公司的中堅力量,分別在三個不同的領域攻堅克難。房憲主抓內部市場,全力保障東西鑽的運輸服務;潘永忠與雪佛蘭打了十年交道,將反承包市場的運輸業務牢牢抓在手中;李雲川則闖了十年外部市場,與社會各界打交道,尋機遇。他們分別從45歲、40歲、39歲,變成55歲、50歲、49歲,白髮爬上了雙鬢,但十年前的那顆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的初心依然熾熱。

歷過生死,見到過深淵,羅志美、房憲、潘永忠、李雲川們知道,只有付出十二萬分的熱情,才有資格擁抱只有一次的生命!

3

年後回到門003-X4井,盛小明還是被村民認出。“盛書記”,這稱呼透著親切和尊重。5.12當天,川慶50506鑽井隊正在進行試油作業,地震發生後,盛小明在確認井下無礙後,第一反應是趕緊通知附近村民疏散躲避。一輛摩托車急吼吼呼嘯而來:“快!快!快!學校垮了,娃娃被埋了。”盛小明一聽,頭皮發麻,立刻召集隊上30多名幹部員工前往文化鎮營救。

003-X4井距離梁平縣文化鎮不遠,30分鐘後,救援隊進入鎮小學。圍牆垮塌、一棟教學樓垮塌,當時有兩個年級四個班的學生在上課,在不知道多少人遇難的情況下,現場驚慌而壓抑。在地震6個小時後,廢墟被清理一遍,學生也一一進行了核對,最終確認5個孩子罹難。

務處主任唐靖當年是六年級班主任,他帶著孩子們逃到操場上時,並不清楚自己讀四年級的兒子是否安全。十年過去了,他的兒子於2016年考入北大,成為文化鎮小學的驕傲。十年前,這所小學名不見經傳,教學水平、師資力量、學生生源都乏善可陳,但作為重慶直轄市範圍內的屈指可數的受災學校,各級政府、社會各界都向它敞開了溫暖的懷抱,輸血源源而來。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旗下的英利國際置業有限公司投資新建了校舍,重慶市重點小學巴蜀小學、仁和小學派學科帶頭人手把手指導教學,更多受過本科以上教育的青年老師被分配到學校。十年間,伴隨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學校生源越來越多,教師隊伍越來越年輕化,更多更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被引進到這裡,文化鎮小學已成為響噹噹的牌子,在梁平縣所有中小學的綜合評價中,排名靠前。

午3點半,學校放學。操場上,校女子足球隊正在訓練,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帶球、突圍、射門,和大城市裡擁擠的校舍不同,這裡設施齊全,師資充裕。孩子們有大把的時間投入體育鍛煉、業餘愛好,遠離奧數與才藝競爭。三月的陽光下,“仁愛、求真、知禮、感恩”的新校訓熠熠閃光,沒認出盛小明的校長、老師們,聽說是十年前那支鑽井隊的頭兒,頓時如見到親人般高興,大家在和煦的春風中,細數十年鉅變。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盛小明、鄭建國、房憲、潘永忠、李雲川在各自的人生裡分別做出同樣的決定,面對國難天災,他們選擇挺身而出、行當所行。抗震救災之後,國家、省市到企業內的各種榮譽都接踵而來,善良、勇敢、助人的美德被社會大力褒獎和倡導。因為地震,他們的人生第一次與國家命運、人民福祉同頻共振;因為地震,他們第一次看到被庸常包裹的善心開花結果;也是第一次,他們感到自己被人性的光芒所照亮,這光亮,也照亮了他們的十年。

十年,人與自然都在想盡辦法遺忘地震帶來的傷痛,這是一種自愈、也是一種堅強。致敬那些被地震改變的人和命運,感恩十年前的生死營救、不離不棄甚至捨生取義,只有真實的義舉、積極的行動才讓我們確信生命可貴、人間有情、社會有愛、國家可依!

5·12地震已經十年了

十年前的5·12

你在幹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那些被地震改变的人和命运

聯繫方式:010-64523400

校對:劉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