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扶風鄉村振興主力軍

喬山腳下的扶風縣天度鎮楊繼嶺村村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自己都不願意耕種的旱塬地,會被外面來的大老闆看中。

如今,雖然高大醒目的紅色大字“國家柿種資源圃”早已經成為這片旱塬上的新風景,幾百畝的柿子園已經建成,每天都能在這裡打工掙錢,但是不少人依然不太相信自己腳下這片貧瘠的土地能長出啥“金蛋蛋”。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扶風鄉村振興主力軍

這個“國家柿種資源圃”屬於寶雞喬山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擁有土地510畝,社員100多戶,領頭人叫趙宏博,2015年來到這裡,不到3年時間,他已經投入上千萬元。

在扶風,像這樣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全縣有751家,加上122個家庭農場、34個農業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扶風遍地開花,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激活鄉村

扶風縣一直是農業大縣,耕地面積50多萬畝。然而,由於傳統農業產出率低等原因,這裡一度出現土地撂荒、農民不願耕種等問題。如何讓土地“生金”?扶風縣大力培育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土地流轉,把土地交給專業組織來打理,從而實現了土地效益的再提高,讓沉寂的鄉村再次顯現出強大的活力。

天度鎮楊繼嶺村位於喬山南麓,由於缺水,這裡的農業生產一直處在一個低水平的狀態,在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裡沒有多大變化。一些村民看不到希望,直接放棄耕種,選擇進城務工。

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又對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鄉村振興。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扶風鄉村振興主力軍

如何讓這裡的群眾也跟上鄉村振興的腳步?當地政府利用這裡有種柿子的習慣,通過招商引資項目,決定在這裡發展甜柿子種植。曾經從事房地產行業的趙宏博在這個時候來到了村上。通過土地流轉,他整合了上百戶群眾的土地,和村民一道,成立合作社。在政府的幫助下,合作社打了一眼480米深的機井,500多畝土地全部實現了滴灌,栽上了柿子樹。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合作社儼然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樣板,成為一個集小麥種植、西瓜、甜柿子、休閒垂釣等為一體的新型農業園區。每天來園區上班的村民就有五六十人,許多村民在他們的培養下,已成為合作社裡的技術骨幹。

去年,他們的第一批甜柿子上市,一個賣到了八九元,還供不應求。合作社裡的群眾嚐到了甜頭,幹活的勁頭更足了!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扶風鄉村振興主力軍

城關街道黃甫村依託陝西佳林綠化有限公司,採取“村委會+公司+農戶”的模式,流轉土地700畝,用於栽植綠化苗木,帶動49戶貧困戶和201戶農戶增收,並吸納80餘名群眾長期就業。

據估算,在全縣,有近一半的村民已經加入了各種新型經濟組織,全縣土地流轉達到4萬畝,帶動全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去年農民人均收入增長近千元。

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帶頭人

鄉村振興離不開“能人”。眼下,職業農民已成為群眾眼裡的能人,成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扶風鄉村振興主力軍

在扶風縣法門鎮黃堆村,李立剛和他的妻子呂紅梅,一個是高級職業農民,一個是初級職業農民。夫妻倆聯合村上的260多戶村民,成立了木林森種植專業合作社。他們利用技術優勢,帶領合作社的社員,大力發展蘋果種植和苗木生產以及洋蔥育種,用了幾年時間,已經成為全國有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他們種植的蘋果,成為我市對外展示農產品的標誌性商品。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扶風鄉村振興主力軍

近日,正是給蘋果疏花的時候,莊稼地裡綠意盎然,花香撲鼻。這個職業農民辦起來的合作社處處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各種農業機械擺在地頭,隨時等候主人的調遣,滴灌技術讓這裡的旱地不再遭受乾旱的困擾,整齊劃一的苗圃以及這裡成片的新建果園,昭示著這裡和過去傳統農戶式耕作的不同。

目前,扶風縣的職業農民達到500多人,活躍在農村各個新型經濟組織中。

聯姻高層次人才讓土裡生金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扶風鄉村振興主力軍

“我們的產品中既有藥用菌也有食用菌,技術含量高,沒有這些教授為我們指導,我們哪裡能搞出這麼大的名堂。”朱軍輝笑著說。

教授們的到來,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原來只長小麥、玉米的西秦大地上,長出了靈芝、蟲草、猴頭菇等名貴菌種。因此,這裡被陝西省科技廳命名為“省級星創天地”,入選“國家級星創天地”,成為農業、農村領域的眾創空間,目前已培訓360人次。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扶風鄉村振興主力軍

杜雙田教授是西農大從事“食品微生物學”“食用菌與藥用真菌學”“微生物學”研究的專家,每個月他都要來這裡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驗,並幫助企業和群眾解決難題。這裡的工作人員以及周圍農民早已和杜教授成了朋友。在杜教授的言傳身教下,50多歲的法門鎮農民陳拉年也成為周圍人眼裡的“土專家”。

天度鎮楊繼嶺村的喬山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之所以能成為“國家柿種資源圃”,同樣得益於西農大教授楊勇的幫助。楊勇把這裡作為實驗基地,經常帶學生來這裡開展學術研究,併為這裡的柿種繁育提供跟蹤服務和技術支持。

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激活了資金、人才、科技、資源等要素,讓扶風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呈現出井噴之勢,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風 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