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一百萬環遊世界,竟然只是為了豁胖?

你花一百萬環遊世界,竟然只是為了豁胖?

這週末要出門去旅行,從機票和酒店定好的那一刻,已經非常興奮,從此每一天都是倒計時。

直到前幾天看到篇討論旅行的文章,名為《去再多國家旅行,也不能讓你變成一個有趣的人》,作者自稱去過52個國家,全文大意就是,我看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發旅行照片,去網站寫旅行攻略,每次回來絮絮叨叨得不行,其實呢,你們覺得自己很有趣嗎?

看我,我已經去了這麼多國家,我標榜過自己有趣嗎?

我只惦記著自己還沒有進行最深度的旅行,結合歷史和文學一起看世界,全球卻已經開始一體化啊,諸位,所謂的旅行真的沒什麼意思,不過是一次普通消費而已。

過了幾天,又出來一篇《去了90個國家後,手機卻讓我變得無趣》,另一位作者重複論調,我去了90多個國家,旅行的確沒多大意思,特別是有了互聯網後,旅行失去它的真正意義了。

上海人喜歡把互相吹牛皮這種行為,稱做豁胖。來啊來啊,看看誰才是真的胖子。

舊社會物質短缺,窮富有明顯的特徵表現,瘦得精光是窮人,胖得流油是富人。

現代社會豁出什麼東西,才能顯得體面大方上檔次?

女人買包男人買表,這些都俗了,全是硬通貨,跟以前藏金條的有錢人有什麼區別?要想有裡有面,還得出國旅行。

因為旅行,是一場大型的浪費,你舟車勞頓去到一個陌生城市,每一寸移動都需要花費,去的地方越多,越能證明有錢又閒。

而這些環遊世界的旅行者通常都會用一副淡然處之的態度告訴你,花不了多少錢。

這些人甚至給了個具體的標價,只要一百萬,就能環遊全球

然後試圖做這樣的對比,你看,北上廣動不動七八萬一平米,

你的房子少一個廁所,完成環遊世界這個壯舉,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

他們彷彿站在旅行鄙視鏈的頂端,鄙視著你出發時激動的心情,用一種不屑的眼神告訴你,哥們,你那不叫旅行,你不過是個死遊客,以為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拍點照片,吃點當地美食,在酒店房間躺兩天,花點錢就能擁有旅行的意義嗎?

就連他們,在幾十個國家遊蕩,依然沒有覓得一絲奧義呢。

這兩篇文章,展現了一個大型豁胖現場。

第一篇文章裡,作者說了個細節:

他去埃塞俄比亞南部某個原始部落參加一場市集,本以為可以看到最古老的以物易物買賣方式,結果小販手裡拿的中國製造襪子,讓他立刻索然無味。

這讓我想起很多去野生動物園參觀的遊客,到了現場,看到懶洋洋的老虎獅子,身上萬分不逮勁兒,覺得辜負了票價,恨不得弄出點什麼動靜,讓老虎大吼一聲,讓獅子草地狂奔。

你花一百萬環遊世界,竟然只是為了豁胖?

作者明顯屬於,我還沒看夠稀奇呢,你為什麼已經進化到開始賣義烏貨了?

這樣的旅行者,跑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種參觀動物園的心態,非常想看點新鮮,不一樣。

為什麼他有這樣的心態?

很多人山長水遠出趟遠門,都琢磨著要看點西洋鏡,王小波寫以前洋人來中國,看到長辮子和小腳都有一種狂喜之情。他喜不起來,因為他有正常的性取向。

我認為看到埃塞俄比亞小販賣中國製造的襪子,雖然損失了看西洋鏡的樂趣,倒也不失為一樁有趣的小事。

可很多國人最討厭的就是,出了國看到中國製造,買到中國製造,這樣回國多沒面兒,肯定有人要出來說幾句老生常談:你看你出國幹嘛,現在外國人都往中國跑。

而我的判斷是,這個環遊世界的作者,渾身上下都是無法釋放的優越感。

本以為去了五十多個國家,回國可以高高在上俯視眾生,沒想到國內多的是行走數國的kol,一下沒有了可以立判高下的資本。

於是他試圖說明,這些只會寫兩句帝王蟹真好吃天空真藍的旅行kol,不過就是旅行上的暴發戶而已,根本沒有他旅行得精緻

另一個作者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疲憊,能讓我一下想起很多人。

那些在大城市裡不修邊幅,看似落魄完全不在乎都市勢利眼規則的男人,這些人眉宇之間總有點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訪的派頭,看誰都不慌不忙,就等你露出一點點城裡人的鄙夷

伊轉身扔過來一個世界盡頭。

烏斯懷亞,薩拉熱窩,西伯利亞,這些你聽著像天方夜譚也從沒有任何願望要踏足的地方,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已經去過了,從消費主義角度講,就像一個買了coach包的女人,嫌棄同桌的女人竟然只拿了個環保袋,她認不出對方抬起手腕看時間的那隻表,價值20餘萬元。

你花一百萬環遊世界,竟然只是為了豁胖?

這些男人不炫耀大概會死。

他們在朋友圈放旅行照片每次都要滿滿排滿九張,風格完全就像小女孩的自拍照,九宮格各種撅嘴剪刀手,只為了讓你盡情欣賞她的青春美貌。

環遊世界的男人也是一樣,他沒有任何攝影技巧的圖片,只簡單打個地標,讓你知道他正在地球另一頭悠遊人生。

於是雖然站在旅行鄙視鏈的頂端,是在旅行這件事上花了最多時間與金錢的玩家,依然難以讓我肅然起敬,也沒什麼羨慕之情。

有人旅行是為了拋下那個沉甸甸的社會身份,重新變回一個微不足道的人。

而漫遊世界的男人,身上最重的皇冠就是他行走過國家的數目,隨時隨地要在一個咖啡館坐下來,像陌生人展示他令人眼花繚亂的旅行勳章。

這些男人常常讓我想起另一堆男人,城裡一些十分熱衷接二連三換女朋友的富二代

,後者其實有點煩惱一件事,女人都好像啊,長得大同小異,說的話聊的話題也全都差不多,連穿衣服買東西都是這麼幾個牌子來回晃。

但是儘管覺得乏味,他們從未停止過追逐眼睛更大鼻子更尖胸部更大的女孩,因為這樣讓他們看起來能更有錢,帶出去倍有面子。

當我第一次聽到富二代關於女朋友的煩惱時,我十分想不明白,對這些人來說,愛情難道完全不起任何作用嗎?

現在我已經明白了,很多男人終其一生,愛的不過都是自己。

不管換多少個女朋友,都想看對方如何死心塌地為自己死去活來。不管去多少個地方,第一時間看到的依然是自己,那個全天下最酷最有型的男人。

他並不熱愛這個世界,也無法用平等的眼神打量周遭每一個路人。對他來說,多一個女朋友多一個國家,不過是多一成炫耀的資本而已。

作者 毛利

十年時尚情感專欄作家。長篇小說《我在三十歲的第一年》正在熱銷,京東、噹噹、亞馬遜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