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讀:為什麼古代府衙要掛“明鏡高懸”?有何文化淵源

我們常常在電視裡面看到,在古代官府的大堂上,官老爺座位後邊的牆上,都高高掛著一塊大匾,上邊寫著“明鏡高懸”四個大字。

〝明鏡高懸〞一般人會理解為,這寓意縣官的心應當像鏡子一樣明亮,應當秉公執法,光明正大的判案,但這只是一層表面意思,其實它還有更深的含義。

文化解讀:為什麼古代府衙要掛“明鏡高懸”?有何文化淵源

事實上,“明鏡高懸”又被稱為“秦鏡高懸”,什麼叫“明鏡”?

“明鏡”出自晉代葛洪所著的《西京雜記》一書。據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卷三記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

意思是說秦始皇得到一面長方形銅鏡,高5尺9寸,寬4尺,表裡明亮。此鏡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並能照出人心中的邪念。因為此鏡出於秦地,故被稱為“秦鏡”。秦始皇得到這面寶鏡後,常用它來照宮中人,一旦發現了誰心存邪念,就嚴厲懲處。

文化解讀:為什麼古代府衙要掛“明鏡高懸”?有何文化淵源

相傳項羽率兵進入咸陽,燒燬了秦宮,把宮內所有的珍寶包括那塊方鏡和宮女擄掠一空,此後,方鏡也就不知所蹤了。

唐代詩人劉長卿在《避地江東留別淮南使院諸公》一詩中寫道:“何辭向物開秦鏡,卻使他人得楚弓。”後來,許多當官的人為了標榜自己的清正廉明,都在公堂上掛起“秦鏡高懸”的匾額。由於人們對“秦鏡”的典故不太熟悉,所以就將“秦鏡”改為“明鏡”,“秦鏡高懸”便演變為“明鏡高懸”了。

文化解讀:為什麼古代府衙要掛“明鏡高懸”?有何文化淵源

綜上所述,古人掛那塊明鏡高懸的牌子,一方面是警示判案的官老爺,要秉公執法,不徇私情。如若有私,自有明鏡可鑑。做了壞事會有惡報,做了好事自有福報。另一方面,也警示上公堂的犯人,應該從實招來,不能弄虛作假。因為自有神明在一旁看著,不能亂來。需知三尺頭上有神靈,騙得了人,可騙不了神。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