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句:聽雨彈春曲,你會怎麼對?

梅蘭149929187


聽雨彈春曲,煮雪奏酒歌。

雨溼春裝袖,酒悲雪滂沱。

在雪一方誠請關注、指正🙏🌹


在雪一方



上聯:聽雨彈春曲。

若春日細雨,彈那春曲,燕子雙飛,青春年少,撫琴弄曲,輕快得意。



若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繡帳,肌膚勝雪,佳人如玉。

夏日桃紅柳綠,應接不暇,無暇彈那春曲。

若夏盡秋至,秋雨纏綿,春曲重彈,物是人非。朋友愛人,杳無音信,撫琴獨嘯,失群孤雁。

壯年聽雨客舟中,事事總隨流水。



冬日陰冷,臥病孤村,夜雨瀟瀟,點滴窗前。

取琴拂塵,彈那舊曲,音容如昔,身在何處?



追憶逝水華年,華年原來渺遠!

悲歡離合總關情,浮生原來一大夢!



浮生君下聯:

於人:

聽雨彈春曲,撫琴思故人!

於事:

聽雨彈春曲,撫琴追華年!


浮生小語

在下不才,得下聯兩副,獻醜:

聽雨彈春曲,賞月寫秋詞。

聽雨彈春曲,聞風奏秦歌。

對聯乃我國傳統文化之精髓,絕對之對更講究嚴格對仗,包括物象對應、結構對應、聲韻相對。

物象對應,即對聯裡出現的景物相對,“聽”是感官動詞,可對視覺、嗅覺、觸覺、味覺。“雨”為名詞意象,可對“山河草木風月蟲魚”。





“彈”是動詞,可對人的具體行動。“春”是季節,可對一年四季,也可對東南西北中方位名詞,“曲”名詞可對“歌、詞、樂、音”,關於這個,大家可參照清朝的《聲律啟蒙》,堪稱不朽。



聲律啟蒙·一東

清代 · 車萬育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聽雨彈春曲,為“平仄平平仄”,此處還要給大家囉嗦一句,我國的傳統都是上聯尾字為“仄”,下聯尾字為“平”,這是現在我們的對聯問題最大的地方,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那最好的下聯應為“仄平仄仄平”。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高見,還望指點


江湖掌櫃

謝友邀!看圖品出句——柳葉隨雨彈春曲,人面桃花撫柳琴。表面縱然是春風十里,卻又一絲孤寂思戀躍紙面。於其朝看閒雲暮聽雨,何不夕聞春雷昭夏歌!出門去聽蛙鳴蟬歌生機勃勃。

出句: 聽雨彈春曲,

對句: 聞雷譜夏歌。






大坂磚

聽雨彈春曲,沐風盪鞦韆。



六一愉快的老頑童

題主的上聯:聽雨談春曲

由題主這上聯意象不覺思考到了下聯,還望題主賞之,下面看看本人的下聯。



本人的下聯:賞蟾飲秋觴

古有李白的“舉頭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千古名篇傳世佳話。故而在下引賞月配美酒之意對之以下聯,不知題主可否滿意?

而秋天更是賞月之最好的季節,特別中秋佳節,古人皆有中秋佳節共賞明月的傳統。所以本人的下聯也是道賞秋月之意。

故而此情此景,本人對:賞蟾飲秋殤

本人乃淡看天上月,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謝謝啦!


淡看天上月

聽雨彈春曲,就是說在春雨中,一個人在相思遠方的人;手撫古琴,高歌一曲。抒發的是懷春,是傾訴;是夢想。還是春雨霏霏,花落妙音,以曲在心中。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孕育生機和希望的,春是讓人夜不能眠的,好多詩人寫過關於春的詩,愁春還是嘆春?愁春就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嘆春就說: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傷春就說: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聽是動詞,用耳;雨與春組詞為春雨;彈是動詞用手;曲為抒情。

那麼,我對的下句是:踏葉鳴秋歌。

秋天到了,落葉紛紛,人在秋色中,一個人在等待,踏著落葉,在期盼遠方的歸人。沒有音訊,獨立高歌,想說秋愁。抑或是落葉紛紛,沙沙作響,葉在飛舞,歌在心中。


老薑聰蒜

上聯:聽雨彈春曲;

下聯:沐風和秋歌。




聽雨,聽覺。沐風,觸覺。

彈與和(hè)都是動詞。




意境上,上聯暗指一個人,而下聯卻是兩個人或多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既是如此!


【詩意江湖】請大家指正!


詩意江湖

來句:聽雨彈春曲,

下句:看風吹柳花。


江南江東十

觀燕繞綠柳,聽雨彈春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