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稅與股票買賣成本什麼意思,怎麼算?

錢袋子張雨

眾所周知,我們買賣股票是有交易成本的,因為鬼精鬼精的證券公司不會在你交易的環節中給你提示,告知你交了多少佣金,多少印花稅。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有不少人就根本沒把交易的成本當回事,進而頻發的發生買賣交易,無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成本,當了納稅好公民。

那麼,在股票交易時,我們的交易成本有哪些呢?這些費用又是以怎麼樣的比例收取的呢?

佣金!

這個佔我們交易成本最大頭的費用。券商們所說的佣金萬2.5、萬3,指的是每1萬元成交額會收你2.5元和3元佣金。當然,佣金有最低5元的限額,你成交額即便只有100元,也要收5元佣金。

佣金在你買入和賣出時都會收取。

其次是印花稅。

這個是國家的扒皮稅,你以為佣金很高,錯了,最高的還是稅。收費標準是千分之一,就是買進1000元收1元錢,10000元收10元。

你看,國家比券商狠多了,光2017年一年就收了1124億。

所以,每次有關於印花稅的消息,總能引起股市的大幅震盪,不是沒有原因的。還記得在2007年5月,印花稅率從1‰上調到3‰,引發“5·30大跌”,次年的4月,印花稅稅率由3‰再次調整為1‰,第二天的股市就走出了一波令世人同樣目瞪口呆的大漲。歷史上A股的最高印花稅率是6‰,這麼高,會嚇跑多少人?!

對了,幸好印花稅只有在你賣出的時候收取,買入的時候是不收的。

第三個是過戶費。

是指股票成交後,更換戶名所需支付的費用。這個費用只在滬市按股數收取,在深市不收。收費標準是每1000股收取1元的過戶費。不足1元時收1元。

此外,還有證券監管費、交易經手費,這些費用一般包含在佣金裡了,就不詳述了。

好了,知道了每一個收費標準,我們來算算按照萬2.5的佣金標準,在滬市以10元價格買入1萬股股票,會產生多大的成本:

佣金=10×10000×萬2.5×2=50元(計入賣出成本);

印花稅=10×10000÷1000=100元

過戶費=1萬股×0.1=10元

10萬塊錢,你要交160元

十萬塊,你要付出160元的交易成本,這一算,是不是有點小驚訝?

我是“漫畫財經”,讓晦澀的股票、基金知識簡單起來!感謝你的關注!


小妹得財

1、什麼叫做印花稅?印花稅的起源

印花稅是一個古老的稅種。荷蘭是印花稅的創始國。1624年荷蘭政府在廣泛徵詢民間建議的基礎上,確定實施了一種以商事產權憑證為徵收對象的印花稅,由於繳稅時是在憑證上用刻花滾筒推出"印花"戳記,以示完稅,因此被命名為"印花稅"。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的憑證徵收的一種稅。印花稅的徵稅對象是印花稅暫行條例所列舉的各種憑證,由憑證的書立,領受人繳納,是一種兼有行為性質的憑證稅。

2、買賣滬深股票交易成本到底是多少

  深滬兩個交易所在對股票交易收取手續費這一項目中,都設最低收費標準,深股最低收費標準為5元,滬股最低收費標準為10元。因此,投資者在日常交易中,要考慮一個交易成本的問題。例如,財政部決定從2007年5月30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

  按照印花稅原稅率1‰計算,如果某投資者以100元每手買入深市某股100手,手續費為10000×3.5‰=35元,加上雙向印花稅10000×1‰=10元,共35+10=45元。

  按照提稅後3‰計算,某投資者以100元每手買入深市某股100手,手續費為10000×3.5‰=35元,加上雙向印花稅10000×3‰=30元,共35+30=65。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印花稅稅率上調後,股票的交易成本比原來增加了20元。對投資者來說,應特別注意交易成本的問題。


錢袋子張雨

印花稅本身是一個稅種,原本在稅票上印有防偽印花,印花稅因此得名。股票交易印花稅是交易課稅。交易成本除去印花稅,佣金,還包含手續費和通訊費。A股股票交易印花稅採用單項賣出千分之一。佣金根據券商與客戶協商簽訂的合同確定,一般萬分之二到千分之一左右。手續費和通訊費上交所和深交所不同,金額很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佣金一般設有單筆最低標準,可通過券商瞭解。根據經驗,每筆低於一萬元交易成本很不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