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窮人思維”?

張靜琪

思維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對人們的言行起決定性作用。窮人很多時候是被思維方式所困。


1、不懂分享,害怕別人超過自己

這是典型的窮人思維,在他們眼中蛋糕只有那麼大,分享給別人自己就沒了。


剛工作時遇到一個這樣的同事,她算是公司元老級員工吧,在公司待了10年。天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


剛見面時她對我很不友好,主要表現在請教她一些問題時不願意回答或者直接不回答,整天頤指氣使用鼻孔看人。


開始我以為是自己不好,說錯了什麼話。大約半年左右,我發現她和部門其他同事關係都不好,對每個新同事都那樣。(可能是因為部門所有人都曾是她手下的新人吧,她同期的人不是升遷就是換工作了)


在那工作了一年多我離職了,到創業公司尋求新的挑戰。大約兩年後,聽說她因為人際關係差,合同到期後公司不予續簽。


在窮人眼中,知識經驗,資源是消耗品,分享給他人意味著減少,未來自己需要時份額就會減小。暢銷書《別獨自用餐》中也提到這個觀點。



2、自我設限

人最難超越的就是自己,踏出心理舒適區對“窮人思維者”很難。遇到困難,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找藉口,告訴領導這個方案不具有可行性,卻說不出原因。


將自己困在舒適區之內,不肯踏出哪怕一步。



3、抱怨、後悔

抱怨與後悔是人生最不划算的行為。日本知名作家西田文郎在《錯覺法則》中指出:真正控制我們行為的是IRA,IRA屬於潛意識區,與情緒密切相關。


當我們向大腦輸入正向思維時會產品正向的積極的行動;當我們向大腦輸入負面的消極的情緒時,會產生負面的行為。


抱怨、後悔除了產生負面行為,沒有任何好處。


另外負能量滿滿的人還會被人嫌棄,影響人際交往。



4、不懂得設置界限的“老好人”

不知是環境使然,還是我們自身問題,身邊討好型人格者居多。我自己也是討好型人格者。我們這類人,總是害怕別人不開心;當發現對方不開心時會第一時間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這麼的結果之一是,不懂得拒絕別人。雖然也有自己底線,但當別人越界時會一再退讓。還總用吃虧是福,自我安慰。


事實上這樣無原則的退讓,只能讓對方變本加厲。



5、過分在乎面子

大街上因為你踩我一腳我踩你一腳而吵架的人往往是“窮人”。


這是因為窮人在乎面子“你踩了我,沒道歉,不教訓你,我就會感覺自己很慫”。他們在乎別人的看法,為了別人的看法而生活。


6、拒絕學習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窮人思維者容易滿足現狀,不願意接受挑戰,追求安逸。


大學有個同學,上學時的目標是嫁個好人,畢業後一年在父母的安排下結婚,並很快有了小baby。天天在家帶帶孩子看看韓劇,過的好不愜意。


但去年老公出軌公司女同事,同學傻眼了,她早已喪失學習能力,完全沒有職場競爭力。她最開心的是把孩子給了男方,自己依然貌美,可以再尋良人。


長智齒的刺蝟

窮人思維不是隻有窮人才有的思維,許多富二代也有,所以才會出現“富不過三代”的現象。

到底什麼是“窮人思維”呢?

例子:兩個窮光蛋的故事

兩個身無分文的人去求敗佛祖,懇求佛祖指條明路。佛祖說,在東海深海之內有寶珠,你們去往東海,拿到寶珠,就可以致富。

甲聽了以後,心想自己根本沒有路費,擔憂會不會在路上餓死,因此在佛祖給了他們一點盤纏之後,他拿盤纏吃了一頓大餐,沒了錢,就更去不了了,只好繼續躺在牆根要飯。

和甲不同的是,乙拿著這點錢,換了幾個饅頭和窩窩,掏了個破竹節當水筒,一路往東去了。饅頭吃光,他就在路上討飯,心想即便我不是在路上討飯,在原來的地方也還是要飯,不如一路要飯去佛祖說的地方。乙要飯的時候很黑心,把腿綁起來裝斷了雙腿,還唱歌給別人聽,自己編祝福的話,很順口,一套一套的。因此較之其他乞丐,乙得到的錢比較多。

走了一年,乙終於走到了地方,看見大海,卻犯了愁。寶珠在海底,而他根本潛不下去。於是,他就拿一路上攢的錢,求教別人潛水的方法。而他潛入水中,卻並沒找到珍珠。但他沒有埋怨佛祖,因為這個技能,他在河流的入海口乾起了打撈的生意,有人找他打撈各種物品,他從中賺取了豐厚的錢財。後來果然發現沉船之中有珍珠,珍珠很珍貴,靠著這些錢,乙開始倒賣東西,他發現沿海的一些物品,內地極缺,如此便可賺取差價,他就幹起了販賣的生意,僱傭很多員工為他跑腿,並且對人才毫不吝嗇,一改當初摳摳索索光吃饅頭的風格。如此,乙直接奔了小康,成為了富商。

幾年後,甲和乙按照約定,又來到了佛祖跟前。甲還是一貧如洗,乙卻成了富人。甲抱怨佛祖給的錢太少,根本連路費都不夠,乙卻很感激佛祖,說是佛祖給了他堅定的信念。

在這個故事裡,甲看起來很大方,不摳,用佛祖給的錢吃了一頓大餐。乙看起來是“窮人思維”,很摳地只買了饅頭和窩窩。但實際上,甲才是真正的窮人,乙不是。甲和乙都得到了指點,即獲得了資訊,但只有乙提前計劃,想辦法完成了目標,甲卻到處找“去不了”的理由。

總結

1、窮人之所以窮,很可能是沒獲得有效資訊,想要變得富裕,必須得到前沿信息。(譬如去東海可以發財、買房比買車保值等)

2、得到確切諮詢以後,就要提前計劃,積累原始資本,不要浪費不多的資源,一旦完成初始資本的積累,往後的日子會更加好過。(通過一路要飯攢錢順便實現目標、獲得投資的資格

3、窮人思維者,喜歡尋找“辦不了”的理由,富人思維,則更傾向於思考“具體怎麼辦”,並不惜請教和學習。(甲心想這點錢去不了,乙則設計如何靠這點錢東去,並想方設法實現目標)

4、富人思維者正在看各類專業書,已經形成了查理·芒格所說的“明晰各行業、各專業從而做出準確決斷”的能力。而窮人思維者,看完這個問題下的回答他就信了。


豆子人民藝術家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小溪認為:最近網上一直流行一句話就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那麼這句話大家是怎麼理解的呢。如果讓我理解的話,我認為他是無法去幻想,一般用來說有錢人的世界,像我們這麼貧窮跟有錢人是比不了的,也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別走心,就是一句玩笑話。這個話說確實很實際但是也很殘酷,說白了就是取決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像平時我們吃著家常菜一日三餐就不錯了,但是根本幻想不出來馬爸爸一頓早餐就要花1w的滋味。


其實窮人並不是他們天生的就是這樣,而是他們有著窮人的思維。那到底什麼是窮人的思維,那怎麼樣能幫助他們擺出困境呢。其實這個思維很重要的,即使家裡都是富人的話,有個窮人的思維也是並不成富人的。他總是從窮人的想法出發去想問題,不會去從富人的角度去處理問題。

窮人他是目光短淺,不會去看未來,總是覺得眼前是最好的,正是因為這樣才慢慢導致他們很不自信。不敢去賺更多的錢,總是害怕賠掉,越不嘗試你就不知道你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目前的他們只想安穩的過著現有的生活,平平淡淡的。如果你要改變的話,必須要認為自己能成為富人,能發家致富,改善生活。

這個思維沒有天生來的,我更認為是家庭環境的因素,像我自己的家庭環境就是父母是做生意的,咱們不說賺多賺少,環境的因素還有渲染力的,等漸漸長大後,雖然自己比較窮但是有著一個賺錢的思維。時不常的賣點小東西賺點零用錢,從17歲開始吧,就沒怎麼管家裡要過錢,都是靠自己賣點東西賺來的。錢攢到一定的時候還找靠譜的朋友做點小理財,賺點小利息。但是窮人的思維呢,卻是手裡有5塊就花5塊,但是不想讓這5塊變的更多,所以窮的思維比較有侷限性吧,不能找到很好的賺錢的商機,只要兜裡的錢夠活就不想去賺更多的錢。很多人覺得夠花就行了,別瞎著騰了,就想一家子和樂融融的過日子。

最後就是不要去抱怨父母,他們沒有給你一個富有的生活,其實我在這兒想說的就是,即使自己貧窮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錢,改變自己的想法,去試著做一個富人的思維,很多出身貧窮的人,現在好多都當上了老闆,正是因為他們有著一個富人的思維。


首席投資官

簡單意義上來說,窮人顧名思義就是沒錢。但是這裡的“窮人思維”並不只是單指物質上沒錢這麼簡單。物質只是表面,所謂的“窮人思維”是形容一個人不上進,沒有追求,不善於思考,鼠目寸光,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不懂得為長遠目標做打算,不懂得感恩和互贏的人。“窮人思維”也並不是指窮人腦中的思維。一些不思進取的富二代等也可以用“窮人思維”來形容。

窮人和富人的思維是有區別的:窮人很少會去想到該如何賺錢以及如何才能賺到錢,他們甘於平庸,一輩子都是一副德行,不會去做任何的改變;富人就不同了,他們骨子裡面深信自己的出生不是為了一輩子做窮人的,他們要做富人,他們會擁有強烈的賺錢意識,這是他們血液裡的東西,因此他們也會做很多的努力去改變現狀。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指出,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在於:“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在同樣的條件下,窮人會不停地打工賺錢,然後消費掉,接著再去為賺錢而奔波,從而慢慢的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而富人從開始就會努力工作,在錢財有限的時光裡,做好一切節省的準備,並用自己節省下的錢去幫助自己賺錢,慢慢開始有頭腦的做各種投資。

擁有“窮人思維”的人,很遺憾的告訴你,這種思維將會慢慢地拖垮你。當然,如果你甘願平庸那是另說,但如果對生活還充滿希望,渴望改變的話,老虎君有幾點小建議:首先學習一些財務知識,最起碼知道該如何合理支配自己手上的資金;其次關注自己的事業,當我們說關注自己的事業時,真正的意思實際上是要建立自己牢固的資產項,把支出維持在低水平,減少借款,勤勞地工作起來;最後,一定要學會投資自己,讓自己先從知識上“富”起來,然後再慢慢構築你的資產觀。


環球老虎財經

窮人思維其實就是普通人思維。我身邊有大量的普通人,對於他們的共同心理特點我是很瞭解的。人們之所以成為普通平凡的人,除了先天的環境因素,(比如生在普通家庭,智力一般等)其本身的思維特點也是造就其很難有什麼大發展的重要原因。

窮人思維主要有五大特點:

1 害怕冒險

很多人都喜歡名車豪宅,並想找到途徑發家致富。但是如果一提到獲得這些財富需要做生意進行冒險投資,而且有可能會付出巨大虧損的代價。馬上絕大多數人就打消了創業或投資的衝動。絕大多數人寧可一生給別人打工只賺幾千元,也不願意冒險。我有個同事家中親屬是農村的,當時土地的價格非常便宜。有人勸他買地,他堅決拒絕。因為他怕虧錢。結果幾年后土地價格暴漲,他錯失了資產千萬的機會。

2 缺少堅持

我有個朋友看我收入較多,於是終於有一天受不了刺激,他表示要學習做皮製品。並在網上購買了學習做皮包的工具書。半個月後再見他,他就跟沒有提過學習做皮包的事一樣。他的生活又是一切如常,每天從早到晚的玩遊戲看和網絡武俠小說。遇事三分鐘衝動,兩天的熱血。缺少堅持的毅力是普通人的共性。我們看減肥這件事就更明顯了,去健身房去減肥的人太多了,最終能成功的了寥寥無幾。都是因為很簡單的原因——不能堅持。

3 急功近利

絕大多數人都是急功近利的。他們最喜歡的是一夜暴富,討厭的是慢慢變富。不信,你看社區上標題是“怎麼樣一年賺上它1個億”的帖子熱度肯定非常火爆。有個以前同事找我要開戶炒股票。當聽我說炒股票需要五年、十年以上進行價值投資才可能能有較大的收益時,她馬上就打消了炒股的想法。因為這麼慢的賺錢速度顯然是令她失望的。

所以彩票市場中才會有那麼多的普通人購買,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在股市打短線。。。。因為看似利潤唾手可得。

4 不能吃苦

說到普通人不能吃苦,很多人就會不滿意。他們會說:你看我的工作多麼辛苦!這不是吃苦是什麼?

其實他們的那種工作辛苦是他們早已經習慣了的麻木了的苦,已經對他們算不得真正的苦了。不信,你讓這些普通人天天看書學習試試,堅持不了幾天就受不了苦,大多拒絕繼續學習了。普通人早已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麻木,如果讓他們換一個工作或學習環境,大多數人都受不了這種苦。

5 目光短淺

表現在普通人只看眼前的小利益,而不去考慮長遠的發展。我有個朋友40多歲了,依然在一個非常繁忙的加油站上班。我勸她找個工作輕鬆的小加油站,這樣能保持有個好身體,還可以有精力看書學習投資自己。結果她捨不得現在的大加油站工作的每月近千元的提成收入,一直不肯定離開繁忙的大站。5年過後由於加班造成睡眠很差,現在她已累出高血壓、心臟病等問題了。並且也一直沒有精力看書學習。

一個不平凡的人應考慮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取捨和平衡。只有這樣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孟可的思想空間

說起窮人和富人,很多人首先會想起家庭背景、社會階級,但除開這些不可逆因素,窮人和夫人最大的差距,其實在思維上。也就是說,窮人思維,決定了他們微薄的收入。

我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富人花錢來節省時間,創造更大的利益,而窮人卻想著如何打磨時間,甚至為了節約一點錢而浪費時間。

去年中秋,樓下超市搞打折活動,走進去一看,收銀臺密密麻麻擠滿了人排隊結賬,看那陣勢,可能要等一兩個小時,但他們提著大包小包,毫不在意。

於是我過了半個小時後再下去,發現剛剛排隊的人還在那裡,百無聊賴的玩手機。

對於他們來說,打折節省的錢,遠比自己的時間更寶貴。

窮人思維有哪些特點呢?

1. 富人用錢換時間,窮人用時間換錢。窮人最喜歡低估自我時間的價值,比如在工作閒暇時,可以通過學習強化技能,積累資源,但他們寧願躺在床上看電視劇,打遊戲,熬夜到凌晨,也不願意花一點時間為自己充電。

2. 窮人喜歡過度聚焦,忽視判斷力。《稀缺》一書中提到了“管窺效應”,人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會變得更專注,但注意力過度集中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比如你需要去超市買一個杯子,但進了超市之後發現買2只牙膏可以送一隻杯子,基於省錢的考慮,你買了兩隻牙膏,得到一個質量較差的杯子,用了幾天之後發現質量太差,於是只好重新去買。很多人去逛商場都有這樣的感覺,在各種打折、優惠的吸引下,我們會買下一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這就是思維中的判斷力缺失。

雖然階級差異讓人覺得不公,很多人一出生就擁有了別人奮鬥幾十年都得不到的財富,但那畢竟是少數,就我們普通人而言,能決定你上限的,最終還是思維。所以,儘量不要讓窮人思維限制人生的可能性。


高太爺

由窮人變富人是一個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但比起做窮人來說,做一個思想上的“窮人”更為可怕。

什麼是窮人思維?

先來看一個故事:

有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 個“窮”字了。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 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

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 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隻羊之 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

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是日子並沒 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 殺到只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 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 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送種子來,竟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 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裡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轉身走了。窮人仍然一直窮著。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 據一個投資家說,他的成功秘訣就是:沒錢時,不管再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賬單


再看一個故事: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

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的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

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點頭道:“好吧!”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

並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幹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成功,不在於你能做多少事,而在於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學會借力吧!借別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平臺的力,借系統的力!由此,你便找到了槓桿的著力點,去撬動整個世界!


投資理財中,“窮人思維”很壞事!

窮人思維是什麼?短視?盲目?還是貪婪?

再來一段故事。在股市還好的時候,同事A因為炒股賺了不少錢,這個消息被同事B知道了。“你是怎麼賺的?”,B問A。A就把他是怎麼賺的一五一十地講給B聽。聽完之後,從來沒有涉足過股市的B動心的說,“我現在投10萬,什麼時候能翻一倍?”,他問。A說,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

B就跟著A買股票,第一個星期,有4天上漲,1天下跌,B還是挺開心的,算下收益差不多到了20%。於是B請A吃了頓大餐。第二個星期,形勢有點不對了,只有兩天是上漲的,3天下跌,B的收益不到20%了。

B有點急了,跑去問A:怎麼會這樣?A說,我的也跌了,我也不知道原因。最終,B的股票虧了30%,10萬塊錢只收回了7萬。一說起這件事,B就開始抱怨:我還以為A是股神,沒想到也不靠譜,害我虧了這麼多,以後真的不能聽他的了。

在上述這個故事中,在B身上,窮人思維顯露無遺:

短視:股票漲了就請吃飯,股票跌了就埋怨別人,只看短期利益,沒有長線思維,因而會因為沒有耐心而失去“翻身”的機會;

盲目:B是一個沒有任何炒股經驗的人,看到A賺錢了,他便設法效仿,最終連本都虧了。

在決定入市之前,B沒有去系統瞭解證券知識,沒有知識儲備,也因此缺乏自己的判斷,始終只能人云亦云,處於被動;

貪婪:還未入市,想的就是什麼時候能翻倍,賺了20%,還想繼續賺,沒有根據內外形勢作出合理的判斷,沒有及時收手的後果,必然是陷得更深。


金融視角


桃花盛開

窮人思維就是社會底層思維方式,競爭法則決定社會財富的漏斗型模式,越往上越小。窮人思維要往上走變成富人思維,最簡單的方法,大多數人的想法不要吸取,吸收少數人的想法。富人屬於少數人。行為上,遵從少數人做法。遵循原則:所有人都認為對的,你就不要去做,所有人都認為的方法,你就不要用。



窮人思維在投資理財的時候展現形式如下:

1.投資的信心來自於別人:大多數人在遇到投資機會的時候,必然第一思維是對方多好,對方團隊優秀,對方有大佬站臺,對方有背景,對方有關係等等,不停的跟隨項目方思路,在心中給自己畫像,直到完全認可,滿足自己,取悅別人,而不自知。甚至貪圖小利,而把自己的錢投了出去。



2.投資的決定是別人引導:對方銷售或講說人員,利用各種銷售策略,其實全是按照人性的弱點,進行的同意培訓和包裝,在特點的場景下,進行心理暗示,大多數會衝動投資,此思維很容易慢慢窮苦。

3.投資的開始是從眾心理:本來信心很堅定不投資,看到身邊的朋友,親人,同事投資了,馬上開始懷疑的,下一步的心理都投資了,要虧一起虧(反正都窮),掙錢了,就我自己沒投資多虧啊,或者看到投資成功的案例,開始動心了,典型的無獨立判斷,無堅持原則的富人思維。

4.投資的結果是滿心憂慮:大多數人投資的唯一的目的:為了省心的獲取更多財富。基本無上線。當美好的願望快落空的時候,開始滿心焦慮,而無對策,影響身心健康。少數的富人投資一定是為了成就某一件利國利民的事,順便爭取利潤。有一句名言:追著錢跑,必然沒錢。



5.理財的策略是保守到底:大多數做理財,兩個極端,其一就是堅守國家信用,堅持做無風險的理財,心中考慮的是本金的安全,無視通貨膨脹的變化。堅持底層勞動人民相信國家的信念,而不為自己的財富增值考慮。這樣的思維是平安一生,難以致富。但也活的自在。



6.理財的策略是冒險到底:

窮人中這個列子也常見了,這就是投機永遠存在的原因,人性的弱點,經常是做自己控制不了的事,在心中刻畫美好的畫像,促使自己奮起一搏。

總結:窮人在理財上基本兩個極端,要不完全不相信,要不瘋狂到底,賭一把。窮人在投資上經常是自己不行,別人肯定行。別人如果行,幹嘛找你呢。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有這麼一個段子說得好:

有錢人的兩會:董事會,培訓會

普通人的兩會:約會、聚會

窮人的兩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富人的兩會:必須會,一定得會。


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富人和窮人的區別並非只是錢的多少,而是在思維上有著迥異的取向。


自我認知

窮人:很少想如何去賺錢、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不會有什麼改變。

富人:認為自己生來就是要做有錢人的,骨子裡有強烈的賺錢意識,並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富裕起來。


學習

窮人:學手藝、學技術等專業技能,很少接觸廣泛性的知識。

富人:學管理、學銷售、學口才,經常參加培訓以最快的速度捕獲市場精準信息,結交各界高端人脈,擴大自己的格局和視野。


財富觀

窮人:少用就等於多賺,即使有錢想投資也不願冒風險。

富人:渴望財富,重視資本,學習經營資本的技巧,靠金融投資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