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制約了中超球隊,以至於像恆大上港這樣的俱樂部都沒能力建設自己的專業足球場?

歡哥歡樂粉

誰都不要羨慕外國俱樂部有什麼專業球場什麼的,實際情況是為足球俱樂部專門修建一座球場絕對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在中超只有恆大、上港、國安這樣的俱樂部有能力並有興趣去做自己專屬的專業足球場。


首先就是地皮問題。中國的地皮是屬於需要審批,並不像外國是city council和議會通過,然後再購買,這就決定了西方職業足球的經驗不能夠照搬到中國足球上。在北上廣的地皮價錢居高不下的今天,想要弄一塊專業球場的地,必須附帶一堆商業用地,這是可以想象到的。所以這三傢俱樂部新主場的位置都不是特別理想,往好聽裡說就是“城市副中心”,難聽裡說就是郊區。


其次是中國市場運作問題。一個成熟的足球俱樂部,其核心收入包括轉播分成、紀念品收入、贊助費、比賽日收入。咱們中超別的不說,紀念品做得稀爛、贊助費的大頭讓足協拿走,比賽日收入慘不忍睹,各俱樂部都沒自己的規劃。看看英超、德甲,到了比賽日的時候,球場就跟過節一樣,球迷紀念品、視頻、小酒吧、賣彩票,幹什麼的都有。往往一場聯賽下來,除了門票收入外,俱樂部能從比賽日獲得幾十萬的收入,中國絕對辦不到。

第三是球迷熱情,這個具體看看中超俱樂部上座率就知道了,除了恆大、國安、江蘇之外,其他的球隊上座率真的“掙不回門票錢”。原因?拿國安來說,國安一場聯賽,光安保費用就幾十萬元,這個也就高上座率能彌補的回來,否則一般小球市真的是賠本運營。

其實這些還都可以克服,像恆大、國安、泰達、上港、建業這樣賠本運營可以接受。最主要的,是我們有沒有一顆搞“百年俱樂部”,踏踏實實做事業的心!


快意體育

很多球員,像黃博文等等都公開表達過,希望自己的主隊擁有一個專業球場,而很多俱樂部的中遠期計劃都有建設專業球場,但是最後不了了之。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土地開發權的複雜性。中國不是土地私有制的國家,所以俱樂部要建球場,在大城市買一個球場地塊,高價買地,不實際,投入大,收益少,而且周邊不一定如願地配合球場的需要建設相關配套的公共設施和交通網絡。

如果現有交通網發達的地方,在大城市,更加是金貴的土地,不搞房地產開發,搞球場?只有腦袋不好使才會這樣做。所以這條路基本上在一線大城市算是堵死了。

第二,在已有場館重建或改造成專業足球場,涉及所屬權益問題。像熱刺可以在自己的舊球場那裡拆了,然後重建一個新的,那麼中國能否在那些看上去不適合看足球的破舊運動場上建一個新的球場呢,答案是很難。

因為建一個球場投資至少幾個億(當然預算少的這種可能滿足不了中超豪門坐5、6萬人的疏散和空間需要),更大更專業的10個億人民幣以上,當然越接近英超德甲頂級的,就更貴,但是球場所屬是政府或下面的體育局管理運營,你一改,以後收入權歸屬,還能不能搞演唱會了?邊上的商鋪算誰的收入。俱樂部也不願意花10億弄一個球場,專業的草皮,然後說權屬不是你,然後定期開個演唱會把你的專業草地弄壞弄髒。而作為體育局,也不願意見到本來每年收幾百萬俱樂部的租借場地費和百來萬演唱會場地費,現在你一搞,這塊收入,沒了。談不攏!所以第二條路也不通。

第三條路,政府發心搞專業球場,獨資或者按比例合資建設,然後租給俱樂部。這是中超最可行的。可惜是很多大俱樂部所在的大城市,很多都是有很多很好的投資項目,足球場投資回報慢,規劃立項,到研討,然後搞兩下,換一任領導,覺得建球場還不是優先,再緩一緩,結果就推後又推後,特別是在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球場規劃,以及周邊地塊的用途,每一小塊地的價值都可能影響很大。

結論,如果要實現第三條路,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辦世界盃,藉著這個名義,各個機會上演世界盃比賽的城市必須要修專業球場,也有藉口,有目的地重視,但是目前中國辦世界盃,還是在規劃中,不確定幾時正式決定申辦,以及申辦哪一屆。


球道人

這個問題問的好?

我也一直在問。恆大不是有錢嗎?有錢買進高價教練、隊員,卻沒錢建設自己的專用足球場,這不是畸形發展是什麼?

中國球迷太可愛了,花了那麼大的價錢買到的球票,卻只能遠遠觀看,有時就是瞎起鬨,進球了沒看到,看到別人呼喊,自己也跟著呼喊。體育場舉行中超比賽,去現場還真不如看電視轉播清楚,當然現場看球要的就是那種發洩的氣氛。我也曾經狂熱的現場看比賽,現在不去了,主要是受不了現場的吶喊聲。


黑臉包公669C6

作為一個房地產大國,靠房地產支撐國民經濟的國家,中超球隊沒有專業的足球場?簡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買一個外援幾千萬歐,上億的轉會費,中超的球員年薪,讓梅羅都羨慕。。所以看樣子修建一個專業足球場對於財大氣粗的中國企業以及企業家來說,絕對不是錢的問題。我看有的人說,是地皮的問題,首先你也沒有發現有哪一個中超球隊的主場是修建在市中心,都是修建在相對偏遠的郊區,或者城市相對邊緣地帶。那麼對於能玩的起中超的球隊投資商來說,拿一塊代表城市俱樂部主場的地皮,也不是什麼問題。。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職業足球發展了這麼多年,人家歐美球隊鄉村俱樂部都有自己的專業球場,而我們國家卻沒有一所像樣的專業足球場呢。。有這麼幾個原因。1,你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除了及個別的俱樂部,作為一個職業聯賽,很多俱樂部的名字換來換去,今年叫這個名,明年叫那個名,換著換著球隊都沒有了,簡直是很奇葩,為什麼換。因為贊助商經常變更,導致了一個球隊沒有任何的球隊文化,什麼是球隊文化,白色的皇馬,藍黑的國米,紅黑的ac,還有紫色的佛羅倫薩等等,甚至胸前的廣告都成為了球隊文化的一部分,顏色風格就能想起一支球隊,你在看看中超俱樂部部那是什麼玩意兒。2,修建一所專業的足球場對於投資商來說,是揹負這很大風險以及得不償失,短期更不會帶來任何經濟利益,又有哪個企業有信心和膽識,敢保證自己能二十年,幾十年,長期支持中國足球呢?水太深了,就像本山大叔玩足球,馬雲入主恆大,王健林入主大連萬達。。他們真的是為了足球嗎,不都不打算長期在這個地方住下去,那麼租房子住是不是更合適呢,顯然帶著跑道,能舉辦各種商業活動的場館來的更實際。。。3,中國足球的氛圍,以及聯賽水平也有很大關係,所謂好馬配好鞍。。什麼伯納烏?諾坎普?安菲爾德?威斯特法倫?老特拉福德?想想都是遙遠的夢。。


多傑吉吉


恆大一直想有自己的專業足球場,錢和人力物力都不成問題,主要是一線城市的地皮早己有規劃使用性質,想要改變用途必須由政府主導,各方協調解決。另外,選址非常頭疼的一件事,地皮要夠大,可以容納至少六到八萬人駐場觀賽,光建停車場車位估計保守要一萬個,交通要便利四方八達快速疏通球迷,公共交通工具要多方向且要完善、豐富。南站地塊不在市中心區且交通工具少,觀賽便利性較差,難以吸引市區東部和北部的球迷過去,但可以吸引南部和西部南番順的市外球迷(市外球迷死忠較少)。你看許教授經常陪同省市主要領導到天河現場觀賽,交通便利又近,領導也樂意去參與一下,如果在郊區領導才不願意去呢,那許老闆不是少了跟領導交流談心的機會?當然,說笑而己!許老闆還是願意花錢去建一個屬於自己球隊的主場的,到時候不玩了,足球場還可以高價賣出多賺一筆,何樂不為?


恆大知音


數星星數數羊

這問題問的有問題。上港接手東亞4年,現在怎麼可能就有自己的主場?帶球場接手球隊嗎?而上港自己的專業足球場已經設計規劃就位,18年底就將開建,在浦東錦繡東路中環外張家浜楔型綠地。設計5萬座,佔地面積10w平方米。而有些球隊不建球場各有各的原因。如申花,從中超開始就以虹口體育場-虹口足球場為主場。這裡已經是申花的象徵和情懷,且早已重建為中國第一座專業足球場,所以沒有自建的必要。國安-工體,魯能-奧體中心。而恆大的主場天河體育場一直是廣州恆大及前身廣州隊的主場,也有足夠的歷史傳承和輝煌。恆大早有自建主場的想法,無論是資金和土地和願望(畢竟恆大是房地產企業)但一直未能如願,我個人認為可能更多的有政府因素在裡面。從政績、市場和體育場維護成本的因素而抑制恆大自建主場的願望。而且體育場運營成本不低,很多球隊未必能夠承擔的起。如果說制約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政府和資金的問題。


Eagleyin

錢不是大問題,但建設一個專業足球場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中國,土地均為國有,房地產商獲得土地開發權後,大多會選擇建設住宅或商業綜合體,然後出售來獲得利潤。但是體育場不一樣,體育場屬於文化體育用地,在城市規劃審批時必須符合城市規劃的整體需求,例如城市體育場飽和時不得新建,比如附近已有體育場時不得新建,等等,像在國外那種兩個同城對手主場就隔一條街的情況,在中國你是見不到的。而且,專業足球場沒有跑道,僅能用於足球比賽這一個單項體育運動,不能用於綜合性賽事尤其是田徑賽事,所以事實上綜合功能性不強。如果一個體育場綜合功能性不強,那麼規劃方面是很難通過審批的,規劃部門會覺得這個足球場除了舉辦足球賽,不能給當地帶來更多的用途,比如舉辦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比如在突發自然或人為災害時用於疏散和避難等。

所以綜合考慮,在中國,要想建設一個專業足球場非常不易,中國的專業足球場數量寥寥無幾,而且還有逐漸減少消失的趨勢。

一個企業如果真的希望建設專業足球場,可以依託近年來興起的足球熱,並且藉助如足球特色小鎮建設和申報等為契機,進行申報。特色小鎮是當前較為火熱的城市特色產業集中區模式,在小鎮內建設專業球場更容易獲得規劃審批。


Asaikana

其實俱樂部專有球場應該算是比較國際性的難題,比如AC米蘭和國際米蘭共用球場,過了這麼多年應該也沒解決……

具體到中國,個人覺得首先是拿地的成本,因為中國城市的土地都是國有屬性,雖然說體育場館算是有一些公益屬性,但牽扯到歸屬權、運營權等比較敏感的話題,其實很難突破,目前國內的幾個專業足球場,也都是不屬於俱樂部而是屬於一些有國資背景的運營公司或者乾脆就是體育局系統內。畢竟動輒幾萬平方,還要交通便利,這塊土地的拿地成本就已經是天價,體育場館運營更是全世界的難題,只有付出沒有回報,這種生意只適合政府來做……

其次,從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經驗來看,也沒有幾個俱樂部擁有養活自己的專業球場的實力和能力,尤其是我們還得看到,中國足球職業化20幾年,投資的企業和投資人早已經城頭變化大王旗,1994年那一屆甲A聯賽各俱樂部背後的投資人應該都已經換了一遍(包括國安,中信集團也把大部分股份轉讓給了中赫集團),這說明,其實在中國經營足球俱樂部是件不容易賺錢的生意,如果再加一個動輒投資幾億的足球場,就算是可以有些演唱會之類的活動可以有些收益,總的來說還是虧本買賣……

再次,球迷對於“聖·魯迅球場”之類的專屬球場和聖地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能過於理想主義,中國足球現在大型的體育場館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比如山東濟南,在魯能遷到奧體中心(魯能大球場)之後,被譽為“聖體”的山東省體育中心已經幾近荒廢;上海,雖然如今上港在造專業球場,但簡單數數,虹足、八萬人、源深……其實大型體育場館並非稀缺資源,真正缺少的,是中小型的足球場,尤其是成本比較低的社區足球場,這才是政府應該去關注的方向……


搬不動的小強

目前擁有自己主場球場的只有河南建業一家。為何中超球隊不能擁有自己的專業足球場,或者說不去建設呢。首先就是手續問題,建設一個專業球場需要審批各種手續,而且還需要去的場地,場地選在哪裡?周圍有沒有配套設施?要知道,河南建業的球場也只是把航體買過來的,而不是建業自己建造的。在這方面可以說國內沒有先行者。但是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啊,隨著中超影響力的提升,各傢俱樂部勢必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設自己的專業球場,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